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图片发自App

                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道德经》里有一段话: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这一段的大意是,德行修为深厚的人,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各种毒虫猛兽恶鸟都不会伤害他。婴儿的筋柔骨弱,却握力紧固。他不知道男女之事,但他的生殖器官却挺立,是他的精气足的表现。他终日啼哭,而嗓子却不会哑,是他内心和气充足的表现。

        闫老师几乎每天都会和我们谈到“和”这个字,谈到这个字的深远的意义,以及对人生的影响之大。《道德经》这一段的最后一句,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使我对和更有了感觉。

        我们都有孩子,他们在越小的时候越是这样,刚出生的婴儿,有的一哭一晚上、一白天,但没有看到哪个婴儿哭哑了嗓子。而我们成年人却做不到,大声号哭一会儿肯定就会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嗓子一定会哑,严重的甚至晕厥过去,使身体受到损伤。

        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婴儿的啼哭是不带有情绪因素的。就是说他不是由于别人让他生气了、让他伤心了、让他恐惧了而哭泣,他的哭泣只是表达他渴了、饿了、病了。就是说他的哭泣和他以外的人、事、物没有关系,他只是表达他目前的感受,目前想要什么!而我们成人哭泣往往是由于别人伤害他了,自己不如别人了,别人做的事让他生气了,或者喜欢的东西丢了,事情的结果他不满意了而哭泣。婴儿的状态就是和的状态,而成人很难达到和的状态。

        有人说,那我们怎么可能如婴儿一样,没有感觉、没有记忆,那样不是和傻子一样了?

        我曾经听到过一个推销员的故事。一个很出色的推销员,在和人分享他的经验时,有人问他,你怎么做到不被客户拒绝、嘲讽、侮辱的呢?他回答,我被人推出门外过,被人踢过,被人骂过,被人放狗咬过。但我不认为这是别人对我的拒绝、侮辱和嘲讽,我会认为这是他们在用另一种方式帮助我,帮助我更强大,更积极!

        还有一个残疾女孩的故事——郑桂桂。她一出生右手就没有手指,但她却弹的一手好钢琴,理想就是当一个出色的幼儿钢琴老师,她还登上央视《中国达人秀》和《我要上春晚》的舞台。有一次在台上,一位主持人采访她,请用最简短的语言讲述一下你的不幸。她却笑着说,我没有觉得我不幸,因为我爸爸从小就对我说,你和其他孩子没有两样。

        从这两则故事就可以体悟出真正的和的状态。如果你周围的客观环境出现了让你不喜欢的人,别人做了你不喜欢的事,说了你不喜欢的话,环境里分分秒秒出现的事情不是依照你的预期在运转,所以你就会烦恼、愤怒、抱怨、忧愁。这就是你在与这个环境对抗,这是不和的表现。

        相反地,你如果贪恋环境中的好事,令你顺心的人,看到事情发展顺利了你就沾沾自喜,甚至兴奋激动,喜形于色,那同样是不和的表现。

        《处世悬镜》里有一句话:大喜不喜,大怒不怒,可以养心。和的外在表现就是这个样子,是稳定的,无论生命中出现好的,坏的,都不会激起你的情绪反应,你的心始终是中立的,是和的。

        我越来越坚信,你对顺境有多贪恋,你就会对逆境有多抗拒,你不想接受坏运气,好运气也一样会远离你。地球如果没有黑夜,也就不会有白天。

        闫老师说,人越小越接近自然,越老应该越接近道。人越小他是自然的和的状态,是老天给的,而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把它丢了。我们修为的过程就是把老天曾经给我们的,而后来被我们丢掉的,一点一点通过我们有意识的心,把它找回来,这就是回到道了。

        和的状态越圆满,就如同我们给自己穿上了一层金钟罩铁布衫,无论外界是风刀霜剑还是莺歌燕舞,我心自不被牵动,不会被伤害。

        和,我们一生的功课,修己的起点,没有尽头。也许我们一生也达不到和的终极状态,但我们有了方向,因此而活得越来越稳定淡然,身康体健,随顺旷达,终生之幸也!

                      ——张丽笳2017.11.1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