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编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OOP)是一种编程范式或编程风格,它以类或对象作为组织代码的基本单元,并以封装、继承、多态这三个特性作为代码设计和实现的基石。
面向对象的类是描述了一组有相同特征(属性)和相同行为(方法)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拥有自己的状态和行为。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OOPL)是支持以类或对象的语法机制,并有现成的语法机制,能方便地实现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的编程语言。
面向对象分析(Object Oriented Analysis, OOA)就是要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要做。
面向对象设计(Object Oriented Design, OOD)就是要搞清楚由谁来做、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怎么做、做到怎样的程度。
设计和分析就是一个将想法付诸于实际的过程,因此,其中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影响到程序这项工程的维护。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有以下优点:
可重用性:代码重复可用,减少代码量,提高开发效率
可扩展性:新的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加入到系统中来,便于软件的修改
可管理性:能够将功能和数据结合,方便管理
封装也叫作信息隐藏或数据访问保护。详细地说,就是数据被保护在抽象数据类型的内部,尽可能对外隐藏内部的细节,只保留一些统一的方法供外部使用。
比如说,对于一个钱包类,里面有余额、币种这两个属性,通常是不允许外部直接更新余额或者直接更新币种,而是仿照现实交易的找补零钱的方式,对外提供一个找补零钱的方法,在这个方法中根据提供的参数来更新余额和币种,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封装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阻止外部随意修改,避免造成数据不一致
提高了代码的易用性,简化外部调用,便于扩展和协作
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封装内部细节,方便修改内部代码
继承指的是子类拥有父类的全部特征和行为,用来表示类之间 is-A 的关系。
比如说,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汽车会有交通工具的一些特性和功能,交通工具狭义上指一切人造的用于人类代步或运输的装置,汽车就属于这类工具中的一种。
从继承的多向性来讲,继承可分为两种模式:单继承和多继承。
单继承表示一个子类只能继承一个父类,多继承表示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父类。从现实世界的角度上看,多继承更符合现实,比如说,猫既是哺乳动物,又是爬行动物。
但是,从软件开发的角度上看,单继承的优点在于层次结构清晰,设计上更容易把握;多继承可以让子类具备多个父类的特征,拥有更丰富的方法,但是多继承会出现菱形继承的问题。
简单地理解菱形继承就是,假设子类 B 和子类 C 都继承自父类 A,且都重写了父类 A 中的方法 func,而孙子类 D 同时继承了子类 B 和子类 C,对于方法 func 而言,孙子类 D 会出现歧义。
继承最大的好处就是代码复用,子类可以直接重用父类中的代码,避免代码重复写多遍。
但是过度地使用继承会导致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变差,有可能出现“父类、父类的父类……”的代码。
通常,可以在层次简单、关系不复杂的时候使用继承,反之使用组合代替继承。
多态指的是为不同数据类型的实体提供统一的接口,或使用一个单一的符号来表示多个不同的类型。
多态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实现,子类继承父类之后,并重写了父类的方法,在初始化子类的对象时,可以将对象定义为父类的数据类型,这时的对象调用的会是重写后的子类方法。
如下述代码所示:
package cn.fatedeity.designpattern.polymorphism;/** * 通过继承实现多态 */publicclassExtendCase {privatestaticvoidtest(Base base) { System.out.println(base.getSize());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BasebaseAddOne=newBaseAddOne();// 1 test(baseAddOne);BasebaseAddTwo=newBaseAddTow();// 2 test(baseAddTwo); }}classBaseAddTowextendsBase {@OverridepublicintgetSize() {returnthis.size + 2; }}classBaseAddOneextendsBase {@OverridepublicintgetSize() {returnthis.size + 1; }}classBase {protectedintsize=0;publicintgetSize() {return size; }}
多态还可以通过接口的方式实现,当接口被实现之后,在初始化实现类的对象时,可以直接将这个对象定义为接口类型,这时的对象调用的会是实现类的方法。
如下述代码所示:
package cn.fatedeity.designpattern.polymorphism;/** * 通过接口实现多态 */publicclassImplementsCase {privatestaticvoidtest(InterfaceBase base) { System.out.println(base.toString());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InterfaceBaseinterfaceOne=newInterfaceOne();// This is InterfaceOne test(interfaceOne);InterfaceBaseinterfaceTwo=newInterfaceTow();// This is InterfaceTwo test(interfaceTwo); }}classInterfaceTowimplementsInterfaceBase {@Override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This is InterfaceTwo"; }}classInterfaceOneimplementsInterfaceBase {@Override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This is InterfaceOne"; }}interfaceInterfaceBase { String toString();}
所谓的鸭子类型,指的是只关心事物的外部行为而非内部结构,即不关心对象是什么类型,只关心该对象是否拥有指定方法。
通过鸭子类型实现多态更加灵活,不需要类之间有继承、接口实现的关系,只需要它们同时定义了相同的方法即可。如下述的 Python 代码所示:
classLogger:defrecord(self):print('I write a log into file.')classDB:defrecord(self):print('I insert data into db.')deftest(recorder): recorder.record()defdemo(): logger = Logger()# I write a log into file. test(logger) db = DB()# I insert data into db. test(db)
对于第一个例子的代码,仅用一个 test() 方法即可测试 Base 类的子类,即使要新增一个 BaseAddThree 子类,同样不需要更改 test() 方法,仅需重写自己的 getSize() 方法即可,这里提高了代码的扩展性。
同样的,仅用一个 test() 即可完成所有的测试,而不需对每一个子类都写一遍测试代码,这里显然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除此之外,多态还是很多设计模式、设计原则、编程技巧的代码实现基础。
面向过程是一种流程化的思维模式,面向对象是一种自底向上的抽象化的思维模式。
相比之下,面向对象有以下优势:
面向对象编程更加能够应对大规模复杂程序的开发,它提供了一种清晰的、模块化的代码组织方式
面向对象编程的的三大特性提高了代码的易维护性、扩展性、复用性,并且大部分设计模式都以面向对象为基础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更加人性化、更加高级、更加智能,面向过程的流程化是一种计算机思维方法,而面向对象的抽象化是一种人类思维方法
滥用 setter() 方法和 getter() 方法使封装失去作用
定义大而全的 Constants 类、Utils 类也破坏了封装特性
MVC 模式是基于贫血模型的开发模式,数据和操作分开,是彻底的面向过程编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