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古代诗词中是什么水平?

首先这两句是王勃《滕王阁序》中间的句子,是骈文句子。而严格说起来骈文的修辞方式其实是对偶,还不能称之为对仗。

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上下两句都是七个字,能称之为七言句子,但是在平仄上是不相对的,而且本身在节奏感上也不对,所以这两句不能称之为诗。

关键是本身就不是诗。

那么你说在古诗词中是什么水平?

什么是诗?诗是韵文。诗的三大特征是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和押韵。

我们把这两句的上下文拿来一起分析: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可以看到,除了抑扬顿挫之外,节奏感的重复性和押韵都是完全达不到诗歌要求的。

确实,这两句写景非常漂亮,意象营造也成功,要不然也无法成为千古名句。

至于说王勃这两句模仿自南北朝庾信的作品“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这是必然的,因为文化的传承本来就是这么回事,学就学了,只要用得更好,就是本事。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明显景色更加开阔,意象奔流,万古流芳。

不过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同样是赋,也不是诗。

皇帝幸於华林之园,千乘雷动,万骑云屯,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乃命群臣,陈大射之礼,驺虞九节,狸首七章。

可以很清楚看出,这也就是两句对偶,再无其他作为诗句的特色和理由。

后世有很多人引用王勃的典故,写成诗词。比如宋代赵公豫的《滕王阁怀古和新会马持国韵》:

……

寄身天地原宽闲,我独伊何逢险隘。

落霞孤鹜景偏幽,秋水长天恬不怪。

信知造物有化工,能参妙义方无疥。

……

这是一首不遵守平仄格律并且押仄声韵的古风,我们明显可以看到“隘”、“怪”、“疥”同属平水韵“十卦”部,所以是押韵的。同时“落霞—孤鹜—景偏幽”,“秋水—长天—恬不怪”的节奏感也明显更强,而且和上联、下联同频,这样才是诗句的正确组成结构,读起来既高低有致,又有张驰节奏。

当然,在意境上与王勃原句比起来,并没有突破,所以泯然众人。

但这就是诗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原句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音节要读成“落霞—与—孤鹜—齐飞”,本身就太过悠长,缺乏音律变化,将句子拉得很长,这种节奏是七言诗的大忌。

诗是有自身规则和特点的,不能因为是古文句子,又写得特别好就认为是古诗词。

这两句不是诗,而赵公豫这两句虽然是诗,却明显赶不上王勃原句。

所以题主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古代诗词中是什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