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萌——迟到

        我们没有权利替孩子担负责任,也没有权利替他们收拾残局,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务必学会体验和承担“自然结果”,而不是“逻辑结果”。

        昨晚11点多,崽崽还没有睡意,在床上玩,我说,明天要上学,你还不睡觉,明天会起不来哦。(逻辑结果)

          早上果真,闹钟响了,她虽然起来了,穿衣,刷牙,洗脸带着很浓的床气,很不配合,磨磨唧唧,还闹情绪,说不穿这件衣,不穿那件衣。奶奶在边上强硬还是顺从的听着她的安排。我心里有个小火苗感觉有冒出来了。早上本来就很赶,还将衣服这么换来换去,肯定要迟到的。很快我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马上意识到,“迟到”不是我的事,是孩子她自己需要承担的结果。就索性让她迟到一次,利用“自然结果”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这也是给孩子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

        有个这个想法,我的情绪立刻平复了。我也开始慢了下来。没有丝毫生气,着急,跟平常一样,表现得很愉悦。(不能让孩子察觉这将是一次“惩罚”)跟老公说了我的计划,也跟奶奶使了个眼色,让她不要说会迟到的事。(家人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

        平常7:25出门,今天磨叽到8:00才出门。下了电梯,到小区门口,崽崽看到,平常同一时间送孩子上学的大人都回到小区了,崽崽前行的脚步有点沉重了。

        “今天你们怎么这么晚啊?!”我也只是微笑着,打了个招呼。

        走到幼儿园,幼儿园的门都已经关了,崽崽的表情有点胆怯,担心。回头看了一下,“后面还有小朋友,嘻嘻”。还自我安慰了一下。我什么话都没有说,打了卡,跟平常一样,跟她道了别。崽崽走进幼儿园,看到小朋友都已经做完早操排队回教室了,脸色和眼神有点僵硬了。

          我离开后,给老师发了个微信。(老师的话,是最能加强“自然结果”这个功效的。这个大家都懂的)

图片发自App

      回到家,跟爸爸和奶奶说,下午崽崽放学回来,不要跟她说什么,更不要提“今天迟到了吧”这样的话。(孩子是很灵敏的,若从大人说话的语气语调中听出端疑,就会立刻把“自然结果”变成了“惩罚”。)

      下午去接孩子放学,老师还特意当着我的面,跟宝宝说,“明天要早点来学校哦,不能再迟到了呀!”

        回家的路上,我很平和的问崽崽“老师今天说你了吗?”

        她不出声。

        “这种感觉怎么样?”

        “不好!以前有次我是第一个到学校的”(感觉想告诉我,你有过很优秀的时候。)

        “嗯,第一个到学校的感觉怎么样?”

        “很好!”

        “那你喜欢怎样的感觉”

        “早到学校,不迟到。”

      “嗯,我们怎样可以做到呢?”

      “妈妈,你帮我设一个出门上学的闹钟吧,还要设置一个晚上洗脸刷牙的闹钟。”(之前有让她设过提醒睡觉和起床的闹钟,铃声都是她自己选择的。)

        “嗯,好的,还是你自己选闹铃声音怎么样?铃声一响,你就知道要做什么啦!”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都在为“后果”,帮孩子承受着“逻辑结果”。我们将事情后果,不断的告诉他们,让孩子觉得,这是大人的事,我们也为他们着急动怒,家庭摩擦也越来越大。

其实我们只需要转变一下观念,正确地和坚持使用“合理后果”,尊重孩子体验成长的过程,孩子自然也会欣然接受。父母越少提到“逻辑后果”,惩罚的感觉就越小。

        假如我们陷入和孩子的“权利之争”(你要我快,我偏要慢;你要我往东,我偏要向西。)就会让后果变成了惩罚,丧失了效果。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觉察,不要让自己落入这个陷阱。我们需要经常提醒自己:“我没有权利惩罚一个和我享有同等地位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家有萌——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