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茶,文人雅士之所爱,当然,也不乏我这般爱附庸风雅的人。
自古以来,茶酒就是才子佳人风花雪月,阳春白雪的良伴,是李清照的浓睡不消残酒,是一口就能吐出半个盛唐的李白,对影成三人,是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的豪气,是近代文人周作人的能抵十年尘梦,是冯唐笔下的不是冤家不聚头,说不尽的茶与酒。
茶与酒,自古是饶不开的话题。酒是饮品中的侠士,让人沉醉,昏寐。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酒是火,有情有义。喝酒讲究的是个痛快,喝过几碗之后就是兄弟,是江湖里的那套东西。
而茶让人清醒,茶是冰,冷眼旁观。茶强调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克制疏离。
茶是隐士,轻冽甘美,有着淡远清疏之致。不像酒的江湖儿女,快意恩仇,是推杯换盏,放浪形骸的不羁,茶中酝酿的是一颗淡泊明志的心。
茶与酒,宛似岁月里的故旧。茶,是清心的引子,让我们保持恭敬谦卑之心,酒是灵感的引子,让我们花前月下。
我更喜茶。茶不会使人醉,茶使人清醒。茶是君子慎独,它始终克制,保留。茶的宁静淡泊,茶的清韵高逸,茶的俭朴冲和,总之,让人心静如之水。
能在一起饮酒的,可能是出于应酬,可能是酒肉朋友,还可能是逢场作戏的把酒言欢,但喝茶不同了,喝茶不需要那么喧闹,需要卸掉你在尘世中的欲,以一种优雅的气质沉浸在一呼一吸间,不需多言,无需逢迎,只需要一个知味的人。
喜欢某个清静的早晨,沏一杯茶水,不仅暖身,一晚的戾气也消失殆尽,通体舒畅无比。
在茶面前,不分尊卑,不分贫富,只要你带着一颗素简的茶心来就好了。
二
茶是引子一般的东西,是暗示一般的存在,是沟通人与自然的媒介。
泉水一阵混沌之后,是分崩离析之态,渐渐疏离,那些碧碧的夜子,有曲折之心,在沸水的浸润下,一点一点舒放着她那优美的姿态,如云卷云舒,仿佛那水天生就是它的道场,沸沸扬扬,轰轰烈烈,游韧有余似的。有了水,每一片小小的茶叶都是一个篷蔽生辉的世界,在静默的世界里吐露着它的光辉。
茶,沸水浇漓,迷漾一片,在细腻的白瓷杯心中颠沛流离,短暂的游戈之后,便是静定如禅般坐在杯底,端肃的样子。这像极了生活,世世浮沉后的沧海桑田,喧嚣之后便是繁花落尽的沉寂,千帆过尽的澄明,是静观其变的不动声色,是了无挂碍圆满自足的一点觉心。万物皆如过眼云烟,归于至简。
一瓯茶,范铸的是一个恬淡空灵的境界。茶中隐藏着更是深携的人生智慧,宁静致远的诉求。
像极了友人的一句话,即使再轰轰烈烈,也抵不过最后的沉寂。繁花落尽,已在归途。
斟满的茶中,闻着茶香,眸眼交汇处,似是生了顿悟的觉心,一颗浸满了尘俗的心,也在此刻变的云淡风轻,幽然快意。
茶在一入三品中,味道开始有了层次的变化,我觉得品茶的第一个层次在于能领略到那微微的清芬,二是能体味到苦后的回甘,能有所顿悟,这也是人生之味啊。第三层是物我两忘,六根清净的空灵。
喝茶时,要放下纷纷扰扰,放下心中的执念,和世务暂时绝缘,心无旁骛的去喝茶。这一切,都是对茶的尊重。
三
茶宜静室,宜古曲,宜焚香。
大多爱茶的人,也是尚古闲雅的人。
焚香,听琴,使得空间里更添清幽。看香幽幽袅袅的样子。流转不息的岁月好像停止了,那样的清极幽极。
有时,品茶也是红尘之中的一种修行。喝茶,重仪式。入茶席前要洗手,茶具清洁,茶席上备茶托,茶则,可搭配茶心,抑或焚香。
茶,宜精行俭德之人,宜高雅脱俗的人。
如若是三五好友在一起喝茶,一人起了粗口,势必要破坏这雅致的气氛和情调。
品味其茶,端诉其心。茶的品格,是和静清寂的审美。
“和”指在茶道的世界里,人人平等,强调和谐。“敬”是彼此之间相互尊重;“清”是茶室的环境、器物清洁,不染尘榟。还有心灵的清净,空明的觉心。“寂”即不因外界的变化而动摇的寂然之心境,或者茶室闲寂的氛围营造。
四
我喜欢茶,亦如我喜欢兰花,它们之间总有那么一些相通之处。它不似酒的炙烈,始终是温吞着淡淡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眼前纷至踏来的是青山绿水,是春风扇微和的舒爽。茶色,让我浮想的是茶山上的幽淡小景,茶农们背着竹搂在细致的采茶女。
茶集天地间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得风霜雨露的滋养,须臾之间,茶汤由浑浊变的清亮,一切繁复都抛至脑后。
品茗,品的是淡中之味。茶的淡不是轻浮,而是非常微妙的一种感觉,轻呷一口,绵绵不绝的清新便充盈口腔,沁入心脾,丝丝扣扣。顺着鼻腔,口齿,心胸,留香不散。
它的味道不是醒目的,不是具足的,所以有足够的耐心的,需要你的虔诚,你的用心,去丈量它的清雅深意,和不张扬的品行。
