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是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珀尕,被迫退役后,仍然心怀取得世界冠军为国争光的伟大愿景,在发现了女儿们具有摔跤的天赋潜质后,这个爸爸排除万难,拼尽全力训练女儿,支持托举女儿成为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
电影以1988年印度小农村的黑白雪花电视开场,从侄子奥姆卡尔的第三人视角,来旁白描述自己眼中的叔叔,也就是电影中的主角爸爸珀尕,最后以女儿吉塔在国际比赛中赛场上苦战夺冠的大圆满结局结尾,看得人热血沸腾,备受激励。
爸爸的主演是阿米尔汗,从《我的个神啊》、《神秘巨星》、《三傻大闹宝莱坞》等杰作,他的作品部部经典、深入人心,在《摔跤吧,爸爸》中,爸爸珀尕从年轻气盛、外形俊朗健壮的国家级冠军、蜕变成为老年外形臃肿但内在强大无比,而阿米尔汗这个作为印度国宝级的德艺双馨的人物,和爸爸这个角色完整的融合,由他来演爸爸再合适不过了,整部电影更是极致地演绎了完美的爸爸形象,诠释了完整的父爱,也正是有爸爸的托举,成就了女儿的英雄之旅。
在父爱严重缺失的现代家庭单元中,如何发挥父亲的功能成就孩子的成功幸福人生,这篇片子极具教育意义,启迪人们深思。
一、完美的父亲、完整的父爱。
1、爸爸是伯乐、是教练。
爸爸一直有个冠军梦,当时国家无力支持发展体育事业,自己迫于生计,被迫退役,无法为国夺取金牌,他将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将来可能会有的儿子身上,期待儿子帮自己去完成,造化弄人,老天没有给到他一个儿子,但是却给了他遗传了爸爸良好基因的女儿,在一次女儿们被欺负反击男同学,被投诉到家里,爸爸发现了女儿的摔跤方面的天赋潜质,这个能真正看到女儿的伯乐,原本即将放弃的梦想,在那一刻被重燃,这个发现让爸爸欣喜若狂,也决心要好好培养女儿。
他即是女儿的伯乐,也是女儿们最好的教练。在爸爸和教练的角色间切换,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即要给与女儿完整的父爱,也要以教练身份严格要求女儿,给与女儿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和兼顾女儿训练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做女儿们内心的建设和保证女儿的营养等。
这也充分体现了爸爸的睿智、机敏,他真的是个解决各种问题的高手。
为了给孩子们增加补充营养,他不顾妻子反对,去跟卖鸡的商贩协商,解决了饮食营养上的难题;在被拒绝进入摔跤场地后,他在稻田的黄土地里亲自打造了一个摔跤场地给女儿,并且还有遮阳棚,这充分体现了爸爸的细致入微;女儿们表达了穿着裙子训练不方便,他让侄子拿来了衣服,缝改过后给女儿穿;他自己不会做饭,让侄子学会做饭也要保证女儿足够的营养;他知道女儿们要提升技能得有陪练,他叫来侄子过来;女儿们需要渐渐过度到摔跤垫上的训练,他去体育局求人赞助,在被拒绝后,他用铺盖垫子为女儿搭建了新的摔跤场地;在被学校制止不准女儿出去,也不准他进入学校后,他先见之明的给了女儿一部手机,并通过观看竞争对手过往的参赛视频,细细剖析,通过电话指导女儿......这个爸爸真的是个大智慧者,似乎没有什么难题能倒他的。
2、爸爸是女儿坚毅执着的守护者。
