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无法选择

人类文明不是人类选择和设计的结果,人类文明完全是一个自然自发过程。自然界的演化是单向演化的。

生命是由一百三十亿年前那个能量奇点,最初爆发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介乎于能量和质量之间,因此被称为量子,因此会出现波粒二象性。它的波代表它的能量态,它的粒子态代表它的质量态。随后进入原子,进入分子,从分子进入单细胞,从细胞进入有机体,从有机体进入中低层动物,最终进化成我们这个脱了毛的猴子。

原始地球的发生状态。45亿到46亿年前,原始地球是太阳系地球轨道上若干大小不同的行星,撞击融合而形成地球,再加上地球表壳,也就是地壳,在远古时代极不稳定,地幔物质通过火山喷发不断溢上地表,因此原始地球完全是一个熔岩软质球。由于它是一个熔岩软质的天体,因此它在自转的过程中才会把自己摇荡成圆形。如果他一开始就是一个硬质岩石的天体,它就会像小行星一样是不规则形。地球中的水分——H2O这个东西不是在地球上发生的。因为氢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一号元素,极其稳定,它不可能在地球条件下被大规模氧化。那么地球上的水分是最初来自天外的撞击行星,他们岩石中携带的水分构成地球水分来源的一部分。有学者研究,对原始岩层进行粉碎蒸馏,可以从岩石中蒸馏出跟地表水分比例大致接近的水量。其次再加上原始时期小行星,尤其是带着冰核的彗星不断砸向地球,这是地球水分的第二个来源。那么地球表面温度原始时代高达摄氏一千度以上,水根本无法以液态方式存留在地球上,它以气态方式溶解在大气圈中,持续上百万年。它的水分子为什么没有飘逸到太空中去?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和引力足够大。要知道月亮和火星上曾经也是有水分。由于它们质量太小,引力不足,这些水分子飘逸到太空中去了。这是今天月亮和火星上没有液态水的原因。那么随着地壳和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步下降,以其他方式分布在大气圈中的水分开始在高空凝结下沉,我们今天人无法想象的滂沱大雨降至地面,然后又被地面极高的温度再度蒸腾成气态,升上天空,如此反复降瓢泼大雨。6万年到60万年以上,才把地球表壳浇凉。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时候的原始地球是什么样子,他根本没有陆地完全被海洋所包裹,完全是一个水球。直到古地质学上的志留纪年代,也就是4亿3000万年前,地壳隆起的最高点才升腾到海平面以上。中央大陆出现。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个时候的中央大陆是什么样子?它上面不但没有土壤,没有沙子,甚至没有石块,它是一个完整的地壳延长。太阳直射使之加热,突然降雨又把它激冷,热胀冷缩之下,它裂化出岩石,再裂化出石块、沙子和土壤。大家知道土壤的分化有两个通道:第一物理通道就是我刚才讲的热胀冷缩效应,第二化学通道。什么意思呢?要知道,原始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层叫还原性大气层。我们今天的大气层叫氧化型大气层,氧气今天含量21%,可原始时代地球大气层的含氧量居然不到0.1%,也就是不到现在的1/210,而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竟然是现在的上万倍乃至数万倍以上。大家中学学过化学,一旦降雨,水和二氧化碳结合立即形成弱碳酸,因此远古时代的降雨过程全是酸雨。酸雨作用于岩层表面,然后使之腐蚀风化,这是土壤得以发生分化的第二个来源。这就是为什么地球平均土壤厚度只有半米厚的原因。因为半米厚以下的岩层已经不能被太阳加热,热胀冷缩的风化物理效应消失,半米厚以下的岩层、土层以下的岩层也已经不能被酸雨溅透,因此化学风化效应也消失。那么为什么在黄河中上游会出现一片土壤厚度高达一千米以上的黄土高原呢?这就必须提到两件事情。第一3000万年前,南亚次大陆——就是印度这个大陆板块,开始和欧亚主大陆对撞,到250万年前逐步升高到六七千米以上。它有效阻断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得从北部下来的高压气流猛烈北吹,从而把中国西北部地区的土层卷裹到黄河上游地区。这就是为什么你今天到河西走廊、到新疆、到内蒙的西部,你会看到大戈壁滩的原因,所谓戈壁滩就是没有土层的碎石裸露区,这是黄河中游厚土层的一个来源。第二,信风。所谓信风,气象学上的信风,是指“有诚信”的风,就是这个风一年四季按某个固定的风道刮动。信风的形成有两个来源。第一,地球从西向东转动,地球实体的自转速度大于厚达一千公里的地球大气圈的自转速度,从而形成地球上第一个股东风道。第二,赤道地区,太阳直射,空气加热,向上升腾,然后在地球两极坠落,由此形成地球上第二个固定风道。这两个固定风道的合力,构成地球上的信风。地球上信风的分布很奇怪,比如南北两半球,信风分布方向相反。信风裹挟着地球表面0.5米厚土壤中最细微的尘埃,把它卷裹在大气中,任何流体最终都会形成湍流,而湍流的中心会形成静止气旋,就像台风中间有一个静止台风眼一样,那么信风的静止气旋恰好悬挂在中国的黄河上游,它使得裹挟在其中的那些最细微的土壤颗粒开始再次沉降,这是黄土高原得以形成的第二个原因。我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想象,黄土高原是由最细密的土层构成的,那么它一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一旦降雨水土流失,所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绝不是今天才发生,而是在刚刚形成的时候就发生。一旦降雨,雨水裹挟着泥沙,汇集成无数条小溪,这些小溪流最终汇入一条大河,这就是黄河。黄河裹挟着大量细密的泥沙,一路向东,到中原地区,河流突然变化,泥沙开始沉降,因为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但是它有一个节点,以中原河南为界点,它的西边地平陡峭度极高,中原以东地平陡峭度突然下降,于是河流在中原,水流突然变化,泥沙开始沉降。在人类文明化以前,也就是人类没有在黄河两岸筑堤以前,据古地质学家考察,黄河至少发生6次、甚至26次大改道,由此给中国在第四纪冰期结束以后很短时间内,数千年时间内,给中国冲击出一片中原平原。随后的8000年以上才把这个中原平原堆积、冲刷成今天的华北平原,这个冲刷量沉积成细密土壤量有多大?远古时代,中国的山东省完全是浅海海床,泰山只不过是中国近海的一座孤岛,也就是1万年左右的时间,黄河居然给中国冲击出整整一个山东省,外加河北省的东部。黄河泥沙量是最细密的土壤构成的,它最初冲击出来的那个中原平原,构成人类在地球上可以展开原始农耕的三大基地之一。

