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5)班的故事5.15

            “无聊”的每一天

      “6…2…0…4…6…7…”

      我仰着头唰唰地在黑板上写着,孩子们仰着头,一个一个数字地念。

      “这个数怎么念?”

      “个十百千万……六十二万零四百六十七!”孩子们张口就来。

      “对,六十二万零四百六十七个字,这是我写下的字数。你知道这个字数代表着什么吗?”

      鑫睿坐在第一排,反应最快,直接说:“日记!你写的带班日记的字数!”

      “是啊,从你们四年级到现在,我已经写下了这么多字的日记。现在你们已经连着写七天的日记了,有些同学每天有数不尽的素材可以写,有些同学已经完全不知道写什么,只能重复‘今天是无聊的一天,没有什么事发生了’。那你们想想,为什么在有些人看来十分“无聊”的每一天,老师都能写出花儿来呢?就是因为,每天我们见到了不一样的事,上了不一样的课,说了不一样的话,和不一样的朋友玩耍。那些天天记录着‘今天没有什么事发生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写作困难户’。要长着善于发现的眼睛,才不会在每次要求写‘难忘的一天’时,你们的妈妈‘总要生病到起不了床’要被你送去医院;每次写到‘我最熟悉的人’时,你的好朋友总是‘大大的眼睛和樱桃小嘴’了。”

      孩子们哄笑起来。

      其实,这七天里,我看到了大量的日记,连那些班里作业总是拖延着不交的孩子,日记本交得都足够勤快。有的孩子连续了几天“无聊的一天”以后,看到其他同学本子上的涂鸦,终于忍不住了,恭恭敬敬写了一篇质量高的文章,还偷偷在最后一段里备注:“老师,我不想要评语,能不能给我画个画?”

      这就对了!我开心地展示给同事们看,他们笑嗔我:“一天下来,四十多个本子全部看完,再过半数上画画,这么大的工作量,你也不怕把孩子给惯坏了。”

      的确好累。不过,对于我来说,至少现在,看着孩子们拿到日记本急不可待地打开看看有没有图案和评语的样子,我就甘之如饴。


                  新课文

      今天我们开始上第五单元了。这是一个写人的单元,要求学生学完会注意两点:

      1.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通过几个月的摸索,我发现改成部编版后,孩子们对于这些能力的学习和运用实际上是有差距的。于是,我今天先问,发现孩子们果然在学习这个单元,对于这一块的内容几乎是一张白纸。于是,我再提醒孩子们,上课讲到这一块内容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这是个重难点,要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课才行。

      上一节课,孩子们做了一整节课的数学随堂练习,等到快打铃了才急匆匆地错峰去洗手间。刚刚才这么高效率地紧张过,我就不打算再密集学习赶进度了,就决定上个半截第一课时,给孩子们说说这些作者和名著。

      第13课实际上是三个文段的集合,分别来自《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和《儒林外史》。小兵张嘎的故事,孩子们不算陌生,我就略过去不说,开始介绍《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和安徽名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故事。

      老舍算是“京味小说”的一大代表作家了。说起老舍和《骆驼祥子》,浩辰大声说:“我没看过!”

      我打趣他:“怎么,没看过还挺骄傲?”

      下面一群人附和:“我们看过!”于是,哗啦啦半个班都举起了手。

      本来葛优瘫在第一排的浩辰一回头,眼睛一瞬间睁大:“不是吧,这么多人都看过!”不知道他会不会在目睹了这一幕以后,回家偷偷补看书去呢?

      然后说到了《儒林外史》,从他们以往的阅读笔记来看,这本书看的孩子应该不多,这种半文言半白话,又是讽刺风格的小说,孩子们不一定能看得进去。为了激发他们对这本书的兴趣,我凭着大致的印象去讲了讲《范进中举》的故事,孩子们果然被这种极具戏剧张力的剧情逗得了乐呵不已,现场响起了阵阵笑声。

      有看过的孩子们说:“老师,我看完了这本书,可是我没有注意到有讽刺的感觉呀!”其实,看懂一本书,需要的是阅历。也许,现在看进去的书,以后长大了,某一个瞬间突然就懂了呢!


      你嘴里的孩子长什么样?

      我看书喜欢用kindle,这样随身携带非常方便,也能省一年几百本书的钱。学校给心理咨询室订了杂志,半个月发一次,刚复课的时候我就收到了一堆,开学三周,又来了三本,不知不觉我的案头就已经堆满了。

      这样不行,于是我决定每天早上早早就到校,7:30进班,学生默默看书,我也默默看书,就这样一天看几篇,虽然慢,也能做到精读并慢慢做好读书笔记了。

      今天看到这样一篇论文,叫作《你嘴里的孩子什么样,他就真的什么样》。里面有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在帕特农神庙前的门柱上刻下了一句‘认识你自己’,作为神域。认识自己,是人类一辈子的难题。对于知识面和生活经验都欠缺的孩子来说,更是加倍的难事了。他们对于自己是怎样的人的评判,更多依赖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和师长。我们说出口的每一句评价语,我们反反复复强调的每一个积极评价,都将是他们努力的动力。就如《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的作者罗恩老师所说的:‘孩子会努力成为你所期望的样子。’而每一个消极的评价,也都会被孩子烙进心里,从此,他也会跟随你的眼光,那样去看待自己。”

      身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很可能是他们一辈子的“重要他人”,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要多一把尺子衡量孩子,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引导他们看见自己身上的积极力量,在他们的脑海里多贴上几个正面标签。希望我们在孩子心头播下的那些裹挟阳光的种子,会在他们今后漫长的人生中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5)班的故事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