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师生情缘——鲁迅与许广平》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这首诗体现了鲁迅的爱子之情,也是他对革命后代的期待。鲁迅这位“横眉冷对千夫子”的文学家和革命者,也有柔情是水的一面,他和许广平的谱写的爱情之歌,在哪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也是浪漫又感人至深。

《师生情缘---鲁迅和许广平》这本书记录了他们的感情的历程,以及在革命的战斗中的患难与共,并肩战斗,携手前进的艰难岁月,交往中的书信来往探讨和交流,时代的大风大浪,坚定了他们的革命信念,他们的进步思想,影响激励着人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作斗争。他们经常用书信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看了这本书,更加了解了许广平的不平凡的人生。为了鲁迅默默地付出的牺牲,以及和鲁迅的相濡以沫的患难与共,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勇敢追求真爱的勇气。她是鲁迅的左右手,是他的知心爱人。不是依附他的藤蔓。他们是师生,是战友,是灵魂伴侣。

许广平热情彭拜书写她的爱情观“淋浴游泳于爱之波的人们,不知什么是利害、是非、善恶,只一心一意地向着爱的方向奔驰,从浅的比方一句罢有似灯蛾扑火,就是归宿到死字上。这死,是甜蜜的,值得歌颂的。”

许广平用行动践行着她的爱情观。当在北师大的课堂上听鲁迅讲课时,就被赫赫有名的鲁迅吸引住,心中起波澜。总是抢占头排的座位,在课堂上直率地向鲁迅提问题,被鲁迅的分析、他的博学所折服。鲁迅正直的品格给许广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了一年多鲁迅的课,由于面对学校的动荡,面对处事应对事物的渺茫无指引。许广平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就是一封求教信,开启了她和鲁迅进一步沟通的大门。鲁迅当天就给写了回信。她非常感动,又立即写回信。在信中谈论学校的教育问题及社会的黑暗,共同语言越来越多。一个月内,三天一封信。增进了感情。但保持着单纯的师生友谊。

许广平是勇敢的,去鲁迅家拜访,看到了包办婚姻的妻子朱安。和清贫的家境。对鲁迅产生了遗憾和同情。她对提倡新思想却对自己的妻子无能为力的导师有了怜悯。

当灵魂相融无间,当师生跨越年龄与阅历的鸿沟成为知己,已是世间幸事,而知心与爱人又有多远?许广平比鲁迅小十七岁,无微不至的关心,温柔的洞悉信中的只言片语,感动了鲁迅。鲁迅也向许广平打开心扉,向她透露柔软或无助的一面,他的苦闷,沮丧也不介意告知许广平。鲁迅邀请许广平和几位学生到家里吃饭。一个月共去了鲁迅家五次,写信六封。

当许广平处境危险,四处躲藏,无处可去时实在走投无路,最终来到了鲁迅的家门前,鲁迅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她看到鲁迅就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是她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候,唯一的一盏明灯。

当学校恢复正常时,许广平回到学校。经常去鲁迅家,来往频繁。几乎天天都在一起。

鲁迅赠许广平诗。“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当许广平主动示爱时,鲁迅颓废,深感不配,甚至还问“为什么还要爱呢?”,许广平回答“神未必这样想。”鲁迅犹豫权衡,终于下定决心和许广平在一起。鲁迅说:“你胜利了”。

这是许广平的胜利,是她拼尽全力争取的胜利,也是鲁迅的胜利,挣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他有选择爱的权利,只要无愧于心,对得起人人。

为了全新的生活,鲁迅去厦门任教,许广平广州教书。后来居住在上海,鲁迅不再教学,专心伏案写作。许广平在家帮助抄稿誊写,去邮局寄件。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他们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婚姻。后来有了爱情的结晶,儿子海婴的诞生。

沿着岁月的屐迹,探访鲁迅与许广平走过的患难与共的岁月爱情之路,充满艰辛坎坷,也充满真情真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师生情缘——鲁迅与许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