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七夕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注解】
1. 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2.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南朝梁庾肩吾诗:“九江逢七夕,初弦值早秋。”唐杜甫诗:“牵牛在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3. 迢递:时间久长貌。唐韦应物诗:“河汉上纵横,春城夜迢递。”唐元稹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4. 由来:自始以来;历来。南朝宋刘义庆:“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唐杜甫:“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5. 碧落:道教语。天空;青天。唐杨炯:“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前蜀杜光庭《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所贵者达诚碧落,荐寿皇躬。”
6.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的银白色的光带。银河由大量恒星构成。古亦称云汉,又名天河、天汉、星河、银汉。隋江总:“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 唐李白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 金风:《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杂诗十首〉: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寒花发黄采,秋草含绿滋。唐·李善注:“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
8. 玉露:指秋露。南朝齐谢朓:“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唐杜甫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9. 清漏:清晰的滴漏声。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唐王昌龄之一:“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0. 乌鹊:指喜鹊。古以鹊噪而行人至,因常以乌鹊预示远人将归。唐杜甫诗之二:“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仇兆鳌注:“按《西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
11. 巧丝:《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七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简译:
大中五年春天,卢弘止死于任所,李商隐只好离开徐州幕府再度入朝,请求令狐绹的援引。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结果,他受到了许多冷遇,经过向令狐绹的再三陈情,才给他一个补太学博士的职务。但此职距李商隐原来的理想差距还很大,他并未能十分满意。因此在七夕之时,借写牛郎织女之事抒发自己即感激又有些失望忧伤的情怀。
可能是仙人们总喜欢别离吧,所以才把牛郎织女的相会之期定得那么长久吧。
不然为什么在遥远的天空中的银河上,而且是金凤和玉露降临的秋季呢。
漏壶中清寒的漏液越来越下移,我怅望天空很久很久了,可是架设仙桥的朵朵云彩还迟迟没有连通。
但我也不能不感谢那赶去架设仙桥的喜鹊呀,还是向蜘蛛去祈求巧丝吧。
脉络浅析:
这首诗是借写七夕佳节之辞,抒发自己即有些感激,又有些失望的忧伤之情的。
首联以质疑之笔引起,使用了因果关系流水句句法,上句是因,因为仙家好别离。下句是果,所以才教迢递作佳期。双关意是,可能是上天作弄我吧,要得到一个佳音竟然让我等了这么久。
颔联承接上联“迢递”之意,使用了递进关系流水对的修辞语法,上句言其远,不但相会地点安排在碧落银河畔。下句言其时间长,而且要等到一年一度的金风玉露时。双关意是,我春天便从遥远的徐州回到这像天空银河一样遥远的京城,可是一直到这金风玉露降临的秋天才得到一个补太学博士的职务呀。
颈联转回现实写七夕夜望天河,使用了转折关系流水对句法,上句说漏移望久,下句说但是云未接而来迟。双关意是,我心中期望了很久的愿望,实际就像天上架设仙桥的云朵一样没有连通,没能实现啊。
尾联承接上联,虽然没能实现但还是应该感谢架桥的喜鹊,所以就按照七夕习俗,向蜘蛛祈求些巧丝吧。双关意是,我还是应该感谢令狐绹给我的帮助,但接下来还要想想别的办法,找其它的门路了。“巧丝”谐音“巧思”也。
整首诗使用了因果关系流水句和转折关系流水对句法,以及比喻、借代和谐音等修辞语法,几乎句句双关,极其婉转地表达了自己求官未能达意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