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莳光电台】16【乐观】习得性无助|是什么让那些狗被电击后放弃逃脱?

大家好,这里是暖暖莳光电台,我是Danny。我是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认证指导师的培训学员。传播幸福的科学让你们收获幸福与美好是我的追求和使命。每天10分钟,期待能够与你幸福相遇。


上次节目结束的时候,我和大家分享了我喜欢的一首歌,张杰的《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我还把部分的歌词念给了你们听。


我喜欢这首歌,除了因为旋律优美,充满了温馨和爱的基调以外,还因为这首歌的歌词内容传递着一种让孩子长大后无论遇到什么都要乐观面对的积极心态。


如果我只能留一样东西给我女儿,我想就是乐观的品格。

每天晚上临睡前,我和女儿都喜欢一起读一套绘本,是关于乐观性格培养的书。叫皮特猫,我推荐过多次了哈。

其中的一本叫《我有一个大大大梦想》。这本书里讲皮特猫觉得学校游乐场又旧又破了,就想带领他的同学们一起重建游乐场,这是皮特猫的大大大梦想。

陪伴女儿阅读的过程中,有两个印象深刻的小细节想要分享给各位:

第一个细节:原来的游乐场很破很旧,我跟随剧本台词下意识地指着一个链条都掉了的秋千说:“你看这个秋千坏了”,我女儿马上就说:“秋千好的!”

女儿的手指着旁边的一个秋千和我说:“你看妈妈,这个秋千是好的”,的确,女儿在一堆破烂废旧里看到了好的秋千,而我却没有!

第二个细节:皮特猫设计了新游乐场的设计图,我和女儿看了都要尖叫了,看起来很好玩啊。然而,皮特猫他们施工的过程并不顺利,刚盖好的漂亮游乐场居然没一会就全部摔下来了。


如果是你,这个时候会怎样做呢?我们好奇的翻开了下一页,简直笑翻了。那些原本掉下来乱七八糟的废破烂,让他们重新组合一下,居然有了更牢固更有趣的新游乐场。真的太有创意了。

这两个细节说明了什么呢?如果我们是乐观的人我们也许更容易看到好的秋千;更可能在失败中看到机会和希望,因此也更容易转危为机,获得最后的成功。


乐观还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1、乐观者比悲观者较少受到传染病的感染

2、乐观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会更好。

3、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更长寿。

因此,疫情下的我们更需要获得乐观精神。


你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


问你们两个问题简单判断一下自己是乐观还是悲观的吧。


问题一:你有一门考试没有过,你认为原因是:

A、我没有其他同学聪明

B、我这一次考试没有准备好。


问题二:你这一年都很健康,你认为原因是:

A、我周围的人都很健康,所以我没有被传染病毒

B、我这一年经常锻炼身体,注意饮食。


好了,你们都选好了吗?

第一题,如果你认为你考试没有考好是因为自己没有其他同学聪明那是悲观主义;如果你认为只是这一次没有准备好的是乐观主义。

第二题,如果你认为健康是因为周围的人健康,所以没有被感染就是悲观主义;如果你认为是因为自己锻炼身体注重饮食才那么健康的话是乐观主义。


大家可以发现,其实一个人乐观与否与你遇到的事情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却与你对这件事的解释风格有关系。

解释风格就是你对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的习惯性解释方式。

我们可以从1)永久性2)普遍性3)个人化这三方面的解释风格来判断一个人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


乐观的人把坏事归因为暂时的、特定的和非个人的,而把好事归因为永久的、普遍性的、个人原因引起的。


悲观的人则相反,认为坏事是永久的、普遍的、个人原因引起的;而遇到好事就认为是暂时的、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的、环境因素而非个人因素引起的。


悲观的人更容易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最后陷入抑郁。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习得性无助是一个放弃的反应,是源自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而产生的行为。


我们是如何发现人有习得性无助这种特质的呢?这源自于一个著名的实验。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和他当时的研究生同学梅尔一起做了一个三元实验,因为它们需要三组动物一起来做。他们用的是狗。


第一组的狗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逃避电击。它们只要用鼻子去推墙上的一块板就可以停止电击了,因此这一组动物是有控制力的。

第二组的狗所受的电击与第一组的是一样的,两组所承受的电击强度与次数相同,但是第二组动物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让电击停止。

第三组是控制组,不接受任何电击。

等以上三组狗都经过上述的程序后,他们把三组狗分别放入了可以穿梭往返的箱子。按常理,它们应该很快就学会跳过矮的闸门来逃避电击才对,可是实验结果是这样的:

第一组狗,可以用自己的行为控制电击的那组狗,在进入箱子后,几秒钟内就发现可以跳过矮的闸门来逃避电击。

第三组,那组从来未曾接受过电击的狗,进入箱子后,也在几秒钟内发现跳过去就没有电击了。

只有第二组,那组认为无论怎么做都无效的狗没有跳,虽然矮的闸门很容易跳过去,但它们宁可忍受痛苦都不愿意尝试逃离,它们不相信自己可以逃离,它们陷入了习得性无助。

这个实验结果论文发表后,引起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的强烈批评,他们无法承认无助的狗学会了一个预期,就是无论做什么都没有用的想法。

多年来,行为主义一直强调动物和人唯一能学到是行为,行为是通过奖励或者惩罚的机制而产生的,他们无法理解和承认狗明明在电击的痛苦中却依旧待在痛苦之中,而不是跳过那个矮的闸门趋利避害。这个颠覆了他们原来的认知。他们认为人和动物不可能学会一个预期并影响到最后行为的结果。


尽管塞利格曼和梅尔为了反驳他们的一些挑战性假设却做了更多实验强有力的证明他们的假设错误,这样的战斗持续了20年。


后面有一个日裔美籍研究生,叫裕人做了类似的人的实验,只是把电击换成了噪音,把跳过矮闸门换成了旋转放音乐的按钮。实验结果和狗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


持续20年,他们向行为主义的宣战终于胜利了,现在最顽固的行为主义者也开始教他的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和做相关研究了。


我来总结一下人产生习得性无助的过程。

首先,人体验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进行反应都没有结果。处于一种“不可控的状况”底下。

然后,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认知,认为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者外部事件,他产生了“将来结果不可控”的期待,产生了无助感。

最后,他的动机、认知和情绪上产生了的损害;最终产生消极被动的态度和行为。


你是不是以为无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变成习得性无助呢?


其实无论是狗的实验还是人的实验都有另外一个惊喜的发现。那就是无助组里的人或者狗都有1/3是不会陷入习得性无助的。而那些完全没有受过挫折的人或者狗居然也有1/10是会选择坐以待毙的。

为什么遇到挫折,有些人一下子就崩溃了,而有些人却可以不屈不挠,在废墟中重建新生活呢?

这是因为他们对事情的解释风格不一样,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不一样。


告诉你那意外的发现是想要让你要相信,事情本身不会让我们陷入悲观,乐观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这里是暖暖莳光电台,我是Danny。

我们在大海中冲浪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浪本身没有好坏,它们既可以一下子将我们卷进海底,也同样可以将我们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这取决于你对自己能够驾驭大海的信心以及你冲浪的技术。而这种技术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期待你的持续关注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暖暖莳光电台】16【乐观】习得性无助|是什么让那些狗被电击后放弃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