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微光,采集人间星火 《脸庞,村庄》观后感

纵然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过去六七十年,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带来的感动依旧如故。当88岁高龄的瓦尔达遇见年仅33岁的公共视觉艺术家JR,二人开展一场没有计划的旅行,搜集乡野中的人间星火。

搞怪的二人

影片开头抒发了散文诗式的情怀。瓦尔达和JR,二人乘着旅行照相卡车,览过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野。一个负责搜集人物故事素材,发觉日常艺术;一个负责摄影并将黑白的脸庞照片放大粘贴在建筑墙上,打造令人瞠目结舌的视觉冲击效果。过程中时常出现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心设计的游戏:年龄悬殊的二人时而合拍,时而意见相左,给影片带来高低起伏的层次感;轻盈跳跃的画面、温和幽默的口吻、凌厉快速的剪辑,毫无顾忌地突破了一般影像叙述和表达的界限,任情感自由流淌……

春天的油菜花海

镜头下是平凡者的世界。每个人的脸庞都是故事的汇集,艺术家要做的,就是敏锐捕捉那些平凡人脸上镌刻的经历,为它们提供自由的表达空间。

整村人“啃面包”的造型

从即将面临退休的矿工,到乐此不疲的快递员;从腼腆的咖啡馆女侍员,到不愿烧掉羊角的奶农,再到码头集装箱工人们身后,作为强大支持后盾的妻子……生活中,他们渺小得仿佛从未存在。但当脸庞照片被数十倍放大,他们跳出琐屑,成为独立、艺术的个体,散发出淳朴、热诚、善良的人性之光。乡野间的拾荒老人,头扎脏辫,衣衫褴褛,以微薄的补贴为生,常年住在用废弃瓶盖、破旧木板搭建的小屋里。岁月在他脸上刻下道道纹痕,却改变不了他对生活忠实虔诚的信仰:“我出生在一颗星星的庇护下。父亲是太阳,母亲是月亮,宇宙是我的居所。”当放大的黑白照被贴到一棵树干上,图像记忆在呢喃,眉宇之间蕴藏着深刻的哲学玩味。

乐观的拾荒老人

或许照相的一瞬间,时光定格的那一刻,注定了某种永恒的存在。影像总能帮助人们找回记忆,忠实地叙述家园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尽管矿区小镇遭受废弃,面临拆迁,小镇的最后一位居民妮娜依然执着守护这片乡土情;在还没建完就荒废的小城皮鲁,人们赶来相互道别。一张张贴到墙上,咬着长面包的脸,跳脱出生命维度,漫溢着人与自然相处的神性色彩;对于家园,人们或思乡感怀,或坦然展望,从未否认其精神价值的存在。

守护回忆
新的“街头艺术”

与家园告别

“新”打卡景点

成长与消逝是该纪录电影带来的另一话题。当瓦尔达遇见掉落海滩的二战时期德国地堡,她决定将已故摄影师居伊·布丁的影像贴上去。那个眯眼半躺的青年仿佛在摇篮里沉沉地睡着,他使瓦尔达心中无数回忆涌动。然而第二天,瓦尔达和JR再次探访这座“遗址”时,影像早已被海浪冲刷走。斯人已去,无法挽回。浪潮,沙滩,生命,哪一样不是流动着消逝?瓦尔达,一个88岁的老太太,不远的将来终究要直面死亡;而JR是一个33岁的青年,生命的旅途还有很长。那么,成长的过程究竟是什么?死亡又有何意义?

熟睡的居伊·布丁


影片末尾,JR摘下墨镜,露出神秘的双眼。两人对目而视,相坐在平静的日内瓦湖畔,和谐的背影给人无限遐想。艺术没有既定形式,也无需套用任何标签,它就是存在的方式而已。纪录影片,在表达方式上平添一份朴实,以更好呈现生命与记忆的探索之门。记录下的每个脸庞都是真实的自我。它们汇聚在一起成为人间星火,散发出万丈光芒,使法国乡村文化历经时光考验后获得永恒的生命。

“看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存微光,采集人间星火 《脸庞,村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