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之备课解读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而写的一篇文章,当时范仲淹新政失败后,被贬至邓州作官,滕子京当时也遭奸人诬陷而被贬。同样是被贬,范仲淹依然很乐观,依然有梦想,保持着自己的济世情怀,可是滕子京却非常的消沉,非常的失落。范仲淹看着忧郁的老友,很是心痛,恰逢此时,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为新修的地标性建筑岳阳楼做记,附上一幅手绘的《洞庭晚秋图》。从来也没有去过实地的范仲淹,仅凭一张草图看图写话,本想借所写的《岳阳楼记》劝勉和鼓励友人,结果一下子写成了千古名篇。 

      这篇文章的文体“记”在以前的教学中是有学习的,它可叙事,如《桃花源记》;可状物,如《核舟记》;可写景,如《小石潭记》;可言志,如本文《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有五段:

      第一段交代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作为全篇文字的小结。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以“庆历四年春”点名时间,格调庄重雅正。接着推出“谪守”二字,为全篇议论奠定了基调。再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最后点出重修岳阳楼与做记一事,点到为止,不再啰嗦。

      第二段开始,范仲淹笔力全开,格调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了全篇的写景范围。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气势磅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写出阴晴变化。又以“前人之述备矣”轻轻带过,转出新意,“然则”转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个“异”字,开启了下文三四段内容。

      第三段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以至于星日无光,山岳潜形,商旅不前,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如此情境,使得“迁客骚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

      第四段格调转为高亢,节奏明快,描绘出了春风和畅,水天一色的景象,形成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可谓是全文的中心。以“嗟夫”强烈地抒情,接着又转为议论。在三四段列举了悲喜两种境界后,又生发出一个更大的“异”来,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通过探究古仁人的精神,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而后用“微斯人,吾谁与归”作为结语,悲凉慷慨,语重情深。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相照应。


      这篇《岳阳楼记》,范仲淹别出心裁,抛开岳阳楼不写,而花大笔墨写岳阳楼外的洞庭湖,写迁客骚人对洞庭湖因景色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感,衬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境界,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豪情。

      《岳阳楼记》写成后,在当时受到了欧阳修,尹洙等人挑剔式的批评,因为本文体裁为“记”,却不基于唐代亭台楼阁记以记叙为主,抒情议论为辅的体式,而是吸收了骈文赋体对偶的句式特点,强化了议论抒情色彩。然而也正是这样的文体突破,成就了这篇开启了宋代写景散文偏于议论的风气,最终成为了后世公认的经典。

你可能感兴趣的:(《岳阳楼记》之备课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