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桥新风景老故事

            走北京,知古今(四)   

      走近天桥,就会看到中轴线西侧的天桥艺术大厦和天桥艺术中心,它们是今天新天桥演艺区的双塔地标。

      天桥艺术大厦是文化演艺类企业大厦,入驻了文化界几十家大企业。


天桥艺术大厦

      天桥艺术中心是继国家大剧院之外,北京第二座现代化剧场集合体,占地1.65公顷,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包括一个拥有1600座、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综合性剧场,是北京城第一座音乐剧专业剧场,以国内外音乐剧为主,辅以综艺晚会、话剧、舞剧、小型演唱会、芭蕾等演出。还有一个1000座的中型戏剧场,一个400座的小剧场和一个300座的多功能厅。形式类似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演艺区。其开幕演出季首演大戏为音乐剧大师韦伯的代表作—大型音乐剧《剧院魅影》,该剧获得超过50个世界主要戏剧奖项,迄今已在全球27个国家、145个城市演出。在京连演64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天桥艺术中心对着市民广场的古色古香的大门


天桥艺术中心对着中轴线的正大门


      出天桥艺术中心北门就是2005年后在老天桥市场的东边修建的天桥市民文化广场。广场上有天桥标志性的四面钟和八大怪雕塑,市民广场地下一层是“天桥印象博物馆”,地铁8号线建成后可以直接到达广场。


天桥市民广场及四面钟


市民广场上的天桥演艺区标志


  市民广场上八位民间艺人“八大怪”雕塑:

八大怪--沈三


八大怪--赛活驴


八大怪--常傻子


八大怪--程傻子


八大怪--穷不怕



八大怪--曹麻子


八大怪--大金牙



八大怪--王小辫

      老天桥传诵最广的就属“天桥八大怪”了,也就是天桥地区八位不同寻常的民间艺人,八大怪名字的由来是:天有八仙人,他们如同八仙过海般各显神通、身怀绝技。民间有八仙桌,八就是个吉利的数字,虚数,表示多的概念。“八大怪”不止八个人,“八大怪”到底都有谁?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文献记载。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按照他们的生活年代分为三代“八大怪”。

     第一代“八大怪”,大约出现于清代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他们是:穷不怕、醋溺膏、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丑孙子、鼻嗡子、常傻子八位民间艺人。

      在这一时期天桥著名的民间艺人还有好几位,如河字颜、老万人迷、随缘乐、百鸟张、坛子王等人。其艺术形式包括说、拉、弹、唱、武术、杂技、写字绘画等。

  第二代“八大怪”,生活在民国初期。他们是:让蛤蟆教书的老头儿、表演滑稽二簧的老云里飞、装扮奇特的花狗熊、耍中幡的王小辫、三指断石的傻王、耍金钟的、数来宝的曹麻子、耍狗熊的程傻子。

  第三代“八大怪”生活在四五十年代。他们是:云里飞、大金牙、大兵黄、 焦德海、沈三、赛活驴、拐子顶砖、蹭油的。

      如今市民广场上的这八尊雕塑包括了三个时代的八大怪:第一代中的穷不怕、常傻子;第二代中的王小辫、曹麻子、程傻子;第三代中的大金牙、沈三、赛活驴。他们是天桥众多艺人的代表。

      解放后,随着历史的变革,老北京老天桥的艺人们渐渐逝去,很多民间绝技也随之慢慢消失。

      近些年,政府积极开展挖掘、整理、挽救民俗文化,老天桥艺人留下的绝活儿很多被抢救了回来。


天桥印象博物馆图片展

      以前也听说过 “天桥把式,光说不练”的说法,看来是有失偏颇的。假如没有绝活,怎么能在众人瞩目的天桥生存呢!书中记载,有的跤场就因不敌挑战者而默默地离开天桥,另寻出路。

