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门记事 (之一)

记忆中的红光门
红光镇隶属成都市郫都区,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成都市主城区以西13公里,红光大道横穿其中,东邻犀浦镇,南邻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西邻郫筒镇街道,北接团结镇、三道堰镇 。         

                                (一)

偶然从朋友群中寻得这张照片,如获珍宝。

这是我儿时记忆中红光门的模样,只不过多了些许厚重和沧桑。

麦苗青来菜花黄,毛主席来到了咱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好像那春雷响四方,毛主席呀关心咱,又问吃来又问穿,家里地里全问遍,还问咱夜校办没办。……

一看到照片,脑子里立马浮现了这首歌――《毛主席来到咱农庄》,这首歌由张士燮填词,金砂谱曲,邓玉华演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专门为毛主席视察郫县红光镇而写的,表现了建国初期中国农村欢快,愉悦的新生活,曾经唱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千家万户,并一直流传至今,这一首歌也伴随着我从童年一直走到今天,乃至这一生。

                                (二)

每年的3月16日,也就是从1958年毛主席视察红光的那天开始,是全镇最热闹、最隆重的朝会日子,并沿袭到现在。

家离镇上不远,大概就两三里地的样子,每年的3月16日,这优扬的歌声总会穿过窗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而我的发小,一个天生就具有率真,野性性格的姑娘――建华,总是第一个站在我家那低矮的屋檐下,撕破喉咙高声叫着我的小名,我总是慌忙穿上衣服,连早饭也顾不上吃,撒腿就往外跑,任凭母亲的呼叫声混着院中浅白梨花的清香,久久地飘荡在空旷的田野上。

走在路上,东方已泛白,太阳正以跳跃姿势展示着它青春的魅力,桃花笑红了脸,紫色的蝴蝶花也睁开了灵动的眼睛,就连小草也伸着懒腰,打着哈欠,慢悠悠地从泥土里探出头来,……

离镇很近了,朝会的人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一般都步行,少有人骑自行车,有的用鸡公车推着簸萁、扫帚,有的用驾驾车驮着方桌、板凳,还有的用箩兜挑着铁丁、铁器,越往前走,人就越多,队伍就越庞大,街上就越热闹,最后熙熙攘攘的人群,竟将公路都堵得水泄不通,一般卖生活必须品的居多,卖吃的贵而且少,小孩子嘛,一般不会去在意这些事情,小孩子永远只关心小孩子的事。

到了街上,建华和我像猴子一样,在拥挤的人群中穿来穿去,一会儿,从公路窜到医院,一会儿,又从上街跑到下街,千方百计找寻目标,真是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在下街的梧桐树下,一排排都是我喜欢的小玩艺,围着的小孩子们居多,也有少数大人。

西洋镜,在当时算是一个深受小孩子喜爱的游戏器具,一个三角架上撑起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匣子,匣子的壁外有一个旋钮,旋钮连着盒子里面的卷轴,卷轴上卷的是一些彩色的画,只要一旋转旋钮,里面就会出现不同的、绚丽多彩的精美图案,两分钱一次,看了两次,第一次看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娇健的动作,那俏皮的神情,到现在也深深印在脑海里,成了抹不去的记忆;第二次看的是色彩艳丽的花儿,什么白的玉兰,黄的葵花,红的玫瑰,紫的芍药,一个人一边看,一边咯咯咯地傻笑,引的建华也不时伸过头来瞧瞧。

现在很少见到的西洋镜

旁边是一个卖糖画的中年阿姨,一个较矮的长方形小方桌从中分开,一旁分成若干份,写上动物的名字,中心有一个可以转动的竹片,另一旁是白玉石板,旁边小炉小锅中熬着滚烫的糖汁,舀上一小勺手一颤一抖,一笔竟能在石板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一只小狗一朵小花,或一条金鱼的糖画图案,待糖未冷时,一只竹签放中间一按,一个完美的巨作就完成了,只要你出了钱,随你旋转,这需靠各自的运气,有时,两分钱竟能转到一条昂首腾飞的大金龙,你说高兴不高兴,有时却是一个小动物或小糖饼,但不管咋样,只要有东西吃,小伙伴们都会笑遂颜开,毕竟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只要能有一颗糖,都会惹得小伙伴羡慕加嫉妒。

