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从19岁懵懵懂懂开始创业,一直到现在35岁。
从最早在泰国饭店做黑工到通过创业、三元策略实实在在地辛苦赚取过亿资本。
我走过的弯路,吃过的苦,疼过的心,有过的无力感,中年的焦虑,第一个百万的激动,投资爆仓的无奈,过亿时的空虚,做成产品的喜悦,找到人生目标的豁然开朗,接受人性的一切,15年的奋斗经历了很多人一辈子的可以经历的事。
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将这一切经验和历练融入在我的文字中,我知道我的文字帮助过很多很多人,这就够了。
从高三毕业开始创业,至今已经有14年了,我也从帅哥熬成了大叔。
21岁那一年第一次用了8个月赚到100万现金,那年是2005年, 那会的100多万含金量是很高的,那会南京河西的房子4000,现在3万,感触比较深的是家里人辛苦几十年还没我干两年收入高。
当时很飘,相当的飘,后来栽了个大跟头,之后陆续做过好几个年盈利100-600万的项目,但一直停留在百万级别,没找到突破千万的方法。
今年33岁了(83年的),自己的公司一年利润在千万以上,目前在股市里的资产,一天的浮动都有百万以上。(有可能是亏损,也有可能是盈利,不过都是波动性盈亏)
白手起家靠自己一个人赚到100万,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分阶段,一般不太可能从一个从无经商经验的人突然转变成一个人折腾点东西就能赚百万(多个人一起有可能)。我先把我个人的阶段拆解开来,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
可以发现,在第三,第五,第六,第八阶段都是只通过个人的努力完成的百万收入,第三阶段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收入过百万。
我印象很深刻,当时在第三阶段之前我很困惑,为什么做了各种小生意都无法突破100万收入?同样的困惑还出现在第四阶段末期,生意长期停留在数百万,完全看不到突破1000万利润的可能性。
但最终这两次困惑都解开了,我总结为“积累”,在你完成一个重要的Milestone之前,充分的生意积累是很重要的,当你做到一个极致点的时候,你会“顿悟”一下,就这么“破冰”了。
赚钱并不困难,前提是你要找到对的门路和对赚钱的理解。
赚100万有赚100万的门道,赚1000万有1000万的门道,赚1亿有赚1亿的门道;
不同的门道需要不同的钥匙,找到钥匙(思维)是达到目标的敲门砖。但这最难培养,与个人的个性,性格,视野都有关系。
而且,赚100万和赚1000万要的对本金的要求可以做到几乎没有区别(股票投资除外)。
美国有一个站长,做了一个网站叫plenty of fish,一个人从2003年运营到2007年,每年从Google Adsens广告上拿到1000万加币,约合人民币5000多万的收入,而且他每天只工作两个多小时,(和我阶段6的性质差不多,人家规模化了)。
可见,赚钱多少和投入资金,员工数量,甚至时间可以没有直接关系,而对“商业模式”和“时机”有着极高的要求。
我个人的经历也是同样如此,你可以看到我九个阶段的初始投资都没有超过10万。
当然初始投资不代表累计投资,比如说我目前的生意,光员工工资和其他开销一月就大几十万,是初始投入的几倍,更不用说其他费用了。
这里说的初始投资是指当初我投入了多少钱让这个生意运转起来,这里面所有的生意后续的投资都是通过初始投资盈利回来的。
所以我觉得我有足够的经验和资格告诉你如何赚100万。
要想赚到100万,就必须找到市场的一个“需求”,请默念这句话100遍。什么是需求?需求不是凭大脑想出来的,是一个真正的市场需求。
我看现在很多创业者的项目根本没有找到市场的真正需求!
找到需求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你需要做一个满足市场需求的“与众不同”的产品,也就是说你要在“差异化”上做文章!
