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电影ll关于《阿甘正传》的另一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句经典台词: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eat.

                                                         

前段时间,重温了一下《十八岁的天空》,当时谷越涛和齐叔第一次见面时候就出现了这句台词,当时还很好奇,这是哪一部电影里的,但是由于犯懒也没有去查,今天终于知道了答案。其实以前也看过一次这部电影,但是只看了大约15分钟左右就搁置了。这几天,看了戴锦华老师的《电影批评》这本书,里面对于这部电影的解读使我感到震撼,我的好奇心又被重新勾起,这不,终于在今天重新拾起这部电影,把它完整地看完了。

阿甘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在接受传媒访谈时表示,影片讲述的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影片为什么会在美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并斩获多项奖项,当然并不只是这一种原因,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了当时美国的发展需求。



通过甘和詹妮波折的爱情故事来达到巩固主流话语的效果


詹妮和甘自童年结识成为朋友,可是他们又是那么的不同。詹妮是有自主性的人,她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她在小的时候从来都不想回家,他愿意和甘坐在那颗大树上一起玩。詹妮不想回家表面上是因为她的酒鬼爸爸,(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原生家庭的痛),但是导演所赋予她的反叛性格或许是主要的原因。她想要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因为鸟儿自由,随心所欲。但反观甘,他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他一直被时代以及身边的人推着走。相对于詹妮,他是”随波逐流“的。


詹妮一心想要追求解放、反叛,却最终走向自我毁灭,而在这过程中,拯救她的是甘。詹妮第一次离开是为了心中的那份梦想——成为一个民谣歌手,但是她却只能裸体怀抱着吉他,面对着下流污秽的观众歌唱,是甘把她报下了裸体演唱的舞台,将他从下流男人的侮辱与侵犯中抢救出来。这个时候的詹妮或许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对现实的无力,但她不想放弃,又一次离开了甘。


第二次见面,是詹妮身着花孩儿的衣装投身反战与民权运动之时,但却遭到了黑豹党(黑人民族主义组织)的殴打,这一次,也是阿甘把她从蛮横的黑豹党男人手中救出。但是在他们共度新年夜之后,詹妮又一次离开,这一此的离开多了些无奈,因为她知道她已经深染某种”不知名“的疾病——艾滋病,不是阿甘不愿意娶她,是她觉得自己已经配不上阿甘了。


第三次的相遇则是詹妮已经生下小阿甘,她不再是那个追求自由,解放的新女性了,而是找了份安定的工作,也放下了自己的执念,最终随阿甘返回了家中,至此她的反叛之路终是没有成功。


詹妮和阿甘的命运之旅就像两条相交线,一个在走下坡路,一个在走上坡路。不知道干什么的阿甘在他人的助推下成为足球明星,获得英雄勋章,拥有无尽财富。要说这一切是阿甘努力得来的也没错,可是如果没有他人的助推,阿甘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吗,我想是不能的。因为阿甘从小就听话、努力,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情他就一定要做到,别人的助推加上他自己的性格才造就了一个传奇的诞生。


这不无充满着讽刺,从小就有着强烈自主意识的詹妮最终只能死在家里的床上,而一直在”随波逐流“的阿甘最后终于找到生活的真谛以及生命的意义。一个走向死亡,一个坚定存活,最终代表着美国社会传统价值的男人取得成功,随即完成了主流话语的重塑,巩固了美国固有的价值观。


通过甘和布巴的兄弟情来呈现”不可能“的种族大和解

种族问题始终是、今天仍然是美国社会难以治愈的顽疾,白人警察野蛮殴打黑人的情景一次次地上演,相信很多人想起两年前的暴乱中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压致死事件,但这一电影却”解决“了这一顽疾,达到了和解。这一和解主要是通过甘和布巴之间得兄弟情来达到的。


甘和布巴得相遇是在通往越南军队的大巴车上,在所有人都不愿意让阿甘做到身边来的时候,是布巴让他坐到了自己的身边,布巴的热诚,则给甘带来了生死攸关的兄弟之情。首度大和解便是初抵越南之后,当丹中尉问他们是哪儿的人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阿拉巴马。”丹中尉又调侃说他们是双胞胎,是阿甘”如实“回答道:”我们没有亲戚关系。”两人一个保持着鲜明的东非黑人特征,一个则是货真价实的白人,这里阿甘借助丹的玩笑完成了首度超越。

其后,导演借助布巴之口来强化两人之间的感情。布巴始终告诉阿甘他们是一家人,要互相照顾。在雨夜露营时,布巴对阿甘说:“现在我们背靠着背,互相支撑,这样就不用担心遭到袭击也不会睡倒在泥坑里。


在布巴被子弹击中时,是阿甘一次又一次地返回寻找布巴并把它背出丛林。在布巴死后,是阿甘遵守了他的承诺代替布巴去捕虾,最终捕虾成功并陡然而富。继而创立布巴—甘公司,并将公司的收益分给他原本的合伙人布巴一家。这里面颇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布巴妈妈地位和身份的变化,在一开始,布巴妈妈作为黑人是给白人打工的,但到最后他们一家由于阿甘的赠予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布巴妈妈成为了客人,而白人成为了打工人,继而实现了这一不可能的种族大和解。
PS:其实,好多好的电影往往是对一个故事娓娓道来,没有很大的冲突,没有激烈的情节,很多东西都不会外显出来,它让观众自行去体会。但往往,这样的电影我看着看着就困了或者是没了耐心,或者看完了也不会记得很深刻。对于这样的电影,带着问题去看会比较好(仅对于我而言)。


另外,这部电影还有很多情节可以进行解读,再这里就暂时不进行了。对于对电影有深入研究或者喜欢看电影的,再或者是传媒专业的学生,真的推荐戴锦华老师的这本书。这本书是对比较著名的电影的一个解读吧,当然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每一个章节分析一部电影,比较难懂,一天读一个章节就可以了。看完书之后再去看电影会有比较大的收获。
顺便附带这部电影里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台词


1,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2,好朋友不是那么容易找到

3,财产不用太多,一个人用不了多少,多于的钱只是用于炫

4,我不懂是我们都有注定的命运,还是我们的生命中只有偶然,像在风中飘,但我想,也许两者都有吧,两者都在同时发生着。


妈呀,也是好久没写过这么多的想法了,除了被老师逼着写的小论文,是满满的成就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点电影ll关于《阿甘正传》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