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② 确认程序做了他应该做的事
③ 确认程序正确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
④ 以评价程序或系统的属性、功能为目的的活动
⑤ 对软件质量的度量
⑥ 验证系统满足要求,或确认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是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他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几个主要测试阶段。每一个测试阶段都应包含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测试实施和测试结果的收集评估。
单元测试的测试对象是经过软件设计并编码的一个个程序模块。在源代码编制完成并经过编译检查和评审后,就可以进行单元测试。由于被测试的模块不是一个独立的程序,而是处于整个软件结构的某一层位置上,即被测模块在被其上层模块调用时才能运行,在运行时又要调用其直接的下层各模块。于是需要为被测模块编制一个驱动模块和若干个桩模块。
驱动模块的作用是用来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调用模块,相当于被测模块的主程序,用它接收测试用例的测试数据,把这些测试数据传送给被测模块,接收被测模块的测试结果并输出。
桩模块用来代替被测模块所调用的子模块。桩模块的作用是为被测模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桩模块越简单越好,不需要模拟子模块的所有功能。
集成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设计要求把通过单元测试的单元模块逐步组装与测试,最后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的测试过程。
集成测试示例:应用程序具有三个模块,分别是“登录模块”,“邮箱”和“删除电子邮件模块”,并且每个模块都在逻辑上进行了集成。
确认测试的任务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已经明确规定,它包含的信息就是软件确认测试的基础。通过集成测试之后,软件已完成组装,接口方面的错误也已排除,确认测试应检查软件能否按合同要求进行工作,即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明书中的确认标准。
实现软件确认要通过一系列黑盒测试。确认测试同样需要制订测试计划和过程,测试计划应规定测试的种类和测试进度,测试过程则定义一些特殊的测试用例,旨在说明软件与需求是否一致。无论是计划还是过程,都应该着重考虑软件是否满足合同规定的所有功能和性能,文档资料是否完整、准确,人机界面和其他方面(例如,可移植性、兼容性、错误恢复能力和可维护性等)是否令用户满意。
确认测试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软件需求说明的要求,用户可以接受;另一种是软件不满足软件需求说明的要求,用户无法接受。项目进行到这个阶段才发现严重错误和偏差,一般很难在预定的工期内改正,因此必须与用户协商,寻求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确认测试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配置复审。复审的目的在于保证软件配置齐全、分类有序,两者要一致,并且包括软件维护所必需的细节。
事实上,软件开发人员不可能完全预见用户实际使用程序的情况。例如,用户可能错误地理解命令,或提供一些奇怪的数据组合,亦可能对设计者已认明了的输出信息迷惑不解,等等。因此,软件是否真正满足最终用户的要求,应由用户进行一系列“验收测试”。这种测试既可以是非正式的测试,也可以有计划、有系统地测试。有时,这个测试过程长达数周甚至数月,不断暴露错误,导致开发延期。一个软件产品拥有众多用户,不可能由每个用户验收,此时多采用被称为α、β测试的过程,以期待发现那些似乎只有最终用户才能发现的问题。
α测试是指软件开发公司组织内部人员模拟各类用户对即将面市的软件产品(称为α版本)进行测试,试图发现错误并修正。α测试的关键在于尽可能逼真地模拟实际运行环境和用户对软件产品的操作并尽最大努力涵盖所有可能的用户操作方式。
经过α测试调整的软件产品称为β版本。紧随其后的β测试是指软件开发公司组织各方面的典型用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β版本,并要求用户报告异常情况,提出批评意见,然后软件开发公司再对β版本进行改错和完善。
系统测试是将通过测试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
系统测试实质上是由一系列不同测试组成的,其主要目的是充分运行系统,验证系统各个部件是否都能正常工作并完成所分配的功能。以下,我们将讨论用于系统的几种软件系统测试类型。
恢复测试主要检查系统的容错能力。当系统出错时,能否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修正错误并重新启动系统。恢复测试首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强迫系统出现故障,然后验证系统是否能尽快恢复。如果恢复是自动的(由系统自身完成),则重新初始化、检测点设置、数据恢复以及重新启动等都是对其正确性的评价。若恢复需人工干预,则需估算出修复的平均时间,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的限制范围以内。
系统的安全性测试是要检验在系统中已存在的系统安全性措施、保密性措施是否发挥作用,有无漏洞。在安全性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应扮演非法入侵者,采用各种办法试图突破防线。如,想方设法截取或破译口令;专门定做软件破坏系统的保护机制;故意导致系统失败,企图趁系统恢复之机非法进入;试图通过浏览非保密数据,推导所需信息等等。系统安全设计的准则是使非法入侵的代价超过被保护信息的价值。这样,非法入侵者就会无利可图。
强度测试是要检查在系统运行环境不正常到发生故障的时间内,系统可以运行到何种程度的测试。强度测试是在要求一个非正常数量、频率或容量资源方式下运行一个系统。如,当平均速度有一种或两种时,可以设计每秒产生十个中断的特殊测试;定量地增长数据输入率,检查输入子功能的反应能力;运行需要最大内存或其他资源的测试用例;运行可能导致虚拟操作系统崩溃或磁盘剧烈抖动的测试用例等。
性能测试就是测试软件在被组装进系统的环境下运行时的性能。性能测试应覆盖测试过程的每一步。即使在单元层,单个模块的性能也可以通过白盒测试来评价,而不是等到所有系统元素全部组装以后,再确认系统的真正性能。性能测试有时是与强度测试联系在一起的,常常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测试设备。