在地球形成之初,包裹着地球的本来是还原型大气层,其中的氧含量不足0.1%,硬是那些低级的厌氧性生物,例如原始单细胞蓝绿藻,或渺小的珊瑚虫之类,以及后来登陆的低等植物们,经过亿万年的努力,才把我们这些高等生物赖以生存的大气圈改造成现今的氧化型气态,其变动幅度高达210倍以上(现在地球大气的氧含量是21%) ,并制备出一切陆生生物不可或缺的臭氧层。不仅如此,就连我们脚下的地质形态,也已被那些不起眼的小东西改造过了,譬如中国的桂林山水,就是珊瑚虫们世世代代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之转化为它们的骨殖沉积而成的,以后经过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才形成现在那样典型的卡斯特地貌。三十八亿年前厌氧型单细胞呼吸产生的空气污染,它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在三十亿年以上的时间里把大气圈改造了,然后后生生物全都是需氧生物,我们的氧化,我们的呼吸,我们的氧化代谢,这些高能代谢,其实是我们的祖先前体给我们提供的平台,并规定了我们后来的有氧代谢。

这个现象的发生不是任何人设计的,也不是任何人事先发明的。是历史一步一步自然演化而来的。所以人类在自然大趋势下是无法选择的,也可以说人类为了生存是被迫的。比如咱们的祖先把狗尾巴草培育成小米也是在被自然的强迫下才培育出来的。现代人为了生活,为了生存所作的很多事情都是被迫的,很少有人干一点自己想干的事情。现在哪个人会像陶渊明一样到“世外桃源”去生活?因为要居住在繁华的城市好就业(好挣钱)、居住在学区孩子好上个好学校。如果有可能,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你可以多生孩子也可以少生孩子甚至不生孩子,这是你的自由,可就这点自由也是很有限的,如果你不生孩子,你的家人会同意吗?

我们总感觉自己本事特别大,其实大家都是大自然的一粒微尘和过客。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实你无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