如果真的理解我说的这两点,并且执行下去,我不相信你赚不到100万,赚100万太容易了。
任何一个项目别人能做成功,即便告诉你,不代表你可以复制。
我觉得这最重要的还是思维,你必须培养和锻炼你的赚钱思维。有了这个思维,项目只是随之而来的产物。比如有人问快餐外卖不就是一个市场需求吗?如何做出差异化产品呢?我来给大家仔细说说什么是赚100万的“市场需求”。
首先,什么叫显性市场需求?
我每天总要吃饭,所以开个饭店满足就是显性市场需求;我每天要上网吧,那卖台电脑给我就是显性市场需求。而要赚100万就必须找市场的隐性需求!
这就是我说的赚100万的第一步“找到市场需求”的真正涵义。
那什么是隐性的市场需求?我用自身的案例来说吧。
我读大一的时候,在新西兰。那会是2003年,有大量的中国人去国外留学,新西兰、澳洲都是热门的留学圣地。
虽然说能出国的人家里条件都不差,但坦白的说当时我算出国里条件比较差的,所以一到国外没两个月就去了一家泰国饭店打黑工了。
我一直在找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也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当时的我显然不可能从理论的角度说清楚什么是“显性市场需求”,什么是“隐性市场需求”。但我凭直觉做了很多“隐形市场需求”的生意。
我发现很多中国留学生非常的无聊。
在新西兰,商场8点就关门,周一到周五酒吧都没什么人,8点后街道上车都很少,很多刚去的小留学生大多都窝在家里上上网,可以说是无聊之极,他们也不知道能干些什么。
我发现了大家有“打发时间”的显性市场需求,但做什么产品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呢?
可以开一个华人聚会的奶茶社(有马来西亚人开的,生意异常火爆,名字叫嬷嬷茶)。
但是成本过高,对于一个还拿着5刀/小时黑工,连打工都比正常人少一半的刚进入这个社会游戏的级数为0的超级屌丝来说,这些需要“本金投入”的生意都不靠谱。
那怎么办?刚才的么么茶只满足了无聊人士愿意出门找乐子的需求,还有大部分人不愿意出门,赖在家里的宅男宅女,我要给他们提供娱乐项目。
我发现当时新西兰的网络条件非常差,还是使用256M ADSL拨号,每月流量限制5-10G,你没看错,当时上网是有流量限制的。
而大部分华人都是4,5个人合租一个房子,分摊到每个人头上,一个月上网流量只有2.5G不到,还不如今天我4G手机一个月套餐多。
这种情况下,所有人只能上上网页,看看新闻,聊聊QQ,但却没法看视频娱乐,我说的视频是诸如TVB,国产连续剧,动画片之类的。
那么我只要能提供这些影视剧给他们看不就可以从中获利了吗?
好,写到这已经完成了对‘市场隐性需求’的挖掘!
虽然当初的我并不知道这个词汇,也没有理论支持自己的商业行为, 但直觉告诉我这个可以做,而且市场上没人在做。
找到了真正的市场需求之后,赚到100万的第二步,就是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产品!当时我只做了三件事。
第一步——在我老家南京的西祠社区发了个帖子征集碟片。
当时新西兰仅有的租赁VCD的都是80年代移民过来的老广州,他们片源很少,且多为粤语,加上价格也贵。
所以我计划用录制的CD盘取代。这样在运输上我只需要邮寄移动硬盘即可,不需要运输大量的VCD。等移动硬盘到了新西兰,再刻录到碟片上。
第二步,我花了一个多月自学dreamwaver 做了一个网站。
没错!在2003年,我就用起了电子商务!我给他起名“非常碟屋”,网址.http://nzvery.com 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新潮的,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方便。
大家可以上我的网站就可以看到我有的所有碟片目录和价格,而那些广东老移民还在通过电话咨询有什么碟片来做生意,今天看似简单的事情,在当时却大大方便了用户。你一定要用2003年人类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
