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每个做班主任的老师,在当班主任之前,总是要学会一点儿当班主任的必要法宝。
这些法宝,就是做班主任的影响学生的手段。
什么样的手段,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角色,决定了要当什么样的班主任。
什么样的人,运用什么样的武器。
在王晓春老师的关键重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教育手段是互为因果的。
2
做班主任运用的第1个手段,就是定规矩。
规矩的第1个问题,就是合法性问题。
现在的教育,已经不是私人的事情。教师也是国家委派的,代表着国家,代表着社会,对下一代进行教育,那么教师做了班主任,在班级里定下的规矩,就必须要有合法性,只能法治,不能人治。
王晓春老师在做班主任的时候,常常对学生有这样的开场白:“我对你们提的要求,凡是带强制性的都是国家和社会对你们的要求,不是我个人的意见。比如你们必须来上学,这是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不能迟到早退,不许打架,骂人,不准吸烟喝酒,这都是学生守则规定的。……不管你的情绪如何,也不管我的情绪如何,你要是迟到早退不交作业和同学打架,这我都得管为什么,因为这是我的工作,我在执行公务。”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相当震惊,说实在话,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管理学生这样的事情是一种公务。
在我的概念当中,班主任管理学生这些事情,是班主任必须要做到的,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直到这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这是执行公务。
3
按照王老师的观点,就尽量把公务和私人意见分清楚了,这是法治和人治的主要区别。
把这两个词语所在的领域区分清楚,就避免了学生给老师守纪律,给老师当干部的想法,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纪律性。
对此,王老师还说到了一句话:不可以拿班规体现班主任的个人意志。
由此可以推断,最好的班规应该是班主任意见和学生意见互相妥协的产物。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对班规谁的不满意,但是绝大多数人又都可以接受的,这种班规其实是比较好的。
最好的班规是那种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只有少数个别人违反的,然后通过教育处罚等手段,把违犯的人数减到极少,这才是班规最大的作用。
那么再说,如果一个班规到了没有人违犯的时候,那么这个班规就结束了,应该又要有新的班规出现了。
4
我想到了一个词语:零错误。
好像是看了一篇文章,那是一个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制造出来的产品零错误零回头率。
想到班级管理,零错误这个词语就在我的脑海中深种。又想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求零错误。
如今在看王晓春老师的这句话,班规到了无人违反的时候,他的生命就结束了。
或许这个零错误压根就是不存在的。
很多人都以为,班主任之间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之后,迫使着学生照着做,一遍一遍的做,千遍万遍的重复做,习惯又习惯以后,这习惯就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了。
忽然间,我又想到了洋思、杜郎口的教育模式,难道不也是这样的管理方法吗?
5
很多人把这种模式称为行为冻结。
但王老师却说他是错误的。这种模式总结的是行为而不是思想,能够冻结出整齐划一的行为,但是冻结不出学生的个性。
这样做,与现行的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
王老师还有一句话说得非常漂亮:创造之所以为创造,就是在于它冲破了某种冻结的东西。
这就在告诉我们,无论是养成教育还是冻结教育,这样的训练都不能够太过于迷信,也都不能够扩大他们的作用。
“我定下规矩,你就成为方圆。”存有这样念头的班主任管理,就不是这么简单的教育了。
6
在我的教室里,开学的第1节课,我总是给学生读一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文件。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内容,还有《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最重要的是学校的校规。
读完之后,和学生一条一条的再仔细研究,哪些是法律规定的,哪些是学校规定的,还有其他疏漏的地方,我们再师生一起商量一些条约出来,称之为班规。
所谓班规,就是我们大家一起遵守的一些规定。
班规的形成,是要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同意,并且落实到行动当中的。
这样的规矩,在开学初一旦形成,那么整个学期就会非常的轻松。
用学生的话说:“这些班规,一旦被我们同意,就是一条无形的枷锁,锁着我们的行为,逼迫着我们成为一个合格或者优秀的学生。”
规矩就是这样形成的了,尤其是班级的规矩,更是管理一个班级的至关重要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