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古代慈恩寺附近有一只斑点虎老虎时常下山,不是叼走一头猪,就是咬伤了百姓。大家谈虎色变,终日惶惶不安。
话说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因为血溅鸳鸯楼,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准备投奔二龙山,恰好途径此地。
听说有老虎害人,行者武松顿时义愤填膺,二话不说,提着戒刀就上了山,要为民除害。
武松武艺高强,空手尚且打死过老虎,更何况如今身怀利刃,三下两下就把老虎砍得遍体鳞伤,仓皇而逃。而武松步步紧追,将老虎堵在山洞里。
老虎没了退路,吓得趴在地上哀声求饶,武松冷冷一笑,那管得这些,本着惩恶不手软的心思,戒刀划出一道寒光,就朝着老虎的头颅落去。
说时迟那时快,只听有人喊了一句“且慢!”,戒刀贴着老虎的头顶生生停了下来。
武松不禁一怔,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
老和尚以“上天有好生之德”,求武松放老虎一条生路。老虎也赶忙跪到武松面前连连磕头,眼泪象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停地往下掉。
老和尚一口一个“阿弥陀佛”,武松也不禁软了心,长叹一声后收起戒刀,跟老虎说:“畜牲,佛门以慈悲为怀,只要你改恶从善,从此不再伤害人畜,跟着和尚修行,我留你一条性命。”
老虎似乎听懂了武松的话,又是点头又是作揖。武松啥也不说了,转身就离开此地,直奔二龙山而去。
从此之后,老虎就在这个山洞住下来了,好心的老和尚,每日都会送来一些残粥剩馍给它充饥。
老虎吃饭的时候,老和尚就在洞口念各种经文,如《心经》《大悲咒》等等,时间一长,老虎似乎有感悟到一些道理,有时也会点头。渐渐褪去了不少野性,表现的如同绵羊一样温顺。
老虎毕竟是吃肉的畜生,一个月后养好了伤,没见荤腥熬得难受。
白天有老和尚看着,老虎没敢多想。可到了夜里,听见山下有小猪叫唤,顿时勾起了野性,按捺不住流着口水下了山。
老虎跳进猪圈,衔起一头肥猪仔就跑。
主人家发现了老虎,立刻敲锣打鼓高喊:“老虎来啊!”
村民猎户闻声起来,打着灯笼火把,跟着老虎留下的踪迹来到山上。
老和尚听到动静,跑到山洞一看,看到老虎正大口吃着猪仔,顿时火冒三丈,骂到:“孽畜,你忘了“不杀生’的戒条?”
老和尚举起禅铲,照老虎屁股就是重重的九下。
老虎挨了打也不跑,也不反抗,跪在地上服服贴贴。老和尚见状,心想老虎并非彻底坠入魔道,又发起慈悲收起禅铲,决定继续感化老虎。
老和尚叽叽咕咕又念了几段咒,这才离去。而老虎忍着疼痛挨了打,心里还是对吃肉念念不忘。从此吃饭没滋味,一心惦记着肉味。
过了几天,到了夜里,老虎又悄悄跑下山去解馋。这次更加胆大了,居然叼着一个戴红兜肚的小娃。
幸亏老和尚发现的早,及时将小娃从老虎嘴里夺了下来。骂着“孽畜”又举了禅杖。
老虎见老和尚坏了自己好事,顿时心火直烧,一时忘了救命恩人老和尚,长啸一声,张开血盆大口就朝着老和尚扑来。
老和尚闪开躲过了老虎,气得浑身打颤,骂道:“孽畜,我为佛祖惩罚你!”反手一杖重重拍在了老虎的天灵盖上……
老虎脑浆迸裂,顿时呜呼哀哉。而老和尚也因犯了佛门“杀戒”,从此云游四方去了。
人无杀虎心,虎有吃人意。很多人认为只用用心感化,再坏的恶人也能被感化。然而对恶人仁慈,难道不是对受害者的残忍吗?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恶人或许能改邪归正,但正如浪子回头金不换之所以被歌颂赞扬,就是能做到的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