第三步就是定价。
作为世界级的奸商,我肯定要想着办法多盈利,所以我想出了定价单张光盘的价格,连续剧是3新币/张,1张只放4集,也就是说一套40集的连续剧,要10张碟子,合计30新币,约等于人民币150元。
一般客户一次下单都是几部连续剧和几部电影,电影这种就更暴利了。
结果自然不用说,我的碟屋在基督城当时就蹿红了。
留学的孩子都有钱,很多人都是几百几百在我这里消费。
我的服务还好,都开车送货上门,每天晚上7点,10点,有时候12点都要出去送货,一条路线送N家(之前有送PIZZA的底子,所以是认路高手)。
和我合住的朋友都兼职天天帮我刻录碟片,就这样,我这个碟物生意红火了一年多。每天收入几百刀,生意特别旺的时候单日1000刀。
当然这个生意并没有给我赚到第一个100万,我举这个列子是为了说明“市场需求”这个概念。
今天回头看卖碟片这种二道贩子的生意的确是拿不上台面,甚至违背了知识版权,但对当时20岁不到的小毛孩子来说,在异国他乡多赚点钱为家里减轻负担是我唯一考虑的。
一年后,我意识到这个生意很快要走下坡路了,正好有人要买我碟屋(好歹也算个品牌当时),于是把碟屋卖给了别人。
果然后来很多人发现我这个生意赚钱,在年底回国的时候都筹划着做同样的生意。第二年,竞争对手就多了很多家,他们为了获取生意,价格从2刀/张降到1刀/张,到最后的10刀随便拷。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一个即便赚钱的生意,如果没有足够的壁垒和竞争门槛的话,利润是不可持续的。
上面一个碟屋的案例说的是如何找到市场的隐性需求,下面接着说一个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商业机会。
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接触的都是不同的环境,行业,人群,这里面都孕育着机会,你只需要带着一个奸商的心去挖掘就可以了,没有奸商的心怎么办?慢慢培养!
我记得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集邮,那会父母一周给我10元零用钱,一开始都用来买相声磁带听了,后来偶然的机会去了当时南京大方巷的邮票市场,就开始集邮,一开始不懂,买的都是寄信邮票。
后来发现里面的门道,开始研究什么邮票容易升值,原来发行量越小,越有题材,市场存量又不多(很多都寄信用掉了)的邮票升幅最快!(和现在股市里散户喜欢炒作市值较小的题材股一个道理)
发现门道后,我凑了自己的零用钱,压岁钱,还有和父母沟通打扫卫生可以多点零花钱等各种方法,赚取了几百块“本金”。于是我就用这几百元本金在邮票市场里买进,卖出。
我四年级买了一台400元左右的“GAME BOY”游戏机,就是我卖了一套徐悲鸿的《奔马》邮票赚来的。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表达培养在生活中发现机会的习惯的重要性!
我刚去新西兰还在第一阶段打黑工的时候发现了另外一个机会。
那会我工作的饭店在10点关门,而回家的班车也是10点最后一班,平时一直蹭一起打工的朋友的车,但是他也只能送我到离我家有1KM多的地方,我还得步行回去。
那怎么办呢?必须买一辆车呀。
新西兰的汽车非常便宜,主要原因是二手车市场很活跃。当时打黑工辛苦赚了千把块钱,能省一块是一块,于是找车的时候尤其小心。
基督城有一份报纸叫Buy Sell and Exchange,上面都是租房卖车的信息,我翻遍了上面所有的卖车信息,约见几乎可以约见的所有在1000新币左右的车(约人民币5000元)。
我发现一个现象,同样车况的车价格有比较大的差异,就拿我买的第一辆车20万公里的85年Toyota Corolla来说,差不多公里数,年份的这款车有人卖800,有人卖12000,还有人卖1800.....
为了发现这里面的门道,我仔细对比了这些车,发现除了1800的里外干净点之外,其他没什么地方比要价1000的好呀。
那也就是说把车打扫干净,就值800刀!这生意可以干!