      1950年,应苏联邀请,组织中华杂技团赴苏联表演,庆祝十月革命节,全国选拔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参团,天桥艺人占了首位。如飞叉老将谭俊川、弹腿名家胡德全(艺名胡老道)、千金担关玉和、盘杠子专家曹鹏飞、空竹专家王葵英等,应聘出国,解放前被人歧视的艺人得以扬眉吐气,证明了自己,也为国争了光。

      但愿消失的各种民间艺术都能被追回,并焕发新的青春活力。

      四面钟和新世界游乐场、城南游艺园的情结。

      起初,市民广场上的“四面钟”是修建在今永安路友谊医院一带的城南游艺园的标志性建筑,看到四面钟,就知道到了城南游艺园了,也离天桥北门牌坊“先农市场”不远了。


市民广场上的四面钟

   

新世界游乐场和城南游艺园

      当年四面钟的北侧是新世界游乐场,其外形像一艘轮船,游人如织,生意红火。这就引来了竞争,另一位商人在其南又修建了城南游艺园,为了抢生意,就建造了外型如“锚”的四面钟楼,百姓称为“斯米尔钟”,意图是拴住对面的船,不让他前(钱)进。但他们都没有竞争过“平民乐园”的天桥,几年后就相继倒闭。四面钟也被破坏,四个大钟表被挖走,解放后因天桥地区开辟街道,四面钟被迫拆除。这一昔日的城南胜景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2003年,古建专家依据老照片、按四面钟原状设计图纸按比例异地复建,高度有所降低,使其重现了老天桥的地标胜景,也成为了中轴线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天桥印象博物馆于2018年5月18日开馆,在市民广场的地下一层 。

   

市民广场上的条幅

      横幅旁是通向地下博物馆的台阶和电梯,天桥艺术中心地下一层也直接通向博物馆。


图片发自App

      博物馆面积近3000平方米,以北京天桥为主题,全面展示天桥地区的历史沿革、景观风貌及历史变迁。分为“序厅、天子之桥、文化之桥、百姓之桥、复兴之桥”五大板块。

序厅:天子之桥(汉白玉石桥)


皇帝狩猎

      据资料介绍,乾隆帝曾走天桥去南苑狩猎48次。


张恨水的《啼笑姻缘》

    这是锁着的展柜里展示的张恨水先生的小说《啼笑姻缘》。记得在上大学时,曾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小说,但有些情节还是模糊了。见到了这个真藏本后,马上从京东又买了一本新的,有时间要细细地品读。

民间耍猴艺人

      博物馆里有很多惟妙惟肖的模型展、图片展,小时候


见过耍猴的表演,也特别喜欢艺人肩上的这只古灵精怪的小猴子,希望那时它和他的家人和主人能吃饱肚子。

      博物馆内还设有更读馆,办卡比较合算,当然最好是住在天桥附近。里面还有咖啡馆,迷你剧场、皮影传习所、琴房、教室、设计者之屋、怀旧商品、南中路邮局等。


博物馆内的中轴路邮局

     

      市民广场北对面马路是万胜剧场和德云社。


万胜剧场

      万胜剧场始建于1931年,原名“万盛轩”。1964年翻建,1965年,老舍先生亲笔题写了“万胜剧场”这四个字。1997年又进行了翻建,吸收了欧式建筑风格元素。2004年更名为“天桥杂技剧场”。据居民讲,近两年,天桥杂技剧场不在这里演出了。

      以前这里以演评剧为主,1950年,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曾轰动一时。


万盛轩

      市民广场西南是著名的天桥剧场,剧场始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剧院。1992年至2001年,在原址上按国家大剧院的标准重新翻建,于2001年3月正式交付使用,它是北京唯一一家专业歌剧、芭蕾舞剧场,可以满足任何大型歌舞、戏剧和交响乐的演出要求。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帕瓦罗蒂等世界著名的艺术团体和艺术家都曾在这里演出。

      北京天桥演艺区、天桥文化传承中心还在建设发展之中,期待老天桥再续新传奇。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天桥新风景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