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有感


将“人生”二字挂在嘴边多年,扪心自问,又懂得“人生”多少?适逢其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翻开了路遥著的《人生》。

路遥,1949年生于陕西一个贫困的农村,1992年因积劳成疾而医治无效逝于西安。其虽英年早逝,但却留下不少佳作。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8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获茅盾文学奖。2018年9月27日,路遥的《人生》 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第一部经典长篇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 《人生》没有《平凡的世界》篇幅长,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其矛盾突出更加激烈。                     

小说中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小说开头运用修辞手法描写雷雨来临前的自然环境,生动且形象,具有极强的画面感。 就社会环境而论,小说的创作背景是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商品经济的活跃打破了农村的僵持与保守,具有现代文明的城市开始对一直困守在土地的农民产生强烈的诱惑,该小说的社会环境深受其影响,城市与农村、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碰撞与冲击显而易见。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复杂,个性也十分鲜明。主人公高加林是高家村高玉德的独生儿子,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具有矛盾的性格,作者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去丰富高加林的人物性格。他自尊心极强,从小说中他失业去集市卖馍的这一情节看出;他自卑感亦强,与高中同学相比,他生于农村且家贫,为此,他常感到自卑;他是积极进取,渴望摆脱农村,向往更广阔的世界,对城市充满憧憬和幻想;他敏感脆弱,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常逃避和消沉。刘巧珍眼中的他,是一个多才多艺,强壮标致的人;张克南眼中的他,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对于刘巧珍这一农村女子,看过小说的读者,多数会给她贴上“漂亮”、“能干”、“痴情”、“善良”、“朴实”等标签,就像书上写的——“刘立本这个漂亮得像花朵一样的二女子,并不是那种简单的农村姑娘。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加上她天生的多情,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村前庄后的庄稼人只看见她外表的美,而不能理解她那绚丽精神光彩”,但她有个致命的弱点——没文化。我们常常会忍不住假设:如果刘巧珍读过书,那么结局会不会是不同的?可惜如果也仅仅只是如果。

读完这本小说,我对该小说中的几个情节印象深刻。

“高加林抬起头来,认真地听父亲另外还有什么惩罚高明楼的高见。 高玉德头低倾着吸烟,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过了好一会,他才扬起那饱经世故的庄稼人的老皱脸,对儿子说……泪水终于从高加林的眼里涌出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头扑在炕栏石上,伤心地痛哭起来”。 这一片段写了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职位被书记高明楼儿子占去,高加林大闹一顿被父母阻止后,其父的一段话。与前文形成冲突和矛盾,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而语言背后蕴含的深意又发人深思。“老谋深算”、“饱经世故”用的巧妙。

刘巧珍刷牙被村里人围观;高刘恋情引流言;水井卫生事件……诸如此类的情节,是对农村旧思想旧道德的描述,反映了新旧时代更替下新旧事物的碰撞与冲突。

在这本书里,我能够看到当时社会背景下,个人与国家的联系。“国家目前正处于困难时期,不可能满足所有公民的愿望和要求”“祖国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国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重大的,同时,具有积极作用的人亦会推动国家向好的方面变化和发展。

对于小说中四个角色的情感纠葛,我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刘巧珍是高加林人生低谷时的甜蜜恋人,而黄亚萍是高加林人生顺境时的理想伴侣。在爱情与理想之间,高加林选择了后者,这无可非议,选择本身不论对错。只是说,选两者之间更想要的一个,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像小说中写的——人生,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而最终,高加林竹篮打水一场空,刘巧珍嫁给村里的爱她的老实人,不算是结局的结尾,谈不上太悲惨,亦不是太美满,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合理的不错的安排。我想,这大概就是人生本来的模样吧。

我们的人生,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矛盾,也总是随时随地面临选择并且作出选择。当我们决定要作出选择的时候,亦要准备承担起之后一切无论好的坏的结果,毕竟,人生而在世,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人生道路上,“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是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人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