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种树郭橐驼传》。

图片发自App


      唐宪宗时期有一个种树的行家——郭槖驼。是行家种树就比别人种得好,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要建造园林,点缀亭台楼阁,修整果园苗圃,都会争相把郭橐驼请到家里,好吃好喝的款待着。那是因为他种果树,果子结的又大又多,成熟还早;绿化树木只要是他栽种的没有不活的。同行看到纷纷偷偷效仿,可也是东施效颦,总也不见成功。别说长安城的人,就是我们今天听到了也好奇吧?纳闷吧?人家郭橐驼不仅有实践操作经验,还有理论依据呢。

      第一“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树木都有自己的天性,不加过多干预,任其自由成长。第二,种树最重要的是养根,也就是要打好基础,就如万丈高楼平地起,那是因为有坚实的地基,才敢冲破云霄。第三,这一切做好了就不要再去管它了。

      听起来郭橐驼没有一点诚意,没有经过精心培育的树木,怎么会长势旺盛呢?心存疑虑的不止当时的同行,连我这事隔千年的晚辈,也是颇为不屑。种好的树,挂上标记,今天看看土有没有松软,明天瞧瞧是否缺水,大后天看看枝丫有没有弯曲……是啊,“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来来回回折腾树,倘若它会言语,一定质问:还让不让活了?橐驼的说法似乎和我目前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女儿呦呦,打从生下来开始,就被照顾得无微不至,不曾甚至努力不曾有一点差池。一个月时,闹钟每隔一个小时一次,抱起呦呦喂奶,换尿布湿,自言自语还是不经意跟女儿唠叨,细想起来太恩太勤,婴儿时期需要的重要的睡眠我不是一直在打扰,还打着尽心尽力照顾的幌子;长大一点,弹钢琴,我又端着水杯督促喝水,拿着水果提醒补充维生素,细想,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就这样被我反复打扰,如何享受乐之美;上小学,课堂听讲叮咛,作业书写监督,数学试卷反复……总之事无巨细关心着。但凡敢有一次成绩出现下滑,食无味寝难安。根拳而土易,培土若不过焉则不及。换了一种又一种方法,求得自己心安。这不就是种树的同行吗?树弯了赶紧换新土,早上去看看长高了吗?下午再摸摸变粗了吗?抓破树皮,摇晃树干来确认树木是死是活,看上去是关心,实际上不是折磨吗?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无独有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这样描写: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則无姿。于是天下养梅者纷纷“删密锄正,以夭天下之梅为业以求钱也”,以至病梅遍野,满目凄然。若爱,适度爱,凡做事皆尊重其天性,物我合欢。如郭橐驼的秘诀,栽种时用细心、爱心、耐心,静心种植,栽好后就要把他搁置一边,顺应自然,要有这样的细心和狠心,吾不足。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中国的教育一直提倡“主静严静”,静以修身,用安静做生命的本色,让浮躁和肤浅不在光顾。佛教鼻祖释迦摩尼用修禅七七四十九天悟出了生命之道,悟透了宇宙之道,如此,一切修行皆来自内心的安静。蒙台梭利用无可辩驳的实验证明:安静的教育是正常的。观望现状,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教育出现了“多动症”。平日里的教育缺乏一种真正的安静,除了死气沉沉地听话,就是大铺陈设、大张旗鼓地喧闹。已经浮泛的时代,宁静从心里渐行渐远。高考制度的改革,似乎一记惊雷,看到孩子们诗词积累的欠缺,历史知识的匮乏,焦虑后大量进行背诵积累,检测;再背诵,检测……过度追求拔高的训练,出现的叛逆,焦虑……班级诗词大会,进行得轰轰烈烈,却只看到了热闹和肤浅;全国推行的小组合作,不假思索在班级进行全面改革,自己对于这样的模式还是懵懵懂懂,却给孩子带去了一节又一节不成熟的呈现,在嬉笑打闹中浪费了宝贵的课堂,究其根源自己专业欠缺;班级辩论赛、朗读赛、合唱比赛、课本剧表演、文学社展示……目的是增强孩子们活力,可为此孩子们牺牲的中午的休息,疲于应付,我真的是锻炼他们吗?也许喜欢的只是表面的“活泼可爱”“生机勃勃”借着“生动”之名,哗众取宠?抱怨孩子们的浮躁,喧哗,是因为做了很多无意义、无价值的活动,没有走进心灵给予滋养……育人似育树,“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总是听教育家说:牵着蜗牛散步,静待花开……春踏青,夏赏荷,秋观菊,冬看雪,“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顺应自然,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最大的尊重。

试问柳宗元:“以子之道,移之教育,可乎?”

天干物燥,猴子们毛躁,谨以此文做记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之太恩,忧之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