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投资人3-突如其来的科技公司

向锋正考虑如何找合适的项目,结果项目就自己送上门来了,虽然看起来不太满足之前提的要求。

高新区招商局的同事联系到向锋,让今鑫公司派人参加高新区的招商项目对接会。

高新区经过多年的摸索学习,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项目引入有招商局、落地园区有管委会、厂房土地供应有平台公司和国土、生产工人招聘有园区政府、各项政策落实有服务中心,甚至企业需要资金支持的也有财政和各类地方金融机构支持,这个体系里面也包括了今鑫公司。在现在各地政府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新区从来不怕企业提条件,就怕来的企业不够好。

徐之初和向锋一同参加这个会议。会议室长桌上,一边摆着高新区的各部门桌牌,一边是客人的桌牌。向锋看了看,有好几家公司参会,平时这种一起座谈的情况还是比较少,估计领导时间的排不过来了。这种情况下大家谈的内容也不会太深入。

几家公司光从名字上看不出是做什么的,招商局给每位参会人员都准备了份会议资料。向锋拿了一份坐到了后排,和周围认识的人打了下招呼。

区领导和客人一一握手就坐后,会议就正式开始了。

向锋这种时候一般都在玩手机,一会就能把时间打发过去。领导说的内容和他关系也不大,即使领导要安排任务,前面还有徐总坐着,向锋不用担心听漏了。

翻了翻这些会议材料,大部分都是成立没几年的公司,有的目前还没有生产基地,只有研究成果,还需要在高新区落地后,才能有产品投入市场。但看资料介绍,公司的技术核心人员有的来头还是挺大,什么院士、名校教授、青年学者等等。虽然这类人员对向锋做投资决策很重要,但跑园区争取政策他们一般都不会来,除非老板本身就是技术核心。全国一盘棋发展新兴产业,导致各个地方都在引进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等几个行业的企业,如果这些技术人员都跟着跑各地园区,那估计就没时间做技术研究了。

听说高新区现在招商也不容易,招商局自己就有个笑话,说以前去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对方还会热情招待,现在去对方是防小偷一样防他们,说招商局去一次,对方园区就少一家企业。这主要是地方要出成绩,才导致各地的恶性竞争。如果地区自己培养一家企业,先不考虑技术研发的问题,只是单独算项目建设、产能爬坡、产品推广等时间,企业对当地有实际贡献,也得在3、4年以后了,这还不包括项目失败的情况。所以,各个地方都希望能直接找一些成熟的企业,随都不愿意从娃娃培养,这样经济效果基本1、2年就可以得到体现。这种招商效果明显,但好企业的要价也越来越高,各种优惠补贴都要最好的,有些恶劣的老板,甚至是在一个地方享受完政策优惠补贴后,立马搬迁走人,到下一个地方吃政策红利去了。

国内市场这么大,地方也不小,如果能合理安排,完全能容得下这么多产业。地方能按照自身的生产禀赋、产业基础,各自发展优势产业,是可以避免同质化争夺企业的情况,毕竟沿海落后产能,到中西部就可能是优质企业了。但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辖区就要矮人一等。第一自己脸面无光,别人去汇报工作都高大尚项目,就你这里落后淘汰产能,这还怎么比;第二全国的发展规划是统筹考虑的,虽然照顾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但具体落实上是有困难的,有的产业必须要围绕核心企业建设,产业链上的企业分布的天南海北,从资源利用上来说是不经济的,所以各地对核心企业的争夺异常激烈,因为这是个零和博弈,一输就满盘皆输;最后就是有些产业可能不大符合政策导向,虽然必不可少,但却是不能作为成绩报道的。哎,什么都是一刀切容易,一城一策难,想着想着,向锋就想远了

领导已经讲话结束了,对面得企业开始介绍起来。

向锋小声问旁边招商部门的同事:“这次企业质地看起来还不错嘛?”

“哎,希望是吧。但实际怎样,还要你们专业人士把关哦。反正要你们投资了,他们才会来。”

“我去,什么时候我们还有这艰巨的任务了?”向锋不由得唏嘘了一下,和招商任务搭边的事不好做。

“你不知道,领导一直这样安排的。”

向锋不由得又重新翻了翻资料,这些项目未来可能就要认真对待了。

会议后,回到办公室,徐之初就把几个项目给大家分了一下,让大家认真对待。

向锋不喜欢这种项目分配方式,每次分来的新项目都是一个重新学习过程,没有行业积累,效率太低,但这也没办法,招商局不可能按照你的想法去找项目,能有项目来就不错了,哪里轮的上挑剔。

这也是基金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很难有太深的行业经验积累,不容易培养起自己专业的投资经理,想挖专业一点的人也没钱。

因为园区招商,虽然对项目的行业有所限定,但实际上每一个行业里都有太多分支,所谓隔行如隔山,投资经理每次都在不同的分支间跳来跳去,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某一个行业研究的。此外,投资经理没有机会横向比较项目,因为除了这个项目外,投资经理可能就不会有机会再接触同类企业了,没有对比,投资经理也就很难有深入的分析。像这次,向锋分配到的项目是VR眼镜,到下一次就可能是一个农业项目了。

向锋之前看过hololens发布会,对这个产品有一点概念。但既然任务布置下来了,也要尽力对项目有深入的了解。向锋先自己拟了个工作计划:

[if !supportLists]1、  [endif]行业了解。先通过一些公开的研究报告,了解这个行业的市场空间、技术壁垒、产品核心竞争力、竞争对手、行业上下游等,后面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if !supportLists]2、  [endif]找专家。在经历长期工作后,向锋发现找人问是最简单的了解一件事的方法,虽然可能不全面。在对行业有个初步了解后,向锋理论是需要向专家进行咨询的,但这个一般比较困难,专家们一般都在北、上这种地方。如果专家找不到,那向锋只能退而求其次,找行业从业人员了解了。如果这个再没有,那就只有跳过这一步了。不过,现在通讯发达后,有人就专门做起信息掮客生意,帮人联系在行业协会、高校、企业等机构的专业人士,但这个费用比较贵,都是按时间算劳务费的。在项目初期,向锋是没法报销这笔费用的。

[if !supportLists]3、  [endif]与企业座谈和尽调。一般来说,招商来的企业了解的会比较少,除非是知名企业在高新区建设新的生产线,不然来的企业信息还是比较有限。所以,会先对企业、高管、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进行座谈,类似初步尽调,了解公司情况、人事情况、技术情况、财务情况等。

[if !supportLists]4、  [endif]正式尽调。这个时候一般都是多轮沟通了解后,基金已经有80%的投资意向了,才会带着三方中介前往企业总部开展深入尽调,争取把企业的家底摸个清清楚楚。

[if !supportLists]5、  [endif]达成投资协议。在正式尽调完后,就会与企业沟通达成投资协议。虽然是最后一步了,但这个时候确实最难的。因为,企业对高新区的要求,在初次来的时候就会提出,尤其是在和领导见面时。但是基金要求的投资条件,一般要在尽调完后,才能确定。但这种时刻,很容易产生矛盾,因为企业方喜欢说之前高新区招商部门或领导都答应了什么什么,到你们基金投资怎么要求还这么多。一般这都是企业打着领导的旗号来施压的,因为都知道,即使领导口头答应了,还是要履行集体决策程序的,没有这个过程,答应了的最后也不一定能作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土投资人3-突如其来的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