我想把春天一口吃掉——艾粑粑

春天可真是一个宝藏季节,不仅正值草长莺飞,春光明媚,而且山上的春味儿也渐渐浓了起来,春笋、香椿、荠菜、蕨菜、苜蓿、艾草等时令野菜纷纷从地里冒出了嫩芽,又到了一年大快朵颐的时候了。

也只有真正吃了这些春天特有的美食,才敢说是真真正正走入了春天。

以往我都是过了正月十五就返回学校了,那时候还冷,艾草也没有长出来,所以也好些年没有吃过艾粑粑。

今年我留在家里的时间较长,正好赶上吃艾粑粑的好时候。

艾粑粑是老家一带的叫法,别的地区有叫青团、清明果、清明馍馍等等。

老家做的艾粑粑用的原料大多是清明菜,喏,就像下面图片看到的。

清明菜是佛耳草,亦名鼠曲草、燕子花,江西北部地区叫“杨柳”、江苏苏南地区叫“棉絮头”、“寒食菜”,全株有白色绵毛,民间草药名叫“追骨风”,属于菊科草本植物。

四川、重庆还有江浙一些地区也喜欢在清明前后去采摘,洗净捣碎并挤掉汁水后,再混入糯米粉,搓揉成圆状或者月牙状后拿去蒸,就成了香甜软糯的青团了。

前些日子我和家人也做了一次艾粑粑。

清明菜是母亲前一天从山上采摘回来的,绿绿的嫩叶上几乎都开着黄色的绒花,用来做艾粑粑正好。虽然所得不多,仅有一小半桶,但也足够满足我对艾粑粑的口腹之欲了。

老家门口的那台逢年过节用来捣年糕的老石舂,现在成了最佳的清明菜加工用具,仅用一只木碓杆一个人在不到半个钟时间里就可以捣好。

这时父亲都是在一边拿着木碓杆细细捣碎,母亲则在父亲停下来的时刻,将清明菜分捏成几团,拿来出来,再紧紧攥去汁水,将其特有的苦味除去。如此程序需要重复两至三次。

因为家中没有糯米粉,所以就拿着水磨糯米泡开后,直接放入石舂中和清明菜一起捣了。

大约捣了一会儿,颗粒状的糯米已经捣成了粉末状,与清明菜已经混为一体了,不仔细看,只觉得石舂里满是绿油油的。

清明菜捣好之后,母亲将其分成小团,方面煎的时候用,也方便吃不完时保存。

不同其他地区的蒸,我们老家更喜欢将油倒入锅中,将艾粑粑煎来吃。

煎的时候老家人大多喜欢放糖,但这时候可要注意了,因为清明菜里大多的水分已经被挤干,煎的时候如果不加入一点水,放了糖极容易炒糊。

煎好的艾粑粑吃起来肥而不腴,口齿间还有着清明菜特有的香味,入口那一刻就已然觉得清香四溢。

当然,喜欢多口味的朋友也会根据自个儿爱好加入芝麻或者坚果类的。

小时候,外婆家带我上别家做客,主人家拿来有脆花生和核桃的艾粑粑,吃起来不仅有清明菜自然的本味,而且混合着坚果的味道,再加上纯糯米给艾粑粑带来的软软糯糯让人根本吃了停不下来。

有些地方也会将艾粑粑拿去蒸,至于用什么叶子包我不记得了,只是在中学的时候吃过同学带来的。

相比煎的艾粑粑,蒸的也别有一番风味。

蒸的艾粑粑似乎清明菜的味道更醇厚一些,也更加软糯一些。我想蒸应该最大释放了清明菜本身的自然香,同时将糯米原有的清爽软糯释放出来,让人吃了意犹未尽。

不说了,我正好看到冰箱里正好有两团还没有煎的艾粑粑,晚上就煎它!炒它!!

就是它

吃吃吃!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想把春天一口吃掉——艾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