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之王的脱贫记录:从辍学当包工头到坐拥三家公司成为CEO,这只是他迄今为止的人生

前言

我们并没有办法选择人生的起点,但可以选择变换不同的道路,去看到更远的世界。

跨界 · 地理

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清水河县

王军的人生起点是从内蒙的清水河县开始的,这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地方:干旱、缺水,生活水平基本挣扎在温饱线上。

遇上干旱的年份,农作物基本上是颗粒无收,人畜饮水困难,要走二十多公里才能找到水源。整个村里的百姓通往外界的只有一辆小型巴士,直到2005年才通上了电。

家乡的水窖

艰苦的自然环境反倒是让那里的土地有了极强的适应性,播种下去的五谷杂粮在雨水丰沛时都多少能有些收获。

家乡土地这份特性也掺杂进了王军的性格: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王军家乡的地形

小时候的王军和一般村里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放羊、掏鸟窝、干农活、上集市,家里因为穷没有买过什么玩具,他便养成了自己动手的能力。

王军:"小时候喜欢做点小玩具,因为小时候没有玩具,基本上都得动手去做玩具,比如说手枪做手枪,用那个自行车的那个车链子加上那个钢丝窝的那种加上火柴头,做的那种自制的小手枪。"

热爱手工的他怎么都想不到长大后,他能够有机会在传统的工业行业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年少时的王军第一次生出向外张望的念头是在初中,在乡里上学时,经常会听到其它同学们描述的外面的世界。

王军的家

由于当时教育资源的局限,他所在的初中没有一位应届生考上高中,王军瞅着家中的经济状况,以及正在读书的弟弟妹妹,决定远走呼市去投奔自己的爷爷奶奶,想着打工赚钱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里的经济压力。

初抵呼市

大巴车在泥泞的路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呼市,王军对于大城市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密密麻麻的人,那天他所见过的人超过过往十五年的总和。

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红绿灯。从未有人给他讲过如何看懂红绿灯,他慌张得都不知道要怎样过马路。

王军:”印象特别深,过十字路口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就看人家怎么走,然后琢磨半天:他怎么走我就跟着怎么走。那是97年的事,15岁吧那个时候。“

初来乍到没有任何资历的王军几乎没有其它选择,他起初在一家餐厅倒泔水,每天来回二三十桶,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后来又去到一个布鞋厂做着搬运布料的工作,机缘巧合下一位阿姨给他介绍了一个做学徒的机会。

那年王军才刚满十六岁,两百块钱一个月,管一顿饭,就这样开始了他之后三年的装修学徒生涯。

跨界 · 认知

我要重新做一回学生,我要重新的去认识一下学习。

第一个梦

做学徒并不容易,要听从师命,也要学会在社会上看脸色,常常是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忙碌。那时的日子虽然很苦,但是王军至少有了一个盼头:

王军:”我当时想,一定要出人头地,我看着我师父他是包工头,可以去包工程赚更多的钱。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打工人,或者说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力的话,你挣工钱是发不了家的,当时就一心想当个包工头。但是要想实现包工头的这个梦想,第一你得要懂这个行业,第二你得要有一些资源,第三你还需要一些经济实力,否则你也没办法实现。当时就想着说我现在会干那至少别人蒙不了我。我还可以通过干活结交一些工友,大家跟我关系处好了,未来的话他们也能帮着我一起干活。我也能通过这个时间慢慢自己积累一些资源。“

抱着踏实肯吃苦的心态和对实现包工头愿望的期盼,第四年的时候王军拿着自己积攒的四五千块钱买了一套工具接到了人生中作为包工头的第一个项目。

为了节省车费,他和伙伴们搭着邮局的车从呼和浩特抵达了项目的施工地锡林浩特。开局并不顺利,二十出头的王军看起来还像是个孩子,当时的项目负责人就很怀疑他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这个工期已经告急的项目。

已经在社会上看了三年待人接物的王军一点都没有着急,沉住气对那位老板说先给他个机会打个样,如果不行他再打包走人。后面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他做出了一个铝合金窗户样品,成功拿下了两千平米的施工项目,还在当地临时找了两个工人,成为包工头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王军身上的“不服输”的特质还体现在他在工地上干活,别人身强力壮一下就能用手臂撑开抬走一大块玻璃,小个头的王军也想做到,他便灵机一动用了一个创新的办法。

