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7

      今天继续阅读《一篇一篇解读统编》中如何让教学设计新颖有效

        现实中很多教师为了设计出新颖的教学,非常努力,但也发现很难找到突破口。尤其是要上公开课时,大家最常用的做法是:这里抄抄,那里学学。最后,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总是学不像,总感觉学不会。整个学习的过程,让自己的设计体验感流逝殆尽,渐渐失去了继续研究的信心。

        实际上,你完全可以不要照搬他人的设计,可以试着自己来。甚至,掌握方法,多次尝试后,你可以做到不看或者少看教参;不学或者少学名师;不用或者只用经典的局部设计。做到这些,方法就三个。也就是说: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就三步。

一、指向认知势能,这是设计前应有的总体思路

        潘庆玉教授强调:“语文课要想引人入胜,使学生欲罢不能,就一定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灌注、积备认知势能的意识,着眼干对学生思维过程的顺势引导和逆向激发,便教学过程自然圆融,水到渠成。”用能够能理解的话来说,就叫“深挖洞,钻井取水。”其一,设计上要有一个明晰的主题,主题具有包容性,这就是要深挖的“洞”。主题在整个设计中起到统领全局、辐射各部、牵连细节的作用其二,设计上要有一条主线,主线就是钻探的路。主线体现顺势性,让教学按线索一环扣一环,各自关联,不要零散拼凑。其三,各个环节之间由浅入深,逐级递进,体现层级性,最后要探出“水”来。上一级和下一级之间有联系,但更注重有递进,有增量。注重了“主题”“主线”“环节”,课文就成了“为学生学习语文而生的学材”。

二、设定清晰的学习项目,这是设计方式的重大改变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设定清晰而明确的学习项目,让项目成为整节课设计的“牛鼻子”,这是理念上的重大改变,也必将带来课堂结构上的重大优化。

三、形成教学的关联之链,这是设计理念的硬核

        具备以上两条之后,就要注重打磨细节,让各个环节前后连贯,相互承接,让整个设计浑然一体。就像组装一个模型,大的部件已经成型,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链接,怎样组合。很明显,建构主义理念在此刻成为支撑,让整个教学设计合拢为完整的系统。

        有的教师特别注重某局部的设计,认为“一白遮百丑”。例如在某句话的朗读上反复训练,追求极致;在某句话的欣赏上反复提炼,力求尽善尽美。局部的完美,孤立的设计,确实可以构成风景,但如果不能和其他系统链接,那就成为沙洲中的“电线杆”,雄立四野之时,就是寂寞无援之境,产生的学习价值也相对低廉。

        我们要获取有目标、有实际效果、有意思、得到学生喜欢喜欢的课堂设计。尝试——反思——再尝试。只有自己的实践,才会带来属于自己的经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