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三点,可以养德,可以远祸

《菜根谭》中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

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这三点不仅是修德远害的法门,更是一个人修养的最好体现。

不责人小过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人生在世,谁能不犯错误呢?

除了特别自律或者优秀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犯点小错就像家常便饭。

在这方面,一定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责。小过,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能放则放,能容则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如果太严苛,相处起来就 难免很累,别人都会敬而远之。

古人说,宽则得众。对别人宽容,是格局大的体现,也必然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敬爱。

反之,常常苛责别人小过的人,必然心胸狭窄,格局大不了,也必然犯众怒。这种人没有好人品和好人缘,难成大事。

明代思想家吕坤说:

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

对家人、朋友、同事,能宽则宽。实在问题严重,要责人的时候,必须要谨慎。

当然,对于原则性错误,则一定要指出。但要对事不对人,要讲道理,摆事实,切忌情绪发泄。既让别人明白所犯过错的不良后果,又不至于伤了和气。

不发人隐私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自我边界 ”,这个边界就是自我与外界的“界限”。当别人侵入你的“自我边界”后,你就会感到恐惧和危险。

一个有修养的人,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界限”,绝不会侵入别人的隐私之地。

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心里总有很多“秘密”。一旦这些秘密被公开谈论,甚至传播,不仅会承受巨大伤痛,更让我们失去安全感。因此,看破不说破,不揭人隐私是一种素养。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对别人隐私的侵犯,所带来的伤害,远甚于刀剑等造成的外在伤害,那是灵魂的创伤。不揭人隐私,是彼此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所必须的,也是获取别人信任的基础。

弘一大师也曾经说:

我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那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

生活中,多找自己的错,多关心自己改过,少谈论别人的隐私,这是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不念人旧恶

《易经》云:

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不远复,就是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古人认为,这不仅是没有什么危险的,甚至是大吉大利。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改正错误就意味着进步。有改变总是好的,进步总是值得肯定的。

因此,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不能只盯着别人过去犯的错,而应该关注当下,放眼未来,用开放的眼光看人。

王阳明认为,“恶是习气,善是本心”。人的本性是善的,而罪恶和邪恶,不过都是习气和习惯的产物。

良知良能,人人都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有些人只是暂时被欲望、利益蒙蔽了本来的良知,所以作恶。清除这些恶的习气,即得本心。

宽容别人,接纳别人,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是为我们自己留下退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到这三点,可以养德,可以远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