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动不动就“电车难题”

下午的时候选修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电车难题,这是一个经典的悖论问题,我相信当时班里其他的十几个同学在以前也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这个问题。老师一个一个同学问的,有说要压五个人的,也有说要压一个人的,我当时十分的震惊,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更不想顶撞老师,于是选择了不和老师有目光上的交流,我惊讶的是不同学们的选择,而是老师问到最后变成了:“你会选择压死几个人?”

我当时很吃惊,我吃惊老师到底想问我们什么?老师在试探什么?她又想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后来老师放了奇葩说,两群人在辩论,选择到底是选择炸掉一船人,还是用一个人的牺牲来拯救那一船人。一开始我是抗拒的,还是那样,我不想听一群人来讨论该杀多少人,因为我们不是刽子手,我们没有权利去决定别人的生死,但是听着听着他们的论词,慢慢的我开始融入了,我认同里面对于生命的尊重,每个人内心里的同情。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恶没有大小的,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五个人,都不该死,我们都不该选择。

“电车难题”的提出是为了研究道德与哲学上的某些关联,我们在里面发现了道德,发现了不作为主义,发现了功利主义,然后我们再应用于社会之中,来给这样那样的难题来提出尽量的满足道德满足“利益最大化”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在课堂上面对一群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问他们:“你要杀几个人?”这不是重点,而且万万不可以成为重点。

自打选择了师范专业,越来越喜欢关注怎样去教导学生,越来越关注现在老师的一些教学手段。我想以后有一天,如果我的学生是一群高中生,或者初中生这些有了一些判断能力的学生,我可能会跟他们提起这个难题,让他们了解一下,但我不会去逼问他们:“你会选择杀几个人?”比屠夫更可怕的,是让人变成屠夫。

我不想教我的孩子们实用主义,但我会交给他们责任,就像如果自己是维修工,我会选择让火车驶向我的这一侧;如果我在后面的那条船上,我宁愿选择拯救那一船人;如果08年是我在汶川,我绝不会丢下我的学生逃跑。

在奇葩说的最后,包括课堂的最后,老师提到了不作为,其实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不作为的人。我有时候甚至想不懂,就算我知道一个人的恶行,我就是不想说,为什么还要判我的罪?这两年国家新增了一条法律,说如果有一个人参加聚会发生意外,那么与会的每一个人之后都要承担责任。开始的时候我真的不认同,我还想鸡犬之声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是我们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但看了电车难题之后我开始思考,不作为其实在有些时候就是“鸵鸟行为”,当面对道德的考验我们不能做埋在土里的鸵鸟,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应该对得起道德与心灵的考验。“电车难题”,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道德的思考,而不是屠杀的选择,他没有正误,只有最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动不动就“电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