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时代的买房历程(30岁摇到30号背30年贷)

以此文纪念第一次买房的经历,不知道若干年后的自己怎么看这段经历,就当前来说是没得选择的做法,如果有可能我应该不会在这种疯狂的市场下去购置,然而被时代裹挟没有跳出的方法,只能顺应吧。假装是题记。

其实对于购房一直是有自己的计划和节奏的,只不过因为16、17年畸形的市场暴涨导致计划显得有点愚蠢而已。15年年底博士刚毕业时候家里已经在提议以及半催促买房的事情了,然而因为自己的一些原因,还是想尝试靠自己去购置,当时去详细的测算了一下自己预期的房子总价以及当前的积蓄和收入,并且详细地了解了一下公积金的政策,最终想工作一年半左右再开始买房,一方面公积金刚好可以贷满,另一方面首付可以再增加一点。然而,16年下半年武汉房价突飞猛进,完全一种飙升的态势,一个春节翻倍的楼盘都有,基本算是来了一轮暴涨。此时仍然很是淡定地坚持自己的最初的想法。后来在16年底又经历了一些事情,就没把心思放在这个事情上。直到17年下半年在家里的催促下开始真正的关注房市,此时市场已经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前的计划完全赶不上变化,很多的楼盘已经开始不接受公积金贷款,要纯商贷,然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房贷利率优惠不再存在,乃至房贷利率上调,最终一路上调直到现在的首套上浮30%。这时候不得不说还是有一定的恐慌情绪,但更多的是一种彷徨和犹豫。也尝试去看了一下楼盘,说来惭愧基本也就看了这么一次楼盘,保利新武昌及附近的几个楼盘。由于当时内心并没有很强的购买意愿所以就挑了一个难度最大的保利新武昌进行试手熟悉流程,万一中了也不亏。后来证明自己还是低估了市场的 疯狂,17年下半年跟着陪跑了几次之后,发现市场情形还是十分严峻的,开始对买房这个事情重视起来了。特别是各种楼盘都开始要捆绑精装修之后,首付压力一下子也上来了,不得不调整策略。后来仔细甄选之后选定了保利新武昌和东原乐见城两个楼盘。其实想法也比较简单,一方面算是可以承担的首付范围之内(其实东原乐见城首付的压力已超过预期,最后还是求助家里帮忙),另一方面两个楼盘都有地铁还算比较方便。由于两个地方都还是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在选择上还是颇费一番精力。保利新武昌的优势是口碑不错,价格比较低,劣势是地处白沙洲,环境太差,地质条件不好,并且到单位还需要转一趟地铁。东原乐见城,位置略好,地铁转一次就可以到单位门口,但是小区旁边就是城铁,虽然车次不多,但还是有不少的风险,另外就是价格较高,房型较大,最小的基本都110平,价格较高。所以最后就是白沙洲可以,虽然要转一趟但是价格便宜,便宜就是硬道理;东原乐见城也可以但是要限定楼栋,最靠北面的没问题,离城铁足够远,价格虽然高了一点但是不用换乘公交到单位足够方便。

目标已定,但是还是赶不上市场的套路,18年上半年开始刚需摇号,公积金可以贷到70万,这都算是利好的消息,然而由于市场的疯狂,交资料的人太多,导致开放商网上收资料,限定收资料的组数,因此新武昌5月份第一次收资料就没交上,可能是因为当时在国外开会网络延时较高,这次机会就这么没了。因为当时新武昌是第一选择,所以就没怎么太关注东原的盘,只是重在参与,东原5月份第一次开盘也没摇到号,也没抢到就这么过去了。本来还想找关系,结果连材料都没交上,略尴尬。幸好乐见城集中推盘,六月初继续开盘,又赶上刚需房60%比例,然后就按通知去网上交了一次刚需资料,没想到只收400组,竟然很顺利就交上了,然后就没再管了,准备到抢房时候托人找关系,可能是太没期望了吧,或者说是太过于淡定了,上天看不过去了。在8号组会期间收到置业顾问的电话说是刚需摇号摇上了,并且排得很靠前,当时没怎么当回事,都30号了没太大搞头,后来置业发来可选房源时候分析了一下觉得可以搞一把。然后晚上开始研究想选的楼栋(1号楼)的可选房源,结合自己的排序仔细分了一下决定还是要好好准备一下,希望很大,如果前面的人因为10号楼(靠近城铁)便宜选择10号楼,同时有人放弃的话选个理想房号还是有戏的。本来计划周末去楼盘实地看下的,然而因为要设计以及完成宣传的展板周六就待在办公室了,周日又是党支部活动并且已经报过名了,所以显得有那么一点草率,不过也在自我安慰反正没得选。最后结果还算是不错的,周一起了个大早去售楼部排队,选房时候刚好是我的置业顾问,到我时候我的第一选择35xx竟然还没人选,果断选之交定金,算是搞定了,然而对自己来说并没太多的心情波动。唯一焦虑的一段时间就是选楼层,后来几经纠结给了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就坚定了35、38、39、18~32层之间,这么个优先级,最后算很是幸运吧。选房回去的路上突然发现好像和3很有缘,30岁时候,刚需摇了30号,然后选了35层3号房,最后背30年贷,算是一种缘分吧。后面就比较常规了,选房第二天一早又去售楼部签约以及办贷款相关事宜。基本上两天就把事情差不多搞定了。现在想想这么搞也有好处,省得纠结去选了,强迫症患者的福音吧。现在就等着贷款放款,然后开始吃土了。

虽然最终还是按自己的时间计划在走,然而市场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后面结果怎样,了却了一件烦心事。最后其实我自己倒是觉得16年年初没去买并不是很后悔,现在买了以后价格即使跌了我应该也不后悔(希望如此)。一直以来虽然有自己的主见,但是做决定时候内心是没有底气的,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也一直在致力于建立自己行事的标准和准则,当然是广义的准则,就是做一件事要有自己充分理由和判断,不受他人影响。其实并不是没有想法或是主见,而是自小上学以来乖孩子、好学生的思维太深入骨髓了,每次都想做到最好,找到最优解,有那么点强迫症地去找唯一的标准答案,所以很是在乎外界的评价,然而最近几年接触的事情多了之后,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太多的事情没有标准,没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对的,或者是在一定时期内是对的,过一段时间就是错的,变化太快了。本身不是那种很自负的人,自小的烙印就是谦虚慎行,有时候会给自己平添很多的烦恼,所以对自我行事的标准迫切渴望。一直以来在建立心态上的绝对自信,同时也在建立行事的标准,不按他人的评价来,用行事的准则来建立自信,现在对比之前算是好了很多,但是修为还在路上,愿早日达成,这很重要。

y

你可能感兴趣的:(疯狂时代的买房历程(30岁摇到30号背30年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