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是李娟的一本散文随笔,收集了她从2004年至2009年的一些关于童年、记忆、成长及一些瞬间的所思所感。我只粗浅地读完了一遍,也许体会不够深刻,读后感不够客观,可是,那又怎样呢?感受,原本就是这样个人化的东西,作者怎样写,想要传达什么,对于我而言,我更在意自己所体悟的部分。如果体会不深或者错误的领悟,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关乎成长与进步而已。

图片发自App

或许与她四处漂泊的经历有关,她的文字也是野性的、自由的,她的想象也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在贫瘠的物质生活中,她是文字的女王,让文字随意组合,就是属于李娟式的独有气质。

这本书有点意思,我是在读完《遥远的向日葵地》之后读的这本。从写作时间上来看,这本书里收集的文章,它们的写作时间要早于我前面读过的那本。这样一遍读下来,2002-2005年的李娟,写的文字比较压抑、感伤,2006-2009年的文字比较轻快、活泼些,等到2017年写《遥远的向日葵地》时,又是另一种风格,是淡淡地诉说着一段往事的清澈与豁达。

从文字中发现,李娟在成长,她日渐成熟了。但也会觉得,她初期的文字更具想象力,《遥远的向日葵地》的语言风格,已经比较朴实,更接地气些。但作者本人在再版序言里说,其实早期的文字,读者觉得读的压抑,但自己写得比较轻松,倒是读者觉得轻松豁达的《遥远的向日葵地》,她本人写得很艰难。我想她这样心迹的表露,我的理解是:关于童年、关于往事,敢于直面自己,把它变成文字呈现出来时,过去也便得到了释怀,这是个人的经历;关于人与自然,人与命运,这是个大题,有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比较克制。一季向日葵种四茬,到最终也还是因干旱不得不放弃,几乎没有收成。读者说,李娟的妈妈真乐观,然而,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可奈何。这样对生活的坚持和忍耐,有时,不一定要解读成乐观积极,经历过的、体会到的人才真正懂得。

我们学了太多的成功学,我们一定要执着于寻找意义,我们总以为功成名就是最大的幸福。其实,天道酬勤并非必然,以竞技体育为例,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成王败寇”,竞争可以让极限一次次被超越,纪录一次次被刷新,体现了人类的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这没有错,但我更愿意把这一点收敛于心,在顺境时告诫自己要戒骄戒躁,在逆境时默默忍耐,但也尽力寻找和享受自己因各种缘由所选择的,所坚持的事物中的乐趣。不为一时所得或所失而绊住前进的脚步。

那么,还有更多的,默默努力付出后却不能站在领奖台上的人,他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某种失意?难道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意义吗?以改革开放,大批内地年轻人涌入沿海城市为例,几十年过去了,有些人在改革的浪潮中捞起丰厚的收获,更多的人只是向远而生,过着普通的生活。可是,谁又能否认构成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为推动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呢?谁又能否认这个时代正改写着我们的命运呢?

如若李娟时至今日仍旧藉藉无名,她的人生,她的经历就没有意义吗?我们或许需要一颗更博大、更包容的心,存着对所有生命的敬畏,去理解、去疼爱万物生灵,仅仅是因为活着,在艰辛中,一次次冲破黑暗和阻力,去诠释着生的生生不息。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夜路,或许是某一段黯淡的时光,或许是某一种失意的苦楚,也或许是某一刻不被理解的心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夜路”要走,记得,要放声歌唱。

如宁静致远会长所言:“大自然中,每个生命想要获得意义和力量,都需要经历不断挣扎求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炙热与美好,有太多的信任与赤诚,甚至可能需要直面死亡,别离,伤痛,饥饿,无奈,但,唯一的就是请别放弃。”

李娟的文字里,呈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热烈,生活如劲风疾雨般动荡,人在其中如小草般柔弱,却又在贫瘠中、在重压之下同样坚韧地生根发芽。李娟的文字朴实生动,无所谓对错,无所谓真假,无所谓矛盾,仅仅是把自己经历的、看到的那些一一平放在心中,罗列开去,并轻轻记住。正是这种真实的呈现,在我们在一地鸡毛中体会到生生不息、热气腾腾的日子扑面而来。生活已然如此,这是女王般的承接方式。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