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处捞起大量铆钉学者感叹:不撞冰山也会沉

1912年4月15日凌晨2点20分,在距离纽芬兰150公里处的大西洋海面上,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泰坦尼克号湮没在冰冷的海水之中,仅有三分之一不到的乘客逃出。

“泰坦尼克号”通体由软钢打造,整船长约269公尺,排水量为46000多吨,就连钢制和锻铁铆钉都多达300万个。对于这艘有史以来最大最豪华的巨轮而言,票价自然也高得惊人——头等舱价格约合如今5万美元。

但是在一个平静的晚上,这艘当时最先进的邮轮撞上冰山,并迅速沉没,满载富豪名人的“泰坦尼克号”沉入了幽深可怖的海底,1595人从此永远沉睡。

很快,这场和平时期最为惨烈的海难震惊世人。

在后世的总结中,这场海难的出事原因被总结为驾驶失误,撞上了冰山,导致其沉没。

但是当时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一解释,因为泰坦尼克号从撞上冰山到沉没海底,只用了短短的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对于泰坦尼克号这种排水量达到4万吨级的巨型邮轮来说,这个沉没的速度太快了。

在泰坦尼克号刚撞上冰山开始沉没时,船上的工作人员立刻就呼叫了营救,但是营救船只赶到出事地点的时候,面对的却是一个惨象——巨轮已经沉没了,大量的尸体被冻成冰块漂浮在海面上,只有少数逃生的人在海面上奄奄一息。

如果泰坦尼克号的沉没速度慢一些,很多人都可以逃命,可惜它很快就沉下去了,没有一点点防备,大量的人因此命丧冷海。

虽然有不少的人对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原因怀有疑虑,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并不能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所以这个问题也就搁置了。

直到1985年,沉没在大西洋海面下约4000米处的泰坦尼克号船体被世人发现。

在法俄海洋学专家的参与下,一家美国公司对泰坦尼克号残骸进行了14次打捞作业,最终打捞起5500件沉船遗物。

而这被打捞起的沉船遗物,终于为我们揭开了泰坦尼克号的沉迷之谜。

学者们最开始对打捞起的钢板展开研究,发现打造船身的钢板稳定性并不好——在32℃左右的水温下,“泰坦尼克号”的钢板极易发生脆断。

然而4月份的大西洋海面上,温度压根达不到这一温度,更不可能使船体破裂,所以钢板质量并不是船体破裂乃至迅速沉没的真正原因。

最后,学者们发现,真正促使这场海难发生的,是那毫不起眼的铆钉。

泰坦尼克号建造于1900年代,在那个年代,还没有成熟的液压技术用来处理弯曲程度较大的船体,因此“泰坦尼克号”船体两端的的铆钉只能采用手工插入的方式。

而船厂为提高利润,使用了质量较差的铁锭加工铆钉,其中含有大量杂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在面对侧向传递过来的巨大力量时,手工插入的铆钉一时之间纷纷弹出船体,船体钢板瞬间分裂,这才导致内室进水。

铆钉质量不过关,导致“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四分五裂,这才是其严重受损并迅速沉没的根本原因所在。

对此,学者们不停地感叹,泰坦尼克号有这么巨大的安全隐患,当时就算没有撞上冰山,之后碰上大型海浪,甚至被蓝鲸撞一下,都会产生同样的小国,船体蹦断沉没,不撞冰上,也会沉。

原因公布以后,世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这艘排水量4万吨级,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居然是个“豆腐渣”工程。

虽然泰坦尼克号使用了当时最好的钢板,最好的涡轮动力系统,装修豪华、船体巨大,真的给人造成了“不会沉没”的错觉。但就是这些小小的铆钉,最后要了这个庞然巨物的命。

这更加说明的在制造活动中,细节是多么的重要,细节不仅能够决定成败,关键时刻,甚至还能决定自己,以及很多人的生死,真的是不可不察之重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1985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处捞起大量铆钉学者感叹:不撞冰山也会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