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好吃磨难推

      磨米粉、打年糕、做粑粑、搓团子,这是农村中腊月里最忙的一件大事。

      俗话说粑粑好吃磨难推,粑粑好吃不好吃首先是配米,糯米太多会太粘,粑粑不但不好做,而且也存放不长。籼米太多了会太硬,入口不爽不好吃。一般是五成糯米五成籼米的对搭为最好。先要把米在河里淘干净浸泡在水缸里,我们家都采用隔夜泡,也就是头天下晚泡,第二天一早磨。


      石磨抬回来后,用屯条围起,下面铺上厚厚的草木灰盖上稻草,上面再铺上一条洗干净的大被单,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开磨了。一百余斤米,往往要磨上整整一天,粑粑好吃磨难推啊!这件事有时是我和弟妹们共同完成的,添磨加米自然是以改革为主,晓梅輔之。拉磨无疑是我和晓地、晓春三个主要劳动力轮换来。两人同时拉自然要轻松一些,不过节奏要保持绝对一致,要用巧劲,用力千万不能太猛,否则不会儿就累得你汗流洪背,气喘吁吁了。


      那时村里的几台石磨整个腊月都忙得不亦乐乎,叽呀叽呀的拉磨声此起彼伏,昼夜不停,交织成一曲欢快的辞旧迎新的农家小夜曲。

      米粉磨好后,然后把滤干的米粉在案板上揉成米粉团,这活儿一般需要手劲大的劳动力干。粉越揉越软,越揉越熟。再把粉团搓成长条,用手摘,用刀切,分成等量的小米团。用木制的年糕模压制成叫实心粑粑。但模板只一块,大部分均用两手手心对搓,用力一压便成功了,这叫实心粑粑,又叫团子。若要包进醃菜、豆沙、芝麻等馅儿的,统称为菜心粑粑。乡下作兴在做菜心粑粑时,由当家人在馅里偷偷放入一枚壹元的硬币。谁吃到,就预兆来年走红运,发大财。记得有一年,改革包的一元钱被我咬着了,差点把我的门牙崩掉了,我强忍着痛,一声没吭,偷偷把硬币收了起来。闷声大发财,财不外露这点道理我还是懂得的。若是孩子们吃到了,一定会嚷响半边村,再说把硬币吞下去也是相当危险的。


        粑粑做好后放到木制的屜子上,也就是木蒸笼。一层层地架到放到装满水的大锅上。大锅的边缘要用布严实实密封起来,防止蒸气外泄。灶里架起早早预备好的干大柴,用熊熊的旺火一个劲儿地猛烧,一定要干柴烈火,一鼓作气。待蒸气上到顶层时,粑粑也就蒸熟了。然后一屜屜地倒在准备好的並洗净打湿的大晒箕里。


      菜心粑粑一出笼便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抢着吃个饱,改革这家送几个,那家送一碗,我家年年的菜心粑粑都是一扫而光,所剩无几,因为改革馅儿做的真,醃菜里还加进了肉沬,自然倍受欢迎,一年一度,大家都图个开心热闹。实心粑粑则要冻上两天,等能够掰开分离了,再放入大水缸中,挑上一担腊月的河水浸泡起来。这水是要常换的,这样才能让粑粑团子保存的时间长。


      农忙起来,没有时间烧菜煮饭,煮上一锅开水,下十几个团子,待煮到团子飘上水面时,再放进一把青菜苔,用筷挂上一点白花花的腊月里留下的猪油,就可吃了。青青白白,色香味俱佳,累了饿了吃上它,胜似山珍海味,吃了栽秧耘田有使不完的劲。


      有时来了客人,来不及烧饭就下五六个团子,打上三个鸡蛋,放上几片青菜叶子,加上一筷腊猪油,堆堆一大碗。客人也吃得饱饱的,开开心心的,比大鱼大肉强。其实粑粑团子就是在农忙时应急的,好吃又抵饱,且能保存时间长。这恐怕就是每年家家户户要劳师兴众做耙粑团子的主要原因吧!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农民大批地进城,住进高楼大厦,这种农村里过年家家户户办年货、杀年猪的民风民俗已逐步消亡了。互助协作做粑粑团子的民俗活动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村村镇镇的年糕加工厂和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


        乡下农民挑米到附近的加工厂,付点加工费就可以挑上年糕回家了。住在高楼大厦里的新市民,也只需在周边的社区菜市场或超市里买上几斤成品年糕解解馋。近年来,随着网络快递业的飞速发展,百姓们只须在手机上点点,就可购物。淘宝、京东、拼多多,无数个网络平台,各种购物方式,粑粑团子,五花十色的各种品味的年糕,应有尽有。只要你需要,足不出户,快递到家,验货付款,方便快捷。


      科学发达了,百姓方便了,但我们似乎发觉那浓浓的年味淡化了;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协作消失了;那邻里之间的单纯融洽的人情味不见了。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科学的飞速发展,必将导致部分优良的传统和民风民俗的消失,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告诫自己,无须杞人忧天,无病呻吟!


      我写这点文字,只是作为对当年那浓浓的乡情,甜甜的年味,融融的亲情作点淡泊而清纯的回忆,与离开土地与自然的人们分享,引发对逝去的岁月的回首和思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粑粑好吃磨难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