说干就干,我买来的第一辆车还没开几天,我就把卖车信息放在了学校图书馆里的信息栏,标价2200可小刀。
后来这车我赚了1500刀,原因很狗血,在试车的时候一个80岁的老太把我车门装坏了,她担心走保险以后保险公司不给她保了,就私下赔了我1000刀。
那个试车的人怕麻烦也给了我200刀,然后我这被撞坏一点门的车又1300左右卖给另外一个台湾人,一来一回就1500。如果没撞车,这车1800肯定能卖掉。
总之这次交易给了我足够的信心。于是我的疯狂买车、卖车之路就这么开始了。
上面的做碟屋的生意也是在卖车过程中才发现华人都很无聊这个隐性需求。
就用这个简单的方法买卖了一段时间车之后,我又升级了“玩法”。
我发现年轻点的老外和华人都喜欢bling bling的车,于是我自己DIY开始给车做一些简单的处理。我去买一些二手的车载VCD,自己学着安装。
后来我发现很多那些稍微有钱点的玩车人都喜欢给车室内安装真皮包裹,但是那些没钱又想玩的怎么弄呢?
没关系,我发现可以用喷漆来取代车内真皮包裹,一瓶漆的价格在8刀左右,买个10几瓶,再买2瓶保护漆就可以完成室内局部喷漆。
下图是我低价购入的一台很脏很乱的89年Honda CRX, 我在家里车库门口花了一天的时间完成了喷漆,蓝白相间,今天看我都觉得酷毙了。这辆车价格直接涨了50%,广告一放就卖掉了,其实卖便宜了。
有了各种玩法之后,也通过买卖1000-3000元价位的车赚到了钱之后,我开始Move on to “高端市场”。
在新西兰2-3万刀的车就高端市场了,基本可以买到很多非常棒的日本跑车。
而日本跑车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车型。后来我买的车还有上过杂志的, 下图几个车分别为Subaru Wrx Sti V7, Toyota Siliver S15 Spec R, Toyota Siliver S13, Toyota MRS, Nissan Skyline GTT....
上NZ performance car (NZPC) 当地汽车杂志的车:
我的卖车记录是全胜,经手的车超过百辆,最疯狂的时候家门口,大学停车场里都有我的库存。
同样是卖车,我为什么卖的比别人好?甚至比那些华人车行都要好的多。我的方法很简单:
• 带着现金和过户表去交易。
带着这两样东西去议价,车主信你,有很多二货去看车不停的压价,车主答应又要再考虑,我带现金去表示诚意,压价成功率极高。
• 尽量买要回国,出国,离婚,缺钱,赌博等类型人的车,他们不在乎价格,要的就是快速套现。
• 车买来后快速do up升级,改造,超额利润都从这里来。
今天在国内有两类人其实用着同样的方法赚到了大钱。
一类是深圳的一批楼市投资者。
他们的买入,卖出策略可以说和我买卖车完全一样,买入凤姐楼盘,三房改造成五房,装修升级变冰冰,然后卖出(这是赚取超额利润的方法)。
他们同样会找那些信息不对称的卖房者买房,比如法院拍卖,离婚房产,年底生意缺资金要卖房救公司的(这就是低于价值买入,高于价值卖出)。这两块利润加一起是很可观的。
我知道有不少个人投资者在深圳一年通过这个方法收入也在千万以上,这都很正常,千万别认为这个离我们很远,这都是身边的事。
这些人也都是普通人,他们只不过比一般人更细心,更勤奋而已。
千万别急着否定一切超过你认知范围的东西,因为一旦你否定了,你就把一个机会关上了大门。
另外一批人就是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者。
我自己十几年前已经用到了价值投资的本质,却在投资上亏过大钱,直到这几年才对这些话有了新的认知。
总之,碟屋和卖车这两个生意帮助我完成了最基本的原始积累,为下一阶段打牢了经济基础,而更重要的可能是建立了足够的信心。
找“市场隐形”需求这个事情相信大部分人都差不多理解,或者有感觉了。
感觉很重要,因为上面所有的理论都是站在今天的理解去解释当初的行为,说白了,当初什么都不懂,靠的就是感觉直觉,初生牛犊不怕虎,就一个字“干”。
所以很多时候聪明的人不适合创业,想的太明白,看的太清楚,还没开始就预见到后来可能出现的困难。
比如说聪明人A可能还没开始就知道买卖二手车这个生意有一定风险:
一不小心容易买到有问题的车,或者压在手上无法出手,汽车是贬值产品,库存影响等,说不准还要拿出MBA那套理论来做各种分析……
总而言之结果就是这个生意不值得做。
也许他的分析都是对的,但问题在于如果你不去做,你就发现不了市场的“隐形机会”,这也很重要,很多商人在感觉上都知道但都不知道怎么表达。
聪明的MBA同学分析得了当前市场,却永远不可能分析出“隐形机会” 。
那聪明人适合干什么?
