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我在问自己。是童年的回忆?还是未来的憧憬?抑或是当下的体验?

哈佛大学沙哈尔教授在《幸福的方法》里面给出了答案。沙哈尔教授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四象限,代表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

第一种价值观是“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的及时行乐型。第二种价值观是“我现在不幸,我未来可能也没法幸福”的无助型。第三种价值观是“我现在不幸,但是我未来会幸福”的忍辱负重型。第四种价值观叫“我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的幸福型。

及时行乐型就是明知道吸毒没有未来,但控制不了自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知道今天不努力,未来不好过,但先玩了游戏再说,先喝嗨了再说,先玩嗨了再说。并美其名曰“活在当下。”

“我现在不幸,我未来可能也没法幸福”的无助型,就是消极绝望的人,不会正向评价的人,无论自己取得了在外人看来很了不起的成就,无助型的人总觉得不幸,没有意义。有些名人功成名就之后之所以选择自杀,就是这种心理在作怪。抑郁症患者基本上都是无助型。而沙哈尔教授本人曾经就是无助型,即使他取得了各种各样世俗所定义的成功,但他感受不到幸福,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促使他去研究幸福,最终找到了幸福的方法。

“我现在不幸,但是我未来会幸福”的忍辱负重型,就是人生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而是在实现目标之后。忍辱负重型的人总是憧憬未来,比如说我现在学习很痛苦,但当我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就会好了;我现在养小孩很辛苦,但再过几年,等小孩长大了就好了;我现在打工很辛苦,但等我存到了多少钱之后就好了……在忍辱负重型的人看来,我现在所受的苦与累,将来实现目标后就会得到回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就像很多家庭,为了子女考上好大学,拼尽全力,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考上大学这件事上,这搁以前还有点靠谱,现在还能实现吗?很多大学生日子过得也很艰难,根本无力改变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

其实我自己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忍辱负重型,工资低的时候,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我说等我工资高了,我要这样那样潇洒,可等到工资达到了设定的目标时,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于是继续努力,设定一个更高的工资目标。当我文凭低,找不到好工作的时候,我想等我考了一个好文凭,就会找到更好的工作。可是,当我考取了大专文凭,考取了研究生,也没有发现明显的改变,我又在想,是不是要考一些资格证书或者其它文凭。

有时候,我还是有点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对还是错?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但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惯性的力量就会让我们沿着老路走下去,即使有时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之前的努力付出让我们很难从容选择。明明知道经济学上有沉没成本的说法,但很多人却身陷其中无法自拔。就像我一样,打工这条路看起来没有一点吸引力,却一直不敢走创业的道路,害怕失去原来拥有的那可怜的一点资产。创业的人是相似的,不创业的人各有各的借口,我们大部分的人就在寻找各种借口中打消了创业的念头。

我们习惯于放大未知的恐惧,习惯于过分珍视拥有的一切,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我不知道还要忍辱负重到什么时候去,难道要直到丧失幸福的感知力的时候吗?

沙哈尔教授说幸福是一种能力,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坚持练习,就会习得幸福的能力,从而感受到幸福。

“我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的幸福型,就是沙哈尔教授推荐的幸福型,就是时刻感受到幸福的能力,生活是客观的,如何感受生活的意义是可以学习的能力,同样的一件事,有的人看到的是希望,有的人看到的是绝望。幸福型就是当下能感受到幸福,但又决不以牺牲明天的幸福为代价。

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在于,认为外部世界强加了太多的东西给自己,而不觉得这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他们不清楚自己的选择不仅会带来他想要的东西,也会带来他不想要的东西。就像你要吃一顿好的大餐,大餐是你想要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你必须要花钱买很贵的食材,还要做各种准备,再烹饪,吃好后还要收拾桌子,清洗碗筷,这些都是你不想要的。当然,你可以选择去大饭店吃,可以免除这些烦恼,但是,你的钱包得破费不少,你的其它开支又要受影响,这是你不得不面对的烦恼。其实,在你开始做选择之前,你先了解你的选择可能会给你带来的各种影响,这样做出的选择你会更容易接受而不会抱怨。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