少了花枝招展的俗媚,虚情假意的言欢,觥筹来往的交际,和不可直视的人心。茶如知己,是可遇不可求的,但若遇到了,就是如此慰贴人心。
夏日山亭喝茶,亦是一种风雅。
爱茶,亦是爱着那个不染尘榟,空明清净的世界。茶水的清新一步步漫延,齿间流芳,循着那草木清香,仿佛遁远了尘世,听闻晨钟暮鼓,松风冷韵,白云出岫,山峦雾霭。茶的清淡,深入浅出。
带上茶具,寻安静一偶,一瓢水,一火炉。宋代罗大经在茶声中曰一沸为砌虫唧唧万蝉催,二沸为忽有千车稛载来,三沸为听得松风并涧水。
还有人是这样形容茶的声音时是这样形容的,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可见古人对茶事的体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啊。
茶,不仅是市井百姓饭饱后闲谈后的一点消谴。茶,是反璞归真的生活态度,是简素。好的茶不需要花枝招展,不需要金玉杯蛊,华而不实的屋舍。
不禁让我想起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最好的茶,是用粗朴的茶器,至简的屋舍就可以完成的。
千利休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寂茶,茶室的壁是裸露的粗土,窗格子是用竹竿做,这样随充满了野气,却能够沟通自然,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千利休的茶道是至简之美的,融入了日本美学的侘寂,物哀等。千利休的茶道其中有这么几点1茶室中的花要从野外采来,并要如同开在原野中。2. 烧水的炭要充足。3. 夏天的茶事要让人感到凉爽。4. 冬天的茶事要让人感到温暖。茶室的空间要注重细节,利用器物等点出四季流转之意。对席中的客人感受到诚心诚意和关怀。
爱茶的古人张源曾言,饮茶以客少为贵,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茶,需在静中体味它的深长。人一多,心思易散乱,根本不能把所有精力集中在品茗上。多的是言语交流,表现自我。
还有如今的人们,喜欢留恋在车水马龙街道上的茶艺馆,看那穿着劣质旗袍的女人姿态造作的表演,遇到这些场面我只想赶快逃离。
而三省吾身,君子慎独都是在独处一室时完成的,所以我喜欢独处喝茶,将自己赤裸裸的心拿出来,反观自身,这难道不是一种修为吗?近日有哪些疏乎之处?有哪些待人不周之礼?学问有没有长进的地方?
五
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韵味,在古时,茶就已经走入市井百姓家,和茶米油盐酱醋归为一类。
茶之境可分为四个境界,第一,为解渴欣茶,如同牛饮,如此粗放式的喝茶,想来这并不是爱茶的人所衷爱的吧。不懂茶的人,囫囵吞枣,当作解渴的饮品。
第二,是注意体察其色香,味,形等,讲究茶器的使用和水质优劣等。第三,对冲泡的手法技巧要旨,是能够在细呷慢品间感知到妙意。
第四,在茶事的整个过程中能有由浅入深的人生思考,逐渐脱去功利的俗气,进而品味出人生的真谛,顿悟出光明,直抵人心,明心见性,达到和满足精神的需求和享受,在我心中,这就是和静清寂的茶境之所在。如若端在你面前的是一杯清水,若也能喝出茶意,那是高境。
前三者停留在生理层面,而第四者是精神层面。
六
午后,在藤椅上小憩了一会儿,睡的骨肉松散,拉开紫色的窗帘,午时的光如此逼真的直撇进来,具有穿透力。
我不紧不慢的望着白瓷盏,强烈的光附在壁上,愈加凸显出杯质的细腻润泽,那白中似有无尽幽微的银光,通透,洁白,让人不由自主的想把它放在手中把玩一翻,白里是清高,是优渥,是大雅,是不与世俗苟且的清澈。
盏中尚温存着一些温度,又有一些凉意。斑驳的光影落在周遭,一圈一圈的,甚是好看。
我爱极了这清亮的茶汤,爱极了茶与水的水乳交融之态。葱笼的绿,一片片的,一山山似的,明丽似柔媚的眼波。
茶,味道是淡的,亦如它那淡泊的心性,茶,不似酒那般有着刺激鼻腔,肠胃的暴戾,让人借酒消愁愁更愁的疯狂,茶,保持着它的温和和接纳,清香四溢,入口的是细水长流的绵绵耐心,是后知后觉得缱绻回甘。
绿茶,红茶,青茶,花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种茶都有不同的性子,如同不同性情的人们,有的恬淡,有的老辣,有的炙热,有的朴厚。
我爱喝花茶,她像一枚澹然娴雅的女子,温和平静,冰心玉洁。我喜欢看那一朵朵花在水的供养下重回青春,那是一种生命的洗礼,经过数道工序,却依旧娇美动人,在水的浸润里,展现着它柔软中的一点韧,一点刚。
花的气质有时是和女人相媲美的,女人如茶,茶如女人。每认识和品味一种茶,都如同邂逅了一位女子,动了心的,你就想迫不及待的去了解它,不动心的,则敷衍了事。