不能让我们这些有眼光的聪明人混得还不如你这个笨蛋吧,哈,大部分聪明人适合在企业度过创业初期后的阶段。
好,终于开始讲第三阶段的故事了,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100万来源(按照10年前的物价水平,其实可以理解为今天的500万)。
每周我都会翻翻报纸看看卖车信息,也会上上网找找车源,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网上有一辆2000年左右的S15 SPEC R的黄色跑车(上图第一排最右那辆)居然售价只要2万刀(市场价为2.7左右),这是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
我大脑里小雷达开始狂叫,这很有可能符合我的收车原则中的“离婚,赌博,回国,缺钱”中的一条,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开出这种价格。
甚至在我看来即便真的急用钱2.3万也能顺利出手,为什么卖2万?
这没什么可以犹豫的,我电话过去确认了信息的真实性立刻买了机票飞往丹尼丁(和我不在一个城市,在新西兰最南端一个很小的城市)。
到了丹尼丁我检查了车发现没什么问题,就很好奇他为什么这么便宜卖车,他告诉我他下周就要回香港,所以要立刻出手。
我说你可以提早卖啊就不用这么急亏这么多卖了,他说他要用车所以走前才卖。
那会我是无法理解他的行为的,因为对于屌丝的我来说怎么懂土豪的世界呢?人家其实就是不缺钱,用到要离开新西兰前三天才卖车,换我最少提前3周开始卖车了。
所以我前面说过一句话:
”千万别急着否定一切超过你认知范围的东西,因为一旦你否定了,你就把一个机会关上了大门。“
这香港仔告诉我联系他的人也并不多,很明显那些觉得价格便宜的人一定认为这车有猫腻。
哈哈,其实有些机会就是这么难以置信,你可千万千万别认为赚钱机会一定是不可告人的,难以寻找的。
超出认知的事情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发生,向上和向下都有。
向上来说,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看过有一些特高档的地方/产品,自己消费不起的那种,心想这么高档肯定没人去,结果人家一开N年还生意越来越好。
又或是一些很廉价的产品/地方,廉价到连屌丝都看不上的地方,你去了一次发誓打死都不会去的那种,但人家生意依旧很好。明朝有个皇帝得知老百姓穷的都没饭吃,问大臣,他们怎么不吃肉呢?
洞悉了每个阶层的真实情况和内因之后,就更容易发现商业机会,一直活在自己那一层的人机会自然相对就少些。
好,那这香港人卖你个破车和你赚100万有什么关系,难道你102万把这车卖掉了?