验收测试是软件开发结束后,软件产品投入实际应用以前进行的最后一次质量检验活动,是以用户为主,软件开发人员和质量保证人员也应参加的测试。它要回答开发的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预期的各项要求,以及用户能否接受的问题。由于不只是检验软件某个方面的质量,而是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并且要确定软件是否合格,因此验收测试是一项严格的正式测试活动。需要根据事先制订的计划,进行软件配置评审、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多方面检测。
用户验收测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软件配置审核和可执行程序测试。其大致顺序可分为:文档审核、源代码审核、配置脚本审核、测试程序或脚本审核、可执行程序测试。
要注意的是,在开发方将软件提交用户方进行验收测试之前,必须保证开发方本身已经对软件的各方面进行了足够的正式测试(当然,这里的“足够”,本身是很难准确定量的)。
用户验收测试的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应该有目标(本步骤的目的)、启动标准(着手本步骤必须满足的条件)、活动(构成本步骤的具体活动)、完成标准(完成本步骤要满足的条件)和度量(应该收集的产品与过程数据)。在实际验收测试过程中,收集度量数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软件配置审核
对于一个外包的软件项目而言,软件承包方通常要提供如下相关的软件配置内容:
(1)可执行程序、源程序、配置脚本、测试程序或脚本。
(2)主要的开发类文档:《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程序维护手册》《程序员开发手册》《用户操作手册》《项目总结报告》。
(3)主要的管理类文档:《项目计划书》《质量控制计划》《配置管理计划》《用户培训计划》《质量总结报告》《评审报告》《会议记录》《开发进度月报》。
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发类文档中,容易被忽视的文档有《程序维护手册》和《程序员开发手册》。《程序维护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说明(包括程序说明)、操作环境、维护过程、源代码清单等,编写目的是为将来的维护、修改和再次开发工作提供有用的技术信息。《程序员开发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目标、开发环境使用说明、测试环境使用说明、编码规范及相应的流程等,实际上就是程序员的培训手册。
不同大小的项目,都必须具备上述的文档内容,只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新组织。对上述的提交物,最好在合同中规定阶段提交的时间,以免发生纠纷。
通常,正式的审核过程分为5个步骤:计划、预备会议(可选)、准备阶段、审核会议和问题追踪。预备会议是对审核内容进行介绍并讨论。准备阶段就是各责任人事先审核并记录发现的问题。审核会议是最终确定工作产品中包含的错误和缺陷。
审核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根据共同制定的审核表,尽可能地发现被审核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最终得到解决。在根据相应的审核表进行文档审核和源代码审核时,还要注意文档与源代码的一致性。
在实际的验收测试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文档审核是最难的工作,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压力使这项工作常常被弱化或推迟,造成持续时间变长,加大文档审核的难度;另一方面,文档审核中不易把握的地方非常多,每个项目都有一些特别的地方,而且也很难找到可用的参考资料。
2.可执行程序的测试
在文档审核、源代码审核、配置脚本审核、测试程序或脚本审核都顺利完成后,就可以进行验收测试的最后一个步骤——可执行程序的测试,它包括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测试,每种测试也都包括目标、启动标准、活动、完成标准和度量等五部分。
要注意的是不能直接使用开发方提供的可执行程序用于测试,而要按照开发方提供的编译步骤,从源代码重新生成可执行程序。
在真正进行用户验收测试之前一般应该已经完成了以下工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或增加):
(1)软件开发已经完成,并全部解决了已知的软件缺陷。
(2)验收测试计划已经过评审并批准,并且置于文档控制之下。
(3)对软件需求说明书的审查已经完成。
(4)对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审查已经完成。
(5)对所有关键模块的代码审查已经完成。
(6)对单元、集成、系统测试计划和报告的审查已经完成。
(7)所有的测试脚本已完成,并至少执行过一次,且通过评审。
(8)使用配置管理工具且代码置于配置控制之下。
(9)软件问题处理流程已经就绪。
(10)已经制定、评审并批准验收测试完成标准。
具体的测试内容通常可以包括:安装(升级)、启动与关机、功能测试(用例、重要算法、边界、时序、反例、错误处理)、性能测试(正常的负载、容量变化)、压力测试(临界的负载、容量变化)、配置测试、平台测试、安全性测试、恢复测试(在出现断电、硬件故障或切换、网络故障等情况时,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可靠性测试等。
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一般情况下是在一起进行,通常还需要辅助工具的支持。在进行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时,测试范围必须限定在那些使用频度高和时间要求苛刻的软件功能上集中。由于开发方已经事先进行过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因此可以直接使用开发方的辅助工具,也可以通过购买或自己开发来获得辅助工具。具体的测试方法可以参考相关的软件测试书籍。
如果执行了所有的测试案例、测试程序或脚本,用户验收测试中发现的所有软件问题都已解决,而且所有的软件配置均已更新和审核,可以反映出软件在用户验收测试中所发生的变化,用户验收测试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