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儿女那份沉甸甸爱---有感于龙应台给美君的信《天长地久》

图片发自App


  在九九重阳节的这天我读完了龙应台的给美君的信《天长地久》这本书。有点拖延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在昨天,利用每分每秒看完了这部跨代凝视的生命读本。也许有感于昨天一年一度的敬老节九九重阳,也许有感于母亲因老公出差本周又独自一人坐车来帮我带孩子,也许有感于岁月催促的脚步。

  这本书是龙应台2014年12月1日辞去政务后,到母亲身边照顾生病的母亲时所写。字字都带着温度,句句都触动人心。虽然是一本与教育无关的书,却处处都却教诲着两代人,一代是他的下一代我们,一代是我们的下一代现在的孩子。

图片发自App

陪伴不只是一代人的事

  现在都注重孩子的教育,鼓励更多的家长给孩子更多的陪伴,让孩子有一个有爱的童年。可在龙应台看来,两代之间的“质量时间”并有仅止于给予下一代的孩子,还在于回首上一代的父母,这将是一辈子要坚守的幸福仪式。

  而你对于老人的陪伴让孩子看到了孩子对于父母的责任,这也是言传身教的影响力。

  同时,陪伴不是你对老人的奉献,而是老人对我们的施予。

  此时此刻的自己,也该补上这一课了。

母兽自我再教育

  其中有一句话,龙应台自己在失落又委屈又挣扎地强迫自己“学习接受”,接受什么呢?按受自己过去哺过乳、洗过澡、一辈子牵挂着、爱着的男人其实是另一个女人未来将一辈子的牵挂、爱着的男人;你们两个女人短暂交集于现在,但是你属于过去,她属于未来。对儿子的人生幸福而言,她,比你重要多了。

  我也有儿子,我也对我的儿子付出了我所有的爱,所以,当我读到这段话时,我心里先是一凉到底,后来才慢慢回温。也许不久的有一天,我也会退回到原始部落的母兽起点。

  所以我必须现在就要接受再教育。牢记龙教授的母兽十诫,学习如何得体的退场。

面对老的态度--永远的女生,爱给你看。

  不管何时,都有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权利,与年龄无关。

  龙教授说,在欧洲总是看见白发的、年轻极了的老女人无所不在,而且都在开敞的公共场所,咖啡座、公园、餐厅、音乐会等,不管她们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还是九十岁,都很健康、很愉快、很独立地在阳光下走着、笑着、热闹着、沉静着、生活着。不是在外喧哗旅行,是寻常的家居生活。而中国的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的老姐妹们,每天都去哪了呢?在给孩子的孩子早饭,送孩子的孩子上学......

  记得我在今年五月份参加《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的大师班课程时,没有收获正面管教知识的喜悦,而更多感动于82岁的简尼尔森远离自己国家,为正面管教事业在中国的传播精神而奔走于中国的各个城市。让我感动于他的传播力量。对年龄有了新的认知。和他们相比,我们是多么年轻,我们要走的路更长。

  具备爱的能力,与年龄无关,面对老去,我依然热爱生活。

  尊重每个人爱的能力,尊重老人热爱生活的态度。

人生有些事情不能蹉跎

  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有期程,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

图片发自App

我们与自己的孩子如此,我们的父母与我们亦如此。作为你的孩子,你的陪伴是有限的,请珍惜。作为别人的孩子,你对父母的陪伴也不是你想什么时候陪伴都可以的。有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在”,所以万事皆不能蹉跎。

  学会把暂时的片刻当作天长地久,给予所有的“旅寓”以“家园”的对待。

  对孩子的爱与陪伴请在当下,对父母的恩也请报在当下。

大远行--给自己与孩子的《生死课》

人生所有的旅行、出行、求学、探险,我们都会做事前准备,身边的人也都会热切的讨论。面对未知,也都有或轻或重的恐惧和不安,但是我们一定会敞开来谈,尽量地做足准备。那么死亡,不就是人生最重大的远行、最极端的探险,奇怪的事,人们却不禁无言了。

  屋里挂着一个摇篮,觉得静谧幸福,而在屋里放一口棺材,为何我们会感受到恐怖,而棺材只不过是一个人最后的摇篮

因为害怕,因为不谈,我们就让自己最亲爱的人无比孤独地踏上了大远行的苍茫之路。

而龙教授却与自己的儿子一起讨论生死,讨论她离世后的财产处理,讨论她离世后如何埋葬。让自己与孩子提前预习着这门生死课。这种坦然、这种豁达、这种态度也是给我们读者上了深刻的一堂课。

  看完这本书,“蹉跎”、“当下”尤为印象深刻。回归到生活中,对孩子、对父母,都需要有高质量的“特殊时光”。生活中的自己每天都在为孩子上课,所以发挥你榜样的力量,为人父母做好自己的样子,为人子女也做好自己的样子。

你陪孩子时,孩子教你成长,你陪父母时,父母教会你给予。珍惜跨代儿女这份沉甸甸的爱。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看完这本书不是光在这一天敬老爱老,而是在这一天让国人从迷失的路途上停一下 。

你可能感兴趣的:(跨代儿女那份沉甸甸爱---有感于龙应台给美君的信《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