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

“鲜花要开在自己的园子里。”写下这篇文章的标题后,脑子里突然蹦出了这句话。本学期的文学基础课即将结束,当我回过头去看的时候,这些人,如朱自清、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观看人间百态,会发现这个世界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事情实在是太多。

                            一

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课堂上陈老师曾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回归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许会更好。这个观点我思考了很久,在质疑和认可间徘徊过多次。我质疑的是,回归自己擅长的领域是否会让尝试新事物的欲望,从而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层面上滞步不前。而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不会。

回归擅长的领域,是一个帮助个体找回自我价值的过程,比如我擅长英语,当我学习、教授英语时,内心往往会处于有底气的状态,而正是这样的状态容易支撑我们不断往前走,因此并不存在个体发展的停滞。另外,社会、世界实时变化,人生之路本就荆棘密布,即便是在某一个领域,也必将面临或多或少的“新事物”,通俗一点说就像困难,这个时候,当你处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时,这种熟悉感和来自心底的安全感更容易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回归自己擅长的领域不代表拒绝一切其他事物,而就像你已经为自己订购了一份保险,这时候,如果你想,依旧可以尝试。长期处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将会不断消耗人的内在情绪价值,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其实是有迹可循的,以我自己举个例子,从初中开始我就不擅长物理、化学、生物这类理工学科,高中仍然无法拜托这些课程,可以说,整个高一学习我都处在极其被动的角色里,痛苦不堪。

因此,在有限的时光里,精准定位,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播种的园子,让繁花盛开。

                            二

如何处理好情感关系?是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这些作家文人,情路似乎都不胜坎坷,而戴望舒的爱情史令我印象最深,也最发人深省。我也似乎对如何经营一段好的爱情有了一定的感悟:长久的爱情,一定是彼此陪伴、彼此成就的,两个人都能因为对方的存在而成长、成熟,对于彼此而言,像是见证一个人成长的纪念碑。在爱别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其实我也曾在这里吃过亏,当我放低自己的姿态卖力讨好另外一个人时,我知道自己会输,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地去做一些自己冷静分析时才发现的不值得做的事情。很多时候并不是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的,尤其是感情这种东西,强扭的瓜不甜,甚至还可能会有反噬作用,伤到自己。爱一个人可能会为他做很多事情,不得不承认,感情需要付出,但一定是双向的付出,而不是单方面做了很多,到最后也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情,应当以两情相悦为种子,以共同经营为养分,以双向共赢为目标。

如今,很多失败的感情、婚姻案例频频出现在网络平台,很多人怀疑“恋爱”、“爱情”,怀疑男人。今天我突然看到一个话题,问的是“没有结果的恋爱还要谈吗”,我看到下面有很多人给出了答案,而我想知道,这里的“结果”是什么。赤名莉香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所谓恋爱,只要参加了就是有意义的,即使没有结局。”所以恋爱不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而是享受那段经历,可能短暂,也可能一经历就是大半辈子。我一直相信缘分,相信这个世界的兜兜转转,相信该来的人总会来。所以,对于那些曾经参与过你的生活最终却离开的人,只需要把那段时光当成是漫漫人生的一段回忆,痛苦或欢喜,都让它随风去。

爱情,在我们这个年纪里,始终是一个明明不太懂却又好像懂了的存在。我们对这个神圣又宝贵的事物充满期待。有人渴望细水长流的平淡,有人追求风风火火的热烈,而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两个灵魂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邂逅。

                            三

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当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写下这篇报告前的最后一节课讲的是张爱玲。回想起来的时候,我仿佛能站在第三视角看到课堂上听得眼睛发光的自己。在生活里,我一向积极乐观,尽管有时也为作业、考试担忧,但在我的小小世界里,很少有什么事能够成为一片阴云。于是当我听到陈老师更加开阔明朗的处事态度时,共鸣极强,心生感慨。

凡事想开点。每次讲到这句话我都很感谢我的爸妈,在赋予我名字时加了个“开”字,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没有叛逆期,“开”心了一路,也确实看得“开”很多事情。这个世界根本没那么糟糕,只是人们站在不同角度看到了同一件事不同样的面貌,比如见到初升的太阳,有人埋怨新工作又要开始,有人体验到生命的鲜活。其实快乐很简单,只要把事情想得简单一点,只要内心简单一点。就像,有人不在乎什么功名,安心过好自己的生活,与世无争;而我们处在一个“不得不争”的境况下,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就是一种“争”,保持自律的生活也是一种“争”,所有目的都在于快乐地“争”,而不是像上演后宫电视剧那样勾心斗角,不可开交。

凡事多一点爱,多一点忍耐。这不是委屈自己,而是让自己快乐的秘诀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的观点完全相悖,这时候我们应当看到人和人之间总会有的差异性,多一点包容,何必与自己过不去?或者有时我们会感到被忽略,而当你静下心来去看看外面孤傲挺立的大树时,就好像看到了一个坚强勇敢的自己。

一位小学老师曾告诉我,多“写”是增加爱的最有效方法。几乎可以这样说,她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多少天,就撰写了多少篇关于孩子们的故事。在撰写的过程中,她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能更加冷静地分析校园里发生的种种事情,能够更好地自省。在写文章的那么多时间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爱”的累积。

把生活过得再快活一些,多爱多自由。

真正的学习从来不是局限在那本小小的课本里,不是机械式地背诵或者无脑吸收。而是当某一个点能够和平凡的小日子联通在一起,引领我们去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找到答案。而我想说的就是,希望向日葵在你的园子里,永远向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