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日记107--《此心光明万物生》

今日开始阅读于丹另一本国学美文书《此心光明万物生》,来自经典的美文,不同于其他的心灵鸡汤。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更耐人寻味。

阅读了《自序》、《有所依》、《有所为》,P1~P48,计48页。

人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有个诱因,难免就起了嫉妒、贪婪、烦恼、报复各种念头,关键是有没有一种觉悟能及时制止了念头,让自己明辨是非的理智赶在做傻事之前醒过来。

一念一行,生生不息,也就从当下绵延成了一生。

努力照顾好当下每一个念头。

每颗心都需要安顿。在这繁忙的节奏里,让自己的灵魂从远方漂泊而归,回到一个温暖朴素的地方。趁着好天气,能在一起的家人们,出去玩儿吧!

仁者爱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它能感染别人,也能影响自己。有仁爱的人,热爱山川河流,热爱四时风物,热爱跟别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而他那种柔软的情怀,可以无所不在,去感染所有的人。同时,这种仁爱经过点点滴滴的穿越,终其一生,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温和、雍容和大气。

家教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它不仅仅是伦理的认同,也是规则的认同,它能够让孩子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专属于自己的烙印,如同那两只执着的鸡蛋。

社会教育教给学生一种确定性价值的认可,家庭教育则带给孩子可能性价值的开发。如此一般,各持一端,生生不息。

让上行的爱也成为一种浓烈的自觉吧。有一天父母老了,你就是他们的专属天使。

世间最大的误区不是不爱,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爱。世间最大的欠缺、比爱还奢侈的 ,是“懂得”。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慈悲的情怀不同于强烈而狭隘的爱,它是站在对方立场上的换位思考。

懂得是我们每天的功课。在岁月中审视生命,在懂得中变得谦卑。

心绷得太紧,就容易愤怒。如果给自己一份松弛的柔软,对看不顺眼的事,也抱同情之理解与包容,做到“內敬”,那么你自然就能“外恭”。当你不再那么愤怒,你跟他人之间也就宽和了。

人的内心要有两种东西:坚强的意志和柔软的心灵,分别来自大脑和心灵。大脑层面事意志、理性和分析,是现实主义的认同;心灵层面则是柔软、美和爱,是理想主义的悲悯。如果光用脑子不用心灵,生命会由于过分务实而很可悲;只有心灵而没有脑子,生活会因为过于浪漫而很可笑。好的生活是大脑跟心灵并重,刚柔并济,形神兼备。

杨绛现实广为流传的一段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曾如此计较付出的回报,到最后才懂得:一切得到终将失去,只能空留一抹浮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日记107--《此心光明万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