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爱书之人积习不改?

文 / 董小琳

你看书吗?

你会为了什么阅读呢?

无聊打发时间;

还是要精深专业知识;

或者为了拓展知识面,对这个时代有更多的了解。

也许,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景下,也会有不一样的观点。

建议不妨就趁现在,把你想到的读书目的,留言到讨论区——

一是,可以在读完文章的时候,再次审视;

二是,没准就能遇到与自己同频的伙伴了。

一举双得,岂不快哉?

我们今天要读的书,名字就叫做《读书读书》。

这是一本选编的小集子,收录了林语堂、老舍、周作人、王力、叶灵凤等24位知名学者、作家的48篇文章。围绕的主题是有关“读书”“买书”“藏书”的诸多雅事。

如果说,在和平的年代里,很多人因为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等原(jie)因(kou),读不了书的话。

书中的大家前辈们,在那个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年代,仍“不改积习”地读书。甚至留下诸多随笔散文,记录读书、买书、藏书的乐趣,流传至今。

也算是一种“本性难移”了。

窃以为,自己算是一个刚入读书门的小学生。但对这种执着,感受已然相当真切。

无论在哪里,只要带着一本书,就能心安;

临睡前如果发现一天没有看书,就会感觉缺了点什么;

读得多了,就自然想把思绪记录下来;

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

你是否也有这些“症状”呢?

来,握个手吧~

积习难改的那些人

雷海为,一位平凡的外卖小哥。

《中国诗词大会》之前,你肯定不认识他。

在第三季的冠亚军对决中,他击败了北大才子彭敏,赢得了总冠军。

一夜成名。

如果说读书环境不好,恐怕没有人能比他更艰苦了。

终日奔波

随时抢单

送餐路上不能停

怎会有如此深厚的诗词基础?

相信你已经想到了答案:

随身带着一本《唐诗三百首》;

利用等快递、送快递的碎片时间背诗词

日积月累,最终成就了夺目的胜利。

这个场景实在是太熟悉了。

无论说到哪一位成功人士,都是用点滴的积累,一步步铸就辉煌的。

但,假如让你也随身带一本诗集会怎样?

恐怕比不上伸手摸手机的次数。

为什么?

形式上的模仿,是无法掩盖兴趣上的匮乏的。

读书之乐在哪里

因此,我们又回到了开头的问题:

你为什么要读书?

在书中的第一篇文章——《随便翻翻》中,鲁迅为我们区分了两种读书:

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必须费神费力;

另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于求知,后者意在消遣。

你是哪一种呢?

又该如何判断,哪一种更好呢?

个人认为,融合二者的,为最佳。

还说雷海为。

作为送餐员,背诵古诗一定不是职业需要,更谈不上“非看不可”。

但如果用“消遣”来衡量的话,他的付出又未免过于用力。

否则,也不会有傲视全场、力压群雄的魄力。

如果,我们能从阅读中,体验到:

获得新知的成长;

大开脑洞的奇遇;

不敢苟同的抬杠;

这就是我的共鸣。

那么,读书就已然成为了人生的一大乐事了。

正因为有了乐趣,才会变得其乐无穷。

也才会在战火纷飞、日夜奔波的环境中,仍然“积习难改”地依赖着书籍。

你们的生命是比我长久的,我的骨化成灰、肉化成泥时,我的神魂是借着你们永在。——《沫若文集》七卷

—END—

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写作的小琳

如果感觉文章对自己有用,请留个“喜欢”再走吧 ^_^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什么,让爱书之人积习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