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音乐有“节奏感”,文案也能有“节奏感”!

不止音乐有“节奏感”,文字也有“节奏感”!进一步讲,商业文案也能有“节奏感”!

我们都还记得中学时代背诵的那首诗:余光中的《乡愁》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简单的一首诗,因为使用了断句,整体句子具备了音乐一般的节奏感,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也具备了文字的形式美,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参差。

是的,“断句”是增强文案节奏感必不可少的技巧,标点符号就像跳动的音符,将文字谱成带感的乐曲,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说《乡愁》的韵律节奏像葫芦丝一样“悠扬连贯”,那么木心的《从前慢》就像风铃一样“清脆碎片”。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这是一首充满往日生活气息的诗,节奏韵律比较有特点,一句一口的“断句”形式,以片段式的画面呈现,让大家读的时候也能自然的进入这种回忆的场景。

“断句”应用在商业文案中,也自然带感,淘宝女装“步履不停”的文案就是十分有代表性的例子。

步履不停

你写PPT时,

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你看报表时,

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你挤进地铁时,

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

你在会议中吵架时,

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总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

总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

总有一些在写字楼里却永远遇不见的人。

如果不这么文艺,即便是简单的“口水文案”也因为断句断的好而出彩,比如:北京某旅行社文案

旅行社文案

只要半个平米的价格,日韩新马泰都玩了一圈;

一两个平米的价格,欧美列国也回来了;

下一步只好策划去埃及南非这些更为神奇的所在;

几年下来,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还没花完一个厨房的价钱;

但是那时候,说不定你的世界观都已经变了。

生活在于经历,而不在于平米;

富裕在于感悟,而不在于别墅。

文字的“节奏感”不仅仅来源于“断句”,还来自于“押韵脚”。

李宗盛的《山丘》,不知唱哭过多少人。这首歌的押韵就很丰富,他写道:

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

无知地索求 羞耻于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每一个山丘

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你听出来了吗?刚刚这几句歌词里,主要押了两个韵。回首的首,白头的头,哀愁的愁,这三个字压的同一个韵。而“索求、求救、山丘、不休、不朽、搞丢”这几个词的最后一个字,韵母也是一样的。

所谓押韵,就是在短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求韵母相同或相近,或者是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就是声调要统一。古诗中的押韵和平仄就十分有规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我们可以轻松把它们背下来。但是如果让我们背没有韵律的白话散文,那真的很头疼。

写文案也是同样的道理,押韵保证了文案的可读性。举个例子,猎手君特别喜欢的new balance文案: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里“路”和“数”就是一对韵脚。

再比如,红星二锅头《没有酒,说不好故事》针对北漂一族推出了一组「没有酒,说不好故事」的主题文案,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强烈共鸣:

待在北京的不开心

也许只是一阵子

离开北京的不甘心

却是一辈子

“断句”和“押韵”赋予了文案节奏感,技巧归技巧,本质上还是要进行“语感”的培养,怎样培养呢?有一个十分轻松的方法:多读诗歌,多听音乐。

诗歌和音乐都是有节奏和韵律的,诗人写诗会押韵,作词人听着旋律填词也要押韵。这个方法就像我们当初学习英语的时候,老师总说要多读英文原著培养语感,押韵也需要经过长期的语感熏陶。

所以,我们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投入音乐或诗歌的语感环境中,保持对“节奏感”的敏感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止音乐有“节奏感”,文案也能有“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