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大盘尖


临时起意,寻觅北山第一瀑

我喜欢运动,但不是户外。喜欢爬山,但不是越野。近日听同事聊起“金华北山第一瀑布”,竟然没有听说过,很是好奇,以为北山山巅只有矮树和荒野,未曾想也有秀气的瀑布。搜索网上文章和视频,心里计划周末携家人去北山观瀑,也算是一次长距离的户外越野。

周日休息,天气预报小雨到中雨。因家人也久未远足,告知了有下雨的风险,也都愿意欣然前往,于是带上雨具,以备不时之需。

改变目标,听老人言改登大盘尖

上北山,一路蜿蜒盘旋,满目秋色,层林尽染。过了双龙洞风景区后,路上虽然没下雨,但是雾气很重,还有几次团雾扑面而来,十米开外白茫茫一片,急忙打开雾灯,放慢车速。

车停武平殿村,向路过的村民打听去往瀑布的方向,“不远,半小时路程,昨天有很多人去”,一阵窃喜,目标没有难度。

看见村民家有萝卜和青菜,老婆很是喜欢,阿姨还特地去菜地拔。在等待过程中和大伯聊起,家有三个子女都成家立业,在宁波做生意,老两口也在宁波生活了好多年,但是就是不适应,一回北山老家,小种几个大棚蔬菜,颈椎病马上就好了,日子过的很舒坦,夏天凉快,空气很好,只是冬天太冷,会去宁波子女那里过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子女孝顺,复何求哉。听说我们也有亲戚在宁波,甚感亲近不少,蔬菜便宜卖,还多抓了几把西红柿给我们。拎着二三十斤萝卜青菜西红柿放后备箱,收获满满。

顺便打听去瀑布的路,大伯说,今天有雨,路上很滑,有段路很窄,两边都是很高灌木和茅草,除非穿雨裤雨鞋,否则衣服要湿掉,去大盘尖的路好一点,可以走。经常有越野车开上去,还发生过翻车,叫吊车的事情。

想着头上下雨,脚下泥泞,山高路陡,还要路过荆棘之地,还要拖妻带女的,怕带不动,征求家人意见后,改变主意,目标金华山第一峰大盘尖。


风雨无阻,偶遇户外救援队拉练

因为是第一次爬大盘尖,不认识路,也没有看见路标,按村民模糊的指引,以及刚才大伯说的有越野车上山的印象,顺着路边一条有车辙的山路往上爬。一路往上行走约半小时,右侧山林间传来说话的声音越来清楚,越来越近。在一个左大拐弯处,从右侧山脊出现一群十余人,穿着天蓝色户外运动衣帽,装备整齐划一,神情轻松的,一看就是一群户外越野的达人。急忙上前拉话问路,原来他们是兰溪的一支救援队,从兰溪过来,已经走了两三个小时,也是去大盘尖,叫我们跟着他们。以前在网上听说救援队参与救援的报道,觉得很是高尚伟大,今天偶遇,更觉得印象中的超人(救援队员)也需要平凡艰苦的养兵千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


经历2小时,下午2点在风雨中登顶大盘尖。山顶疾风劲雨,稍不注意雨伞就想“起飞”,本想体验一下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的感觉,不想却四顾两茫茫,无处话豪情,只见浓雾匆匆翻越山岗,也不做停留。


小女感言“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崎岖的道路,遍布的荆棘,还有终点的鲜花”以自嘲。

突破认知,大盘尖竟是越野车撒欢的乐土

也许到大盘尖有好几条路线,我们顺着越野车和地面激烈摩擦形成的路,一路前行。除了偶遇救援队拉练外,只遇见一对夫妻带着俩十岁左右的小孩,从山上下来,互相鼓励,互相搀扶。

路不好走,有几段路特别陡峭,目测超过六十度角,有的乱石嶙峋,有的都是泥路,被两车轮不断的猛烈扒拉,两条车辙很深,加上小雨滋润,十分泥泞,立不住脚,互相拉扯和借助路边树枝艰难通过。

车辙一直指引和延伸到山顶,好奇越野车竟然能开到山顶,真是应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好奇像金华不大的城市有那么多玩越野的人。


美中不足,没有垃圾的大盘尖会更美

近年来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垃圾分类金华经验风传全国。可是一路上登山者丢弃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说明很多人喜欢大盘尖,也有不少人不爱护大盘尖。


记得台湾“手作步道”倡导者徐铭谦的《像山一样思考》中记述,她在美国以“无痕山林”理念参与手作步道时,每天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废水过滤,连烧尽的碳灰都要做填埋处理,表面覆盖和周围环境一致的落叶,“外观上,做过,而不留痕迹”。大自然是一个恩赐,人类需要感恩,维护好自然,是“应该”而非“善行”。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降解时间至少需要200年,大多数超市使用环保可降解塑料袋,虽然它的降解速度更快,但需要10年左右。至少可以借鉴金华垃圾分类方法经验,倡导登山者将不可腐烂的垃圾,带回山下规范处理。

2021/11/21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中登大盘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