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7.5学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

      今天,上海的天气依旧很凉爽、舒适,我们一行四人走进万科实验小学,参加最后一天的暑期研修。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在听了两位老师的TED演讲分享后,我们有幸聆听了数学特级教师张宏伟的精彩讲座《课型与课堂结构的全景式重建》。

图片发自App


      当看到这个标题时,顿时觉得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什么是全景式数学啊?我从来没听过啊!所以听得格外认真,收获也颇丰。

      讲座伊始,张老师就以我们参观会场为例,给我们分享了一个现象——跟屁虫现象。指出我们传统教学方式和流程的安排,只能让孩子跟着老师的屁股后面学习,就像跟屁虫一样。孩子们在每一次学完例题时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的学习是局部的,眼界是狭窄的。那怎样打破这种局面呢?张老师提出,必须重建单元学习流程。也就是在每个单元教学例1之前,增设四节课:1.项目猜想课;2.单元概览课;3.未学先考课;4.问题梳理课。张老师分别就增设的这4节课认真举例说明,听后豁然开朗。例如第4课的问题梳理课,低年级的孩子不用自己梳理,老师将这些问题梳理就行,不占课时。中高年级学生最开始需要1-2个课时,教他们如何去梳理问题?首先,汇总学生提出来的所有问题;第二,老师先进行初步处理、合并筛选,比如哪些是高度相关,哪些是不高度相关,然后引导学生合并、区分、分归、分析。接着,对问题讨论、进行分类和整理,主要包括合并、分层、分级、定众,最终,我们筛选出真正对他自己和全班有探讨价值的数学真问题。这样学生完整的经历了问题的尽兴提出,问题的分析、选择、删除、合并、分层和分解,最后确定内容。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人类解决整个所有问题的过程。陈洪杰说:“学生自己的问题,才是万千玫瑰中,朝自己微笑的那一支。”传统的教学,老师们也鼓励学生提问题,但是似乎我们只是给孩子一个自由提问题的机会,提出来的问题,只要课本上没有,就会被存入问题银行,以后再研究,事实上,学完这个单元,没有人会去研究,都不了了之了。而全景式数学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重复学习”,径直前行,进行整合,可以有效地“腾出”拓展的时间。

      听完张老师热情洋溢的演讲后,我终于明白了,所谓全景式数学,就是先进行整体的架构和初步的感知,再进行局部的学习。全景式数学教育,主张整体认识优先,从一开始就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世界,让孩子在完整的世界当中,再研究局部的世界,然后再回到主体世界。也就是在整个原始森林当中,研究和思考一棵树,并通过研究一棵树,去思考整座原始森林。

图片发自App


      下午,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的三位高三毕业生给我们做了学共学习的感受和分享。他们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证明学共课堂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性。最后,一位83岁的老人——孙绍振给大会做了总结,他说:“他希望多学习,让自己长大一点。”多么令人鼓舞的一句话啊,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虽然4天的暑期研修已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但是学共研究的路还很长,我们将继续携手走下去……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莉7.5学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