建华,干嘛哟!真的有那么诱人吗?建华用直愣愣的眼睛盯着草捆上插着的那色泽金黄,质感剔透的糖画工艺品,嘴里的口水直往下咽,我摸摸口袋,还有六分钱,用去四分钱,建华和我分别转到了一只小狗和一条金鱼,含在嘴里,舍不得吃,心里却乐开了花。

晶莹剔透的糖画

转过身来,五颜六色的万花筒就在面前,建华和我都同时尖叫起来,热情的老板递过来一支说:“小朋友,看看咋样?”我接过来,眼睛往筒里一看,一个神奇、绚丽多彩的世界出现了,一转,一朵粉花,再转,又一朵红花,不停地转,就有不同颜色的花儿出现,我看了又看,好奇地打量着魔术筒,爱不释手,老板说:“买一个吧,小朋友!”我摊开手里仅有的两分钱说:“老板,卖吗?”老板想了一下说:“拿去吧!”建华和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万花筒的世界承载着我们这一代童年时最美好的时光,不管岁月如何变迁,而我们对万花筒的热爱依然如故,一点未减。

儿时的万花筒

沿路走过,看见了叮叮咚咚的拔浪鼓,还有闪着五彩翅膀的蝴蝶推车,苦于没有钱,饱饱眼福就知足了。

儿时的拔浪鼓

                                (三)

10点钟,长长的秧歌队伍就排好了,一律红色毛衣,黑色长裤,腰上系一个长丝巾,双手各拴一个小丝巾,当时,普遍家庭的条件都差,很多衣服都是找别人借的,所以穿在身上,不是大就是小。一声令下,出发,从毛主席塑像开始,穿过红光街道,红光门,上成灌公路,左拐进入横河路,最后到达毛主席纪念馆,建华和我,当时又小又调皮,跟着大队人马,追的追,挤的挤,也常混在秧歌队伍中,东跑,西窜,总会招来一些大人的责备:“谁家的孩子,出去,出去。”然后我们俩,一溜然就跑得无影无踪。

毛主席纪念馆(小时候称之为八角亭),缘建于1958年毛主席视察红光镇,离镇上有两里路,占地不大,就是几间瓦房加一座亭子围成的四合院,正中的大厅里并排塑有两尊一站一坐的毛主席像,其余的房间陈列着毛主席视察红光时的图片,院周围种上了紫竹和桉树,平时少有人来,此处显得十分的幽雅和宁静,随着红光镇大面积的经济开发,毛主席纪念馆曾一度面临岌岌可危的囧态,还好有我们当地的老大妈们自发组织的至死保卫统一战线,最终保住了毛主席纪念馆,现在纪念馆隐藏在富士康公司的楼盘之中,每月的16日对外开放。

                            (四)

傍晚的焰火晚会,是最漂亮,最壮观的焰火晚会。

不到六点钟,老人牵着孩子,父亲顶着孩子,母亲抱着孩子,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住在郫县周围方圆几十里地的人,都赶趟似地来到红光,霎时间 ,成灌公路上,麦田边,田埂上,小河旁,凡是能站人的地方,密密麻麻的都是人,找不到一丁点缝隙,比以前看坝坝电影的人还多得多,(因为坝坝电影一年至少可以看好几次,而像这么大的焰火晚会,全县一年仅次一次,多难得!)

随着一声突如其来的声响,焰火晚会正式拉开序幕,热热闹闹的人群马上寂静下来,一团一团彩色的光芒快速上升,啪,一朵“金黄色的菊花”在空中盛开了,绽放了,然后又变成美丽的流星雨,慢慢缩小,最后消失在夜空;又一道焰火冲上天,“轰、轰、轰……”天空瞬间五彩斑斓,流光溢彩,闪闪发亮,先是一大朵牡丹花,眨眼,又变成无数朵小花,四处散开,变化莫测,渐渐地又变成丝丝星光,坠落下来,看得人眼花缭乱,不亦乐乎。

美丽的焰火

天上的焰火啪啪啪……地闪耀着七彩光芒,地上,大人们的欢呼声,小孩子们的尖叫声,在夜空中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夜深了,人们带着愉悦,带着兴奋,带着希望,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慢慢消失在夜里。

                        (五)

童年的时光已经远去,红光门也已不复存,可童年时代的温情和快乐,却成为生命旅途最亮丽的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光门记事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