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放下手机吗?

要问我最羡慕的是什么?我脑海里总是浮现的是这样一幅情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临睡前说的明天一早我要做什么,然后是一脸的幸福和憧憬。
可惜大人们没有这种服气啦,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可是有谁敢大声说自己每天过得充实和满足?
无聊和空虚随时都会出现在我们身上,我们经常周期性地陷入茫然,我们总是想要做点什么却有不知去做什么。
现代科技最伟大的发明是手机,手机上最伟大的技术是App的通知机制。生活中的我们二十四小时开机,一听到手机的“滴答”通知声,我们可以实时获得最新的消息。无论是在办公室、公车上、马桶上、床上,只要还有大拇指,我们就有事做——而且一直有事做。
我们有了手机,就开通了并行做事模式。可以一边听歌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游一边上班。我们在用一种无须刻意训练的方式,迅速从一个点跳到一个点。
这是一个事实,手机正无情地分散着我们宝贵的注意力资源。我们难以逃避散漫关注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的痛苦。
我们努力地从手机上获得有用的信息,我们极力转发有用的文章,像是完整地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事实上,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花五分钟思考一下当下的生活,思考一下手头的工作,多半会立即跳起来。因为我们会迅速发现真想:我们努力地想生活充实些,可生活之下那看不见的虚无,总是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当我们仔细考虑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意义的时候,巨大的虚无感会从五光十色的生活下泛起,转眼间把我们吞噬——我们所做的一切会全部归零。
人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和虚无感对抗的过程。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专注在某事某物上本身让我们感到痛苦,那么就让它来得更猛烈些吧。
与虚无感对抗的唯一手段是创造。虚无感吞噬一切意义,粉碎一切存在,创造却能不断带来新生,重新为生活、为人生赋予意义。
物质不能填补我们的虚无。但创造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有意义,创造一件全新的事物、一个全新的作品、甚至是一个人(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放下你的手机吧,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创造,你会为每天的充实而鼓舞欢欣。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敢放下手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