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史记》之始皇本纪。

秦始皇生得一个好时代,先祖为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当他继位为秦王的时候,秦国已经可以号令天下各大诸侯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收复天下各路诸侯国的领土而已。

毕竟国家的边界就是士兵的鲜血和脚印踏出来的,要让天下真诚臣服,秦国的军队必须要踏遍五湖四海。

秦始皇也是聪明之人和勇猛之士,他充分信任吕不韦,给足了他荣誉和地位,拜相封侯。自然,吕不韦为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充分利用他作为商人时积累下的所有人脉,为大秦王朝兼并六国,惮精竭虑,手段无不用其极。

图片发自App

在武将方面,充分信任和利用将军蒙敖、王踦、麃公、王翦、桓踦等。由于有了一批能征善战忠心耿耿善于用兵的武将,所以秦国的军队攻而无克,战而不胜,所到之处,攻城拔寨。

吕不韦失势之后,秦始皇又大胆的信任和使用李斯当丞相。由于李斯是游士出身,所以他相当体恤各诸侯国的游士。当秦始皇想要驱赶各国宾客时,李斯及时上书劝阻,为秦国留下了很多有识之士。他们都为秦始皇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行之有效的建议,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王在位二十六年,终于完成了一统大业,不能不说是一个丰功伟绩呀,动荡不安的东周战国时代终于结束了。按理说,老百姓应该是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了吧。

图片发自App

但是历史呢,往往喜欢和人开玩笑。统一六国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嬴政当权的时期,天下许多有识之士也已经意识到了秦国统一天下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

有些地方上的开明君主或者是有识之士,他们觉得对抗秦朝的统一,无非是牺牲,只会让更多人的死亡,所以他们很多时候已经采取不抵抗的行为了,只希望能保住宗祀,减少百姓牺牲而矣。

战斗意图和主观意识上的此消彼涨,秦国四处征讨的军队,才能所向披靡,也许秦王嬴政没有想到这一点吧。大家都希望统一后的秦王嬴政能有上天好生之德,让老百姓能休养生息,这是天下人的愿望。特别是有识之士,都已经纷纷厌战了,神州这片土地上已经承载不了那么多战乱了。

图片发自App

书同文,车同轨,秦始皇开始创立制度,颁布创立严明法令,人人都要执行,各项生产安排都有一定的规则。伟大的真理美好又光明,要流传后世,继承下来不要改变。这些都是歌功颂德秦始皇的功劳,老百姓也真希望整个制度能够执行下去,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样。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开始为所欲为,虽然他创建了先进的治理国家的制度,效率非常之高,组建了强大的国家机器,对外还有很强的震摄威力。但是,随着秦始皇的为所欲为,这种国家机器所产生的破坏力变得越加厉害了,并最终导致统一的秦国逐步开始走向灭亡。

追求享乐,为所欲为,听不进劝言,信任奸臣,追求长生不老这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大兴土木增加徭役,老百姓痛苦不堪。本来盼望着统一的中国,人们从此能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结果苛刻的秦朝制度虽然高效,但是老百姓不堪其重。

图片发自App

秦始皇也许忘了,他只是在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坐上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轨道上而已,不是他自己个人有多么强大的才能。并非他一自之力可以完成伟业的,这是秦朝自从缪公开始励精图治一直走到始皇这里,六百来年累积之功啊。

如果没有秦王嬴政,秦王朝任何一个王子继位,最终也会统一整个中国,只不过是时间也许更长一点而已,这是大势所趋。

可惜秦始皇嬴政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统一六国之后,沾沾自喜,为所欲为,到处巡游,做歌功颂德之事,遍行四海,追求长生不老之术。这不是一个健全的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所作所为,相当的愚昧而不切实际,结果只能是走向灭亡。

图片发自App

秦始皇也犯了一个很致命的错误,他以为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一直不肯听信臣子的劝言早立太子储君。其实,他是致国家于一日无君的风险境界,并且这个风险在秦始皇病故之后真的释放了。另外一点,年纪都老成这样子了,还到处寻找长生不老之术,舟车劳顿,海上风高浪急能不生病吗?人身好的人都受不了,何况一个老人?自大啊!

想来秦始皇不喜欢师法古人,秦国在制度上是创新者,一直走到六国之前,所以生产力和战斗力都是很强大的。统一六国之后,他接受了丞相李斯的说法,各国有自己实际情况的治国经验,不用师法古人,那些拿古法来规劝和讥讽当朝律令和皇上的人都应该处死。

图片发自App

秦始皇没有师法古人早立太子,给赵高有可趁之机,拉拢胡亥矫诏杀害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否则再勇猛的西楚霸王军队,也是不可能把秦朝的强大军队打败的。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力量对比是在哪里的。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呢,这是人的运气和命运吧。

统一六国的秦朝,拥有高效的国家统治机器和强大的百万军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给消灭掉了,其实是他们在自挖坟墓自己填坑。俗话说,堡垒是首先在内部攻破的,这一点上秦始皇可能没有想到吧。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读,《史记》之始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