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有志于并愿意着

高考成绩一经发布,志愿填报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心头的一桩大事。

高考志愿填报,在成绩已定的前提下,核心问题在于:考生想在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一些考生及其家长所谓的“选择困难症”,其实是生涯规划教育未及跟进。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就要结合高考升学目标选择学科,同时,高中实行选课走班,也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切实落实。

学哪个专业好?什么专业4年后就业更好,未来发展空间更大?

6年前,很多人会说物联网,3年前变成大数据,2年前已经变成人工智能,现在又是区块链。

在物联网热闹时,一年曾有300多所高校设立物联网专业,甚至有人声称物联网要取代互联网。但今年年初,作为最早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校之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宣布停止物联网专业招生并将撤销该专业。原因很简单:这个专业转出率太高了。2015年在该校计算机学院二年级分流专业时,还有84人选择物联网,到了2017年就只有14人。

对于好的大学,其教育宗旨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专业技能。

有研究表明,除了技术性非常强的个别岗位外,多数人在刚刚工作的初期,所学专业与工作的关联度比较高,可以达到60%甚至更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业的发展,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大学的专业关联度越来越小,甚至低至30%。

投资银行高盛的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在哈佛的本科专业是历史,私募基金黑石的CEO史蒂夫.施瓦茨曼在耶鲁的本科专业是文化与行为,等等。

知识发展得快,过时得也快。许多在大学里学的知识虽然一时有用,但没有多长时间就变得过时了。

多数人在一生中要更换多次工作和专业,他们后来从事的工作与他们早年在大学选择的专业不一样,甚至相距很远。

爱因斯坦把思考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他说:“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去思考。”如何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创造性思考,才会有批判性思考,才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知识除了工具价值之外,还有内在价值。知识的有用性,不仅仅体现在能够提高工作成效的工具性方面,还体现在塑造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素养、提升人的品味等丰富人生目的性方面。

在经济学中,人既作为劳动力,也作为消费者,人不仅是工具,也是目的。但在康德看来,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工具。只要人是目的,不仅是工具,教育的目的中,立德树人就是根本。

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国教育的传统,从来都是重视“人”的传统。《大学》开头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梁启超1914年到清华演讲,题目是“君子”。梁启超以“君子”寄语清华学子,强调的是做人:首先要做君子,之后才是做才子。在演讲中,他引用了《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是做君子的条件。正是由于这篇演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才成为了清华的校训。

教育如何育人?必修课应是人文精神教育、人格养成教育、人生发展教育。

1835年秋天,17岁的卡尔.马克思写下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当时他即将中学毕业,面临升学和就业的抉择,经过一番深入思考,他在文中写下了这样的话:“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我们不能苛求今天的考生都能像马克思一样拥有高远的人生志愿和思想境界,但马克思在文中提出的精彩问题和作出的深刻回答,仍可穿越时空,具有一股直指人心、恰似当头棒喝的强大力量。

今年的考生大多已满18岁,不妨把填报高考志愿当作一次“成人礼”,遵从内心深处的声音,搞清楚自己,有什么特点爱好,扬长避短;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或追求,也就是想要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说具体的专业选择,自己的志愿自己定,并为自己的人生抉择负责到底。(18.6.22《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志愿:有志于并愿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