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 平沙浅草接天长并译

江城子 · 平沙浅草接天长

作者:宋.李好古        译析:石宏博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译: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昨夜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的声音,仿佛述说着扬州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被压抑埋藏,徒感慨、空悲凉。

我少年时有意斩敌将,立功勋,扫荡沙场。曾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赤诚的泪水沾湿了衣裳。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可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注:

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

骨如霜:色白如霜的遗骨。

谩:这里是徒然,空。

伏:制服。

中行(zhong háng):指汉文帝宦官中行说(Yuè),後降匈奴,力劝单于侵犯长安。此指南宋投降派。

馘(guo2):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记功。

名王:指金兵的统帅。

击楫中流:用祖逖北伐的故事。

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这里只治国安邦的策略。

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维扬:即扬州。

李好古:宋,?~?,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其对苏轼极为倾倒,曾说:“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祗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水调歌头》《和金焦》)他的词以苏轼、辛弃疾为法,纵意抒写,风格雄豪,有些作品或感怆时事,或呼吁收复中原,言词激切,情绪昂扬,属于南宋爱国词中的佳篇。较有代表性的如《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清平乐》“瓜州渡口”更向南宋统治集团大声疾呼道:“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析: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是南宋李好古的的感怀之作。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作者的《碎锦词》中就有好几首怀古伤今的词,此为比较好的一首。上阕寓情于景,抒发兴亡之感慨。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扬州劫后的荒凉,痛悼国家不幸,慨叹千年兴亡,表现出作者对国事忧虑的惆怅心情。下阕追忆少年时杀敌报国的豪情与理想,感叹自己功业未就,壮志难酬。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城子 · 平沙浅草接天长并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