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要归属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鲁道夫·德雷克斯

终于阅读到了《正面管教》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所谓不良行为就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

德雷克斯认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丧失信心时,他们总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错误的目的。而这种信心的丧失来自于其失望的信念,以及没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以下是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时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归属感。我放弃。

今天浅谈一下,第一个错误观念:寻求过度关注。在孩子的眼里,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所以如果当孩子的行为,让我们父母产生了(心烦,恼怒,着急,愧疚)的感觉。那么其实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者特别服侍时,我才有归属感;唯有让父母围着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并不是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情。而是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孩子即可。

图片发自App

【我的生活小案例分享】

生活的每一天,都会有不一样的小插曲!今天的插曲仍然是关于我家老大的行为!

下午,全家人都在客厅看电视,只有老大一个人在地上摆弄着玩具玩,他中间有过两次提议,“不要看电视了!”但是因为是我和姥姥比较喜欢看的,正在关键时候,哪里舍得关掉电视去陪孩子!(也正是因为大人这种无意识的信念,忽略了老大内心的失落感。)他突然跑到电视前,冲着我们大家喊“你们都不要看电视了,把电视关掉!都跟我玩!”姥姥插话说“你玩你的,我们看我们的,谁也别影响谁!一会儿再陪你!”但是老大听了似乎没有任何触动,依然很生气的在呐喊。最后,他一怒之下,拿到遥控器把电视关掉!然后将遥控器向电视屏狠狠地戳了一下!并极度生气的甩了一句狠话“我把电视砸坏。都不让你们看!!!”这一幕,彻底激怒了姥姥,我的内心里,也是非常生气的,但是我克制着,强压住内心的怒火。

这时候,姥姥发话了“你这孩子,怎么如此暴力!把电视关了就算了,拿东西把电视戳坏了,怎么办?就该好好教训你一顿,我看是不打不行,没法管教你了!”我安抚了一下我母亲,让她先冷静。

图片发自App

我把老大带到了卧室,我儿子他依然很生气,开始掉眼泪。我首先认同感受的说“嘟嘟,妈妈知道你现在一定很生气,很难过对吗”孩子依然在哭,我抱住了他“妈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肯定是因为刚才,大家都在看电视没有人陪你玩,所有人都在关注电视,没有考虑到你的存在,当你跟大家提议停止看电视时,却没有人听你,理解你,所以你很生气,就把电视关了对吗?”孩子停止了哭泣,低着头说“是的,没有人陪我玩!”我语气依然平和的说道“是的,如果换做妈妈是你,我也会很伤心,是我们大人没有注意到你一个人玩,没有理解你的心情。是我们的错,妈妈先跟你道个歉!”“但是呢,你生气的要把电视砸了,这样的行为,妈妈觉得你做的不好,你觉得呢?”孩子点了点头!看了我一眼“对不起妈妈!”我抱着他安抚到“没关系,但是妈妈要告诉你,以后无论怎样生气,都不可以乱砸东西的!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你现在调整好情绪了吗?”孩子说“好了妈妈!”我拉着他的手说“那现在该怎么办?姥姥还在为刚才的事情不开心!你又想让大家陪你玩?”嘟嘟转了转眼珠想了想说“我先给姥姥道歉!你们再陪我玩好吗?”我说这个主意不错,然后带他去找姥姥,这时候,姥姥其实早就不生气了,孩子一道歉,姥姥就原谅的拥抱住了我儿子。然后大家都开心的陪大宝玩游戏!虽然这次还是与孩子有了冲突!但是还是因为大人的无意识造成的孩子错误目的,为了这个错误信念,产生了错误行为,从而导致孩子这样不理智的做法!其实道理很简单,孩子只是单纯的想要归属感!他想被关注!

图片发自App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犯错误,但每次犯错都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不仅是孩子学习的机会,也是我们父母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们父母应该学习如何正面引导孩子,让孩子感觉好了才能做的好,所以,相信孩子,给孩子理解和尊重,让孩子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只是——想要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