这车我开回基督城后没几周就以2.6万的价格卖给了个上海人,我说过这车值2.7左右,这是看的见的利润。
那么这个香港仔给我的最大启示并不是赚得这6000刀,而是电子商务这个机会。
香港仔和电子商务到底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能这么便宜卖我车,他不在乎钱的原因是什么?是脑残?是富二代?是做生意不在乎?当时我也是有很多不解,想尽可能搞清楚原因。
所以我又去了那个网站仔细看了下他发的广告和其他的Listing。
这一看不得了,原来这小子是个大卖家,我看他的Trademe账户上有几千个评价(Trademe类似Ebay,Taobao平台,在新西兰没人用Ebay, Trademe占新西兰全国网站总流量的70%)。
当然,当年的Trademe还没有这么牛逼,华人里估计也就不到20%人会知道这个交易网站,而我原本也只是用这个网站来找找二手车信息,从没想过还可以在这上面卖东西。
我扫了一圈他卖的产品,全是记忆卡,我也不知道这些牌子记忆卡值多少钱。
于是去易趣(当年淘宝还不行,基本都上易趣)找找同类产品,一看居然有好几倍的差额,粗算下他大几千的好评岂不是盈利很高,难怪这么不在乎车那点差价呢。
第二天我就开始在易趣,淘宝上找产品,这个也不错,那个也不错,七七八八一口气买了5000多块的产品,而进来的这一大堆产品里多数都没有市场需求,老外根本不买账,什么看起来卡哇伊的手表,各种日韩创意产品,统统没戏。
但是有两个产品脱颖而出,Pedometer计步器和MP3,我128M的MP3拍到了150刀,扣去成本这一个MP3就赚了800元人民币,而计步器7元人民币的成本卖到了160人民币左右,一个赚153快。
我估计所有做淘宝的人看到这个利润都可以吐血了。
后面我就开始大量的进货。
而且我用了当时很少用的1元钱起拍模式。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出价1元,其他没人出价的话,你就可以1元拿走。
这样做的好处是所有人都期望能乘别人没关注时候下手买到便宜货,而实际上在早期根本没人可以买到便宜货,所以成交价都不相同。
同样的产品可能100卖掉,可能130,150,甚至200都有可能,但无论如何大部分产品都有5倍以上的利润。
而1元起拍最大的好处是我可以控制周转率,我可以一天卖20台MP3,也可以一天卖50台,这完全取决于我发多少个产品上线。
当然这个数字不可以无限扩大,因为市场需求和供应必须保持一个比例。而放一口价的卖家是控制不了他一天卖多少的。
8个月时间,扣去各种成本,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最早一个账户的Power Seller证书
这就是我说的再厉害的MBA也无法计算出隐形机会,隐形机会是靠做出来的。
我一直相信老天会眷顾那些非常用功的人,大多数时候我们没遇到机会是因为我们还不够用功。
我们在创业的初期往往是因为有个好的想法,或者发现了一个好的市场机会,我称它为A。
当我们做了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新的商业机会出现,他会优化你最初的构想,演变成了B。
再当我们继续努力的做下去的时候,我们服务了一定的客户,积累了不少的人脉,我们的生意模式会演变成C。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已经赚了不少钱,但未必能让我们大富大贵,随着继续努力做下去,我们会成了行业的佼佼者,并且做强大了一件事情,这时我们会突然发现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D。
而让企业做到强大的都是这个D!
此刻你再回头看一下,你最初的商业模式A和现在的D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你不经过A,B,C就不可能有D,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浮躁的创业者看到别人成功后也直接想做D,结果必然都是失败告终。
任何的商学院分析都不可能从A分析到D,这也是创业的魅力所在。
还有,此处顺便强调下千万别被“电子商务”这个概念迷惑了,电子商务的核心还是在“商务”上,电子只是手段。很多人搞不清就去做电商能不死吗,作死啊!
写完这个标题我就后悔了,这是一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话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最理想的商业环境是无竞争的!注意:我说的是最理想的!
那么我们任何的初创公司都应该像“无竞争”这一条去靠拢!
能力强的就能找到“无竞争”的生意,能力弱点的找到“次级竞争”的生意,二胡篓子(好像是南京话)只能去做“高强度竞争”的生意。
有人要说了,这世上哪有无竞争的生意?