父爱是天,当你羽翼未满,会撑起来一片天为你遮风挡雨;父爱是张开的大手,当你跌落,牢牢地托举住你,托举你到你要到达的舞台,然后悄然退却幕后;父爱是山,你看见还是看不见,就如一座山稳稳地就在那里,给你依靠和支持。
父亲深谙社会生存的法则,他是有远见的,他清晰地知道如果按照传统顺其自然地发展,女儿们的命运也如其他女孩子一样,早早嫁作他人妇,终生与故碗瓢盆为伍,相夫教子度过一生。当女儿们尚幼时,她们无力阻止和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爸爸必须像站出来,帮孩子做出让孩子未来有更多可能性的选择。
爸爸对女儿的爱是深沉的、含蓄的、细腻的,社会的黑暗和世俗的偏见,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扛起来,并在各个细微处小心呵护女儿的自尊心,不让她们受伤。
在决定训练女儿们之前,因为要严格控制饮食,爸爸还不忘带她们吃爱吃的辣的食物;在侄子第一次陪练赢了女儿,面对洋洋得意的侄子,爸爸并未指责女儿,而是对侄子说“要不咱俩试试”,细节处更突显爸爸对于女儿的呵护。
吉塔第一次参赛,虽败犹荣,吉塔愧疚不已,爸爸面带慈爱的微笑看着她说“没关系,走吧”,并把首次比赛赢得的特别奖项50卢比纸币,完好地珍藏了起来。
父亲最愤怒的一次,是在14岁女孩的婚礼上,爸爸高高抬起来的手最后只是落在了侄子身上,几次训练中看到女儿不够用心,高高抬起的手又轻轻地落下,他不舍得打在女儿身上,只是必要时也要给她们警示作用。
父爱是含蓄的、深邃的,整部电影,爸爸没有直接当着女儿的面说过“我爱你”,但爸爸对女儿的爱点点滴滴贯穿渗透始终。
爸爸从最开始就教导她们要学会“自救”,因为爸爸不一定随时都能在帮边保护到你们,爸爸要求她们自救,不是只是嘴巴说说,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教会她们自救的方式。
3、爸爸是成功的榜样。
爸爸本身就是个成功的典范,只是迫于现实社会状况,国家所处环境不支持体育事业,被迫退役,但退役并没有扼杀爸爸为国争光夺得世界冠军的梦想。墙面上满墙的勋章、奖牌和荣誉,记载着爸爸的赫赫成就。爸爸在他的时代,已经达到了巅峰,虎父无犬子,有父如此,孩子们更是再创佳绩,再攀高峰。
4、爸爸是力量的给与者,精神领袖。
爸爸是力量的给予者,是精神引领者。他的坚毅、果敢在电影中演绎的淋漓尽致。他自信但不浮夸,在电影最开始遇到邦级运动元的挑衅者时,他不卑不亢应对挑战,不动声色,恰到好处的凭实力轻而易举的给了挑衅者一个教训。
爸爸的力量感洒落在影片中的方方面面,尤其突出的是在女儿们第一次叛逆去参加同伴的婚礼,爸爸怒不可竭,女儿们觉得很委屈抱怨爸爸训练自己成为摔跤手的各种苦楚,这个热闹婚礼中的美丽而忧伤绝望新娘,泪流满面无不期待地说,“我倒希望能有这样一个父亲”,这句话让吉塔和巴比塔觉得惊愕,接着她的话更是点醒了姐妹俩,“至少他是为你们着想,否则你们也会像我一样,从出生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务,到14岁的时候就要嫁出去,好减轻这个家的负担,最后被送到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男人面前,为他相夫教子度过余生,这就是我的人生。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作他的孩子,为了你们与全世界对抗,为了你们忍受世人的嘲笑,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未来,他又有什么错呢?