苏轼有云,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茶如美人,有着不同的性子和韵味,但都值得一一去花心思去了解。
七
从古至今,关于茶的掌故数之不尽。茶香在书页里氤氲着,和佛,道,儒等文化贯穿发展,直到延续至今日。
我们都听过三月三有流觞曲水的兰亭集序,却不知大唐还有三月三的茶宴盛况。在唐朝中,歌咏茶的诗词不胜枚举,而散文却只此一篇。
三月三日,上已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憩庭阴,清风遂人,日色留兴,卧指青霭,坐攀香枝,闲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五云仙浆,无复加也。座右才子南阳邹子、高阳许侯,与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
三月三日上巳节,人们以茶代酒在春色繁盛的节日里参加茶宴。有清风徐来,花草清荫,红日助兴,人们陶然欲醉,有人卧指青霭,有人坐攀香枝,人们随意而散漫,毫不拘谨。酌一杯清浅的茶,红蕊拂衣更填环境的意境悠美,和风雅况味。
红楼梦中,妙玉是个懂茶的人,他所达到的茶境不是一般俗人能看懂的。
妙玉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有一次,妙玉要请宝钗和黛玉在栊翠庵喝体己茶。妙玉给宝钗用的胍瓟斝,给黛玉的是点犀盉,自己用的是绿玉斗。茶具是价值不菲的,饮茶的水是从寺庙梅花上收集来的。这茶的珍贵可见一斑。上好的文玩器物,用来招待客人喝茶,可见其奢侈。同时也暗示了妙玉和黛玉宝钗的关系,即然是好姐妹,当然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了。
苏轼写“雪沫乳花浮午盛,蓼茸落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等等。
说到茶,不得不提茶圣,茶仙,陆羽。
陆羽,字鸿渐,陆羽一生嗜茶,多年游访,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是后世茶文化专著的滥觞。
唐赵璘《因话录》云:“竟陵龙盖寺僧,姓陆,于堤上得一初生儿,收育之,遂以陆为氏。”意思是说,陆羽原是个弃婴,后被龙盖寺一僧侣竟陵禅师积公从河堤上拾得,并以他出家前的俗姓陆为其姓。
智积也算个饱学之士,潜移默化间在智积身旁学得了一身本领,包括艺茶。在陆羽自传中记载,陆羽虽在佛门净土之中,但其并不愿削发为僧,师傅让他抄经也不肯,并大言不惭的说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意思是,我没有兄弟,死了后嗣都没有,后代应尽的责任我都没有尽到,这是孝吗?这番话惹得智积大怒,并以繁重的事物惩罚他,放牛,洁厕,打扫寺院,让他悔过自醒。
后来呆不下去了,12岁那年找机会溜了出来,并做了伶人,由于陆羽才华横溢,后得贵人赏识,便到隐居于火门山邹夫子那里去学习。
陆羽一生博学多才,世人只知道他茶圣的名好,却不知陆羽却也是个能吟诗赋对的大文人,还是个文物鉴赏家。只不过他在茶道方面的成就更胜,光芒盖住了他其他方面的才华。正如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文人苏轼,他们也是大书法家,只不过他们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掩盖掉了他们这方面的才能。
话出茶经问世前,陆羽是以文人著称于世,走到哪里都有文人雅士和群众隆重的款代,陆羽当时还不是茶胜,这是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使然。
陆羽一生交友甚广,活跃在文坛,在他从邹夫子那里学成下山时,便遇到了礼部郎中崔国辅的赏识,与之游处三年,与诗僧皎然是忘年之交,与唐颜鲁公的过从也甚密。颜真卿曾在湖州杼山妙峰寺造亭,大历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建成,恰逢癸年、癸月、癸日,故以“三癸”名之。此亭由陆羽设计,颜真卿记事并书写,皎然和诗一首。
八
大多爱茶的人,也是有一颗和茶心相通的性灵,不爱奢华,喜俭朴,精神上更加趋于淡泊安定。
茶能让在闹世里疲乏的心暂时获得宁静,也会让人顿生隐逸空灵的心境,茶,是蒙尘心灵的藻雪。关键看你是否能领悟到那微妙的感觉,不可言说的一种感觉,似暗送秋波,似簪花菩提。
茶温婉了岁月,慰贴了人心。不慌,不忙,不争,不吵,将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寻常的日子,过到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