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忆先人,焚香祭祖度中元

导语:“岁至中元祭祖先,皓轮寄泪化冥钱。”自古以来,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一个追忆先人、祭祀祖先、悼念亡亲的日子。因此,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在这一天烧钱纸、焚香、供奉祭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表达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缅怀。

中元节这个节日早期是由“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中元”这一名词。后到东汉后期,被道教以“三元说”,将节日“七月半”改名为“中元”。据道教的说法:中元这一天,阎王会地狱之门打开,然后阴灵便会离开冥界,有主的可以回家见自己亲人,而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可四处徘徊觅食。因此。民间又将这一天称为鬼节,并在这一天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后直到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七月十五忆先人,焚香祭祖度中元。”中元节祭祀祖先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祭祖的习俗自先秦时代已有之,只不过在中元节这样的日子里,祭祀先祖显的格外重要罢了。在旧时候,中元节祭祖不仅具有信仰维度上的重要意义,在世俗层面,也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鲜明娱乐功能的节日。

到了20世纪40年代,人们依旧以家为单位举行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祭祖依旧是家家户户必做的习俗,只不过后来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在加上中元节带有封建迷信的思想,慢慢的在传统节日中销声匿迹。

直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元节才慢慢的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中,后到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入选,并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如今,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同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每当这一天到来,人们都会采用焚纸锭的方式来祭祀先祖。不过,传统的焚香烧纸的祭祀方法既不环保,又不安全。特别在农村地区,几乎每逢中元节这种重大祭祀活动,都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为了防止中元节发生严重的火灾事故,以及焚纸锭造成的环境污染,政府大力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祭祀新风,在线上线下进行大力宣传,禁止在公共场合焚烧祭祀用品,并且极力推行采用网上祭祀等文明低碳祭祀方式缅怀故人,用精神传承代替传统实物祭祀,摒弃焚烧纸钱、冥币等旧习,抵制封建迷信,树立文明健康祭祀新风。

结语:中元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还是一个缅怀先人、敬祖尽孝的节日,因此,我们传承发扬中元节的同时,也应学会摒弃糟粕,文明祭祀,传达哀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月十五忆先人,焚香祭祖度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