这个小插曲,让女儿们彻底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不再抱怨爸爸严格,而是激发了内在动力,自觉自发的开始投入训练。
接下来,在爸爸的带领下,吉塔和巴比塔参加比赛,赢得胜利,频频的成功体验,让她们在摔跤运动方面,获得了价值感和认可肯定,周围人对待自己的眼光也从刚开始的嘲笑挖苦、议论纷纷,到对她们欣赏崇拜尊重跟风追星。
在吉塔参加最重要的一场世界夺冠的比赛前,吉塔还渴望爸爸给与应战的策略,爸爸这次一反常态并没有告诉她具体的策略,而是语重心长地给她赋予了赢的意义:那就是要让人们记住你,如果你拿的是银牌,你迟早会被遗忘,如果赢了金牌,你就会成为榜样,而榜样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看到她们(指慕名而来的小女孩粉丝们)了吗?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将不仅属于你,也属于千千万万像她们一样的女孩,属于所有被认为不及男孩,只能和锅碗瓢盆打交道,在相夫教子中度过一生的女孩。
明天的比赛是最重要的一场。因为你的对手不只是那个澳大利亚人,还有所有看不起女孩的人。
在比赛即将开场,爸爸被教练设计陷害锁在了仓库里,爸爸缺席了吉塔的夺冠现场,吉塔看不到爸爸,有些心慌,她以为自己不能没有爸爸现场支持和鼓励。但它还是沉着迎战,比赛过程惊心动魄,激动人心。
最后1局,吉塔想要逆转局面,几乎比登天还难。在比赛还剩下22秒的时间里,她想到了早年被丢到水里,爸爸的话:吉塔,你要记住,爸爸不可能每次都来救你,我只能教你怎么打,其他的要靠你自己,加把劲,你能行“。
爸爸在不与不在现场,爸爸给与的力量和精神指引,都深入骨髓,”你能行“的信念深深地植入了潜意识,在支持激励着女儿,这给吉塔注入了强心剂。爸爸一贯以来的训练让她仍然保持冷静自如,吉塔要赢得比赛,必须得一次性得5分次才能以1分之差赢得对手,爸爸早年的训诫出现在画面中,“得5分非常难,但也不是不可能”。在最后的不到10秒内,爸爸的声音“你要揣摩对手的意图,先做个假动作,声东击西”,有了爸爸的精神引领,她巧妙迅疾地绕到对手背后,将对手揽腰抱起、从头顶完美地抛出了一个优雅的弧线,超慢镜头的播放,看得几乎全场的人都震惊了,掌声雷动,吉塔赢了,吉塔获得了金牌,成了世界摔跤冠军。此刻还在被关押在仓库爸爸,再无其他可做,爸爸默默地为女儿祈福祷告,这是他能为女儿做的,印度的国歌响彻全场,爸爸听到隐约传来的歌声,热泪盈眶,他等待这个时刻苦苦等待了10年。
这就是爸爸的力量,为了女儿敢于对抗全世界,不怕世人的嘲笑挖苦,不怕别人评价,不怕教练的故意刁难,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引领女儿突破习俗的束缚和偏见,走向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5、爸爸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权威的打破者。
爸爸发现女儿的天赋后,决定要培养女儿成为摔跤手,父亲的规则是不容置疑的,甚至看起来很苛刻不近人情,父亲会直接下命令“明天早上5点来找我”。这样清晰不容置疑的规则,让女儿们清楚知道界限,其实有界限有设置才有安全感。尽管最开始女儿们觉得不解,甚至觉得爸爸像魔鬼,太可怕了。但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既需要无条件的爱,也需要无条件的爱。妈妈给与的无条件的爱像毯子,包裹、抱持,涵容;爸爸给与的有条件的爱,帮助孩子塑造稳定的高自尊,也让孩子们意识到:你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认可,是需要自己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坐等,金牌也不会凭空而降,得足够的努力。
但爸爸也并非盲目地滥用自己的权威,在吉塔进入国家体育中心训练后,教练和爸爸的不同的技巧训练方式,让吉塔开始怀疑爸爸技巧落伍,并转而认可教练的方式,爸爸基于对吉塔的深深的了解明知道教练有些方式不适合吉塔,但还是给与吉塔试错的机会,而不是打压或指责吉塔必须听自己的,在吉塔按照教练的方式屡屡受挫失利后,吉塔重新反思,再次认同了父亲的权威。
父爱有时候也会看起来严苛苛责,不近人情,冷漠,甚至像是恶魔般。但这里也凸显了爸爸的理性、节制、隐忍,不为自己解释辩解,父爱是包容的。