你看看路边的饭店,澡堂,商场,线上的淘宝,微商,到处都有竞争,反正我是没有找到无竞争的生意。
你当然找不到啦,因为你没有“第三只眼”——发掘机会的那只眼。
先举个我邻居的例子,他每天工作几个小时而已,一个月收入5-10万。有人会说,我自己苦逼苦逼起早贪黑一个月只有几千元,什么人一个月轻松收入5万多!一定是假的!
其实,我这个邻居做的事情只要有手有脚都能做到,唯一的难点在于思维上要做一次信息整合。
他所做的行业和餐饮相关,听到这你一定会说餐饮满大街都有啊,怎么可能做到“无竞争”呢?绝对不可能!你看,谁让你们爸爸不是托塔李天王呢!少生个眼睛给你。
虽然我这邻居做的是餐饮行业,但他把餐饮所需要的“硬投入”——房租,人员,食材全部去掉了!也就是说他做了一个轻资产的生意。那他到底做什么的呢?
代购!餐饮代购!早餐代购!高端小区餐饮代购!
我这邻居住在南京河西某高端楼盘。他发现一个问题,这鸟楼盘虽然说是最高端的,但是周边居然连个吃早餐的地方都没有。
其实不止这个楼盘,在整个河西片区都是没有什么像样的卖早餐的,这听起来很矛盾,因为这个片区的房价已经在4万了!
南京最丰富的早餐应该在主城区,也是南京的老城区,各种传统老字号美味都在那,与河西无缘。
河西这个片区很多业主都很怀恋城里的老字号,可能个把个月,甚至一、两年才会去吃一次。也绝无可能早上开车40分钟去买早餐。
所以我这邻居发现了这里面的商机,他干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就是每天一大早去市区买早点!
从最早的家里老人一起上,到后来面包车去采购,发展迅猛。
买来的早点就在小区门口统一派发,订单都是微信群里下单,每个早点上加点钱,绝对的刚需!
业主多花几块钱可以吃到新街口的芳婆等老字号,何乐不为呢?
就这样,业务还发展到代购其他食品,比如什么要排队1个多小时的毛栗子。哪吒邻居也抓住了这个生意的核心点,就是:代购要排队购买的食品!!!!
只有排队购买的食品才有溢价!
在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人,都有过看着当地某品牌排一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才能买到的吃的,你是不是也想过,谁要带我排队买到,我愿意出双倍的钱!
我的邻居就做了那个愿意开车40分钟到市区,排队N分钟买到早餐,再开车40分钟送回来给你吃的那个人!
说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个人做的这个生意,简单!非常简单!没有谁学不会,没有谁不会做,在很久很久的时间里他的这个生意都是毫无竞争的!我也很诧异怎么那么多懒人,都知道他能赚5万一个月,却都不愿意去做。
为什么没有竞争?因为这个生意是区域化的,其实很多生意的早期都是”无竞争”的状态。
我做过很多无竞争的生意,当然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同程度的模仿者都会进。
而这个早餐代购通过微信群建立了邻居之间的深关系,从而还增加了竞争壁垒!
加上小区的数量本身很多,如果想竞争的人也一定会从一个处女地小区开始仿效,而不会傻乎乎的去一个成熟的代购小区竞争,这不是傻到家了吗!
所以我说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生意都会在高利润,无竞争的环境下运作。
如今创业要成功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无论你看再多书,听再多牛人分享,即便如李善友这样把创业都拆解成公式,理念,原理(一二性原理),我可以说这些统统还在术的层面,还在看到答案倒退前置条件,或用科学方法解释企业成长的学术派。
看完这些你也不可能成功,都挺有道理不是吗,你能做到吗?为什么做不到?
真正的成功的创业者都是站在绝对的制高点去思考,都是站在最终局去思考,都是永远一个远大梦想的人,梦想有大有小,但没有梦想的创业者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只有坚定的梦想才会化解所有的困难,才能让你坚持到最后,才是你最强大的武器,梦想只是源头,这个源头会让你具备创业成功其他必备的条件:团队,资金,管理,产品……
当然梦想不是白日梦,梦想首先你是真信,其次你能落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