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死前一句诅咒长孙无忌,结果应验了。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文治武功,皆属上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英明君主,其身边也不缺少奸猾小人,比如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题跋像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太宗临终前将太子李治郑重托付给长孙无忌、褚遂良,要二人“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太子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以元舅身份辅政,然而很快就露出了种种弄权迹象,更甚者不惜制造冤案以铲除异己,而吴王李恪便是其中之一的受害者。

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为隋炀帝之女杨妃。他英俊不凡,文武全才,深得太宗宠爱,常称其“类己”。在太宗废掉嫡长子李承乾后,曾一度想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因是长孙皇后的兄长,“固争,以为不可”。太宗清楚长孙无忌的真实想法,知道这是由于吴王非皇后所生。但在太宗晚年期间,当时朝中已无多少尚健在的开国功臣,而长孙无忌兼有开国功臣和皇亲国戚的双重身份,威权日盛,已有左右朝政之势。经过一番思量太宗最后遂了长孙无忌的心愿,立皇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然而吴王李恪“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深所忌嫉”,时刻准备着找机会除掉祸害,以绝后患。在永徽四年,他终于等到了一个“天赐良机”。

遭陷害,临死发诅咒。

高阳公主

贞观十五年,房玄龄的次子右卫将军房遗爱和高阳公主成亲。而高阳公主自小深受李世民的宠爱,恃宠而骄,婚后与(玄奘高徒)辩机和尚时常私通,给房遗爱戴上了“绿帽子”。最终此事被李世民得知后,将辩机和尚处以腰斩,杀奴婢数十人,她本人也遭到了李世民的严厉斥责,并禁止再入宫。高阳公主从此对父皇怀恨在心,就连李世民去世时她也毫无哀容。

房遗爱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房遗爱贬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二人因被贬不满,遂伙同向来与高宗李治不和的薛万彻、柴令武准备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第六子)为帝,起兵谋反。结果被人泄露了计划,一干人等被捕,李治命时任太尉的长孙无忌审理此案。此时的吴王李恪官拜司空,因储位之争而与长孙无忌有旧怨。长孙无忌想借此机会铲除异己,以绝众望。于是,长孙无忌和房遗爱勾结诬陷李恪也参与了谋反之事。据《资治通鉴》和《册府元龟》记载:房遗爱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通过告发李恪而保得一命。谁料,唐高宗表示已经晚了,并且想赦免李元景和李恪。但大臣坚决表示反对,高宗于是放弃求情。二月,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皆处斩,李元景、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赐自尽。在临死前,李恪对天大喊:“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终食恶果,结局如恪愿。

唐高宗李治

永徽五年(654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坚决反对。次年,礼部尚书许敬宗为迎合李治,多次劝长孙无忌促成此事,受到厉色斥责。但高宗最终还是将王皇后废为庶人,立武昭仪为后。武昭仪因长孙无忌不肯支持自己而对他怀恨在心,对许敬宗极为感激,视作心腹。武昭仪当了皇后之后,决定报复那些反对“废王立武”的人。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与中书侍郎李义府遂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图谋不轨。高宗便命许敬宗和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被许敬宗阻扰,要求高宗尽快下诏抓捕。起初,高宗不忍降罪。然而许敬宗引经据典,于是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下诏削夺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皆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七月,高宗又命李勣、许敬宗复审。许敬宗令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而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皆流放岭南为奴婢。

所以后世之人将长孙无忌的的最终下场视为李恪的诅咒应验了。而这一句话同时也揭示了李世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错误,若不是他让长孙无忌手握重权,长孙无忌又怎会一家独大、壮大势力,一步步发展成最大的祸害?

为李恪平反昭雪,恢复王爵。

显庆五年(659年),在长孙无忌获罪后,李恪被追封为郁林郡王,并得以立庙祭祀,高宗令河间王李孝恭的孙子李荣为郁林县侯来作为李恪的继承人。不过,这只是初步的平反。但高宗作为这场冤案的施害者之一,毕竟难以完全否定自身的作为,所以并未在第一时间赦免李恪的四个儿子。光宅元年(684年),李荣获罪,而李恪的四子此时皆得以赦免,于是让其长子李仁承袭父亲的爵位。神龙年间,中宗复辟,恢复大唐,为振兴李氏,大肆封爵皇族。李仁被封为正一品的“成王”,而李恪被追赠司空、重新以亲王礼改葬。至此,李恪被彻底平反昭雪!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请留言分享,非常感谢百忙之中的你阅读本文。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感谢图片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死前一句诅咒长孙无忌,结果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