6、爸爸是女儿始终如一的信任者、支持者。
爸爸的信任,给女儿的自我价值感垫底了厚厚的基石。爸爸始终相信信任自己女儿。爸爸对女儿的信任,从发现了女儿的天赋起,就很笃定地跟妈妈说”她们是天生的摔跤手”肯定她们的天赋和能力;父亲要为女儿们增加营养跟售鸡的商贩沟通,也透露着对女儿的信任“总有1天,吉塔和巴比塔会成为有名的摔跤手”。
在吉塔获得了国家冠军,要去国家体育学院进行集中的训练和培养,对于教练,爸爸是不安的,甚至一向意气风发的爸爸,开始请求教练,事实证明爸爸的担心是有必要的,在之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和爸爸对于吉塔完全不同的方式,更是彰显了父亲对于女儿始终如一的信任,吉塔参加世界锦标赛的时候,教练指责甚至碾压吉塔,在吉塔接二连三的失利下,教练假惺惺的宽慰之后,却给了吉塔毁灭性的碾压,教练说:只能说有人注定与世界冠军无缘。吉塔开始自我怀疑。训练的时候,教练认为吉塔如果仍然55kg连铜牌都拿不下,要求吉塔降级到51kg。而父亲坚信吉塔55kg夺冠完全没有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支持,甚至观看过往世界冠军的比赛视频,一节节的分析指导吉塔,了解对方,知己知彼。
吉塔短暂的认同教练失利受挫后,灰心沮丧,备受打击,觉得无颜面对爸爸,在巴比塔的鼓励下,吉塔重新连接了爸爸,跟爸爸哭泣认错,一向刚强的爸爸泪如雨下,父女和解。当吉塔表达了需要爸爸支持,爸爸马上出发来到女儿身边给与女儿支持和指导,无条件的支持女儿。
这样的爸爸,如果他不完美,那完美的爸爸又该是什么模样呢?
二、父亲的托举,成就女儿的英雄之旅
女儿并不是从最开始就是个英雄,在爸爸一步步的托举、磨砺、雕刻下,才成就了女儿,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轨迹,成为了英雄,成为了女性的榜样。
女儿的心路历程有以下阶段,比吉塔为例:
1、盲目地服从权威阶段。在第一次因为被人欺负跟男同学打架,被家长投诉到家里,姐妹俩很胆怯等待被教训。自我意识尚未觉型的状态,对爸爸怀有敬畏之心。
2、第1次逆反,自我意识萌芽。爸爸严苛看起来魔鬼式的训练,让姐妹俩吃不消,反抗之心悄然生起,做了一些破坏性的小动作,不过被爸爸假装糊涂掩盖过去了。真正理解爸爸的用心良苦,是从婚礼上从同龄人忧伤的新娘子口中理解了爸爸,反抗的小火苗自己悄悄自己熄灭了。
3、服从权威,认同爸爸。激发了内在动力,跟随父亲一步步跃迁精进,频频地获得成功的高峰体验。
4、再次怀疑权威,第2次逆反。在吉塔获得了国家冠军,终于脱离了父亲“魔掌”,进入到国家队训练,尝到了自由的美妙滋味,一朝尝到了自由滋味,自我开始膨胀,在面对教练和父亲的不同的训练方式中,该听哪个权威的,一度陷入了混乱,吉塔开始反抗父亲的权威,而服从教练,在几次比赛中,屡屡受挫,才质疑教练。
5、再次认同爸爸的权威。现实给了吉塔重重的打击,教练的碾压和质疑,也让吉塔开始自我怀疑,在妹妹巴比塔的劝导下,吉塔重新跟父亲连结,爸爸对于自己有效精准的训练很快在训练中进步飞速,吉塔再次认同了爸爸的权威。
6、独立之路、自我救赎、创造奇迹。爸爸十年磨一剑,对于女儿的刻意训练,托举女儿到了世界的舞台,完美的获得金牌,实现了女性的英雄之旅。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电影中的爸爸都做到了,他是完美、无可挑剔的、是无条件支持女儿的,爸爸给与的父爱也是坚实的、伟大的、包容的。
同时,这个影片也给出了一个让孩子成功的公式,就是:孩子的高成就=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支持+高期待+权威人士给与的绝对的信任+刻意练习+让孩子获得成功的高峰体验。这值得每个望子成功、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深思。
这部影片不只是爸爸和女儿一起创造了一个摔跤运动项目方面的神话;更是爸爸敢于打破不合理的观念,把对于女性的轻视和偏见狠狠的摔在脚下,通过爸爸全方位地有力的托举,成就女性英雄之旅的奇迹旅程;也给众多渴望改变命运、拥有更多选择权的女性,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出了一条女性实现自性化旅程的道路,点燃了众多女性改变自我命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