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起来,能反内耗

人们常说,犹豫一万次,不如实践一次。

一个人越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就越容易患得患失。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美国一家报社里,有位小记者琼斯。

一天,上司叫他去约访大法官布兰德斯,

琼斯大吃一惊,连忙拒绝:

 “不行不行,他根本就不认识我。”

接着,他列举出自己不去采访的理由:

无名小卒、经验不足。

他觉得即便自己很想见这位名人,但人家未必会接见。

琼斯一脸失落,暗自琢磨:

“或许别人去了,会比我表现的更好,我还是别去了。”

上司瞥了一眼,拿起电话拨通了对方的电话:

 “你好,我是明星报的记者琼斯,

我奉命采访布兰德斯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

“他不会答应的,我的能力还不能采访他。”

琼斯惶恐地说。 这时,电话那头传出声音:

“1点15分,请准时。”

琼斯听后,愣在原地,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

反复挣扎、纠结很久的事情,对方竟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成名以后的琼斯,回忆道:

“那一刻是我二十几年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我能不能做到?这值不值得去做?

我要不要试试,选择还是放弃?”

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

习惯把整个事情都推演一遍,臆断出可能遭遇的问题。

 殊不知,拧巴和纠结会成为行动的最大障碍,

不断消耗心神,使自己陷入“我如果做了,会怎么样”的内耗。

 如此循环,最终将是一事无成。



《反内耗》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知道……却做不到……的纠结背后,是无止境的自我战斗。”

内耗本身就是对执行力的阻碍。

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中曾写下这样1段故事:

一穷一富两位和尚都想去朝圣。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和尚问:“子何恃而往?”

穷和尚回道:“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和尚听后,说:“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第2年,穷和尚去了南海并顺利返程,

而富和尚依旧在筹备自己心之所念的船,仍未动身。

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要知道,降低自我消耗的办法,唯有立刻行动。

 与其陷入“想做但不确定结果如何”的纠结中,

不妨让自己先搞起来,前行路上,

答案自然会随着时间慢慢呈现。

就像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的写的那句话: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

你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作者 | 有书于非让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搞起来,能反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