王军:”我就用钢筋做了一个铁钩子,钢筋的一头窝了个手环,然后下面折了一个钩子,钩子上面再把橡胶缠上,因为怕把这个玻璃跟金属直接硬碰硬地把玻璃给弄坏。我借助这个铁钩子,我照样一张一张地去搬。我觉得你能干到的我也能干到,我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干到,我想办法借助工具也能干到。“

一次工友的拜访彻底改变了王军接下去的人生走向。

一位平时身着工装的小伙伴突然有一天西装笔挺地来到王军面前,从他那里王军得知了参加成人高考的补习班的信息。

他当天便跟着那位伙伴一起去试听了一节课,这一听让王军下定了要补习文化课的决心。

重回学堂

接下去的一年,他虽然还在工地上班,却硬生生地挤出了下班后去上课的时间。为了节省生活费,上完课回家还要自己做饭,做完饭还要看书,日复一日坚持了整整一年。

成人高考的时候他填写了位于北京的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志愿,这次他要再走远一些:上京城。

王军:”我要重新做一回学生,重新认识学习的意义。原来对于上学的这种概念或者说上学的意义根本就没有去想。进入社会以后,当我感受到这些酸甜苦辣,或者说真正的接触到社会上的人,不像在学校里面那种单纯,我就想还是要重新的去看待学习。为什么要去学习?怎么样去改变?还是要通过学校里面再去重新认识。“

接下去脱产的两年里,王军认认真真当了一回好学生。

他选了当时一个很新鲜的专业:电子商务。每一天都排得满满当当,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他比任何时候都珍惜这两年的时间,因为来之不易,也因为和他人比不起 ,他没有混日子的资格。

他也没傻读书,周末的时候还报了学校的兴趣班去学书法和绘画。

以前在工地的时候他没有什么机会写字,手连摸笔的机会都没有。但他天生对于好看的字有一种情不自禁地向往,这份向往源自于他的父亲。

他依稀记得父亲一到春节就会特别忙碌,因为村里的乡亲们会带着自己的红纸来找他的父亲写春联。那时候的他会帮父亲洗笔、研墨,现在回想真的是父子间特别愉快的回忆。

王军的字

书法的内揠和外拓也历练了王军的心,让他得以在日后的职场和创业生涯中比一般人走得更稳、也更有自己的态度。

跨界 · 行业

做事如果没有躬身入局是找不到里面的点,学不到核心的东西。

职业初期

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并没有一个专科生的落脚处。

跑了不下五十多个面试,尝试了一些工作后,王军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重新做了定位,他要成为一名销售。

王军:”那我在想,如果想要去改变自己的话,必须要博弈这些行业,否则让你去搬砖或者说让你去看大门,一个月就那些工资,一年下来也都算的清的,你不可能翻身的。但销售这个行业它是可以有一些想象空间的,这也符合我的这个性格吧,我就觉得我为什么不去挑战一下呢?“

抱着一本厚厚的黄页,王军就这样开始了他的销售生涯。平均每天打一百多个电话,四年下来打了四万多通电话。

他也从一个不会销售,不懂销售的职场新人,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懂得用户需求,“听声识人”的销售工程师,销售业绩稳居公司的前三。

临危受命

王军干销售的第一款产品是卖工业打印机,他卖了四年;后面的四年,他临危受命,主动接手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化工行业。

对于一个销售来说,更换行业意味着归零重来,这背后需要莫大的勇气。王军耐着性子从进货、测试、调研,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感觉,胶水行业适用面广,复购率高,还有一些门槛,这正是他想挑战的。

半年时间也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问题又来了,比如如何拓客?如何说服经销商去代理这款在国内还不太有名气的品牌?

王军给经销商做培训

王军:”09年的时候我就大量地出差去拜访客户,去客户的车间里面想办法,能拍照的就拍照,拍一些工况,拿这个客户的成绩去影响下一个客户,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去带。 当时国内代理胶水的公司基本都会选择大品牌,经销商其实是看不上小品牌的。我就会去跟他们分析优劣势。对于大品牌的经销商来说价格比较透明,利润空间很小。但是小品牌就不一样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可以很大。确实也通过这样的对比找到了一些经销商。“

王军给经销商做培训

就这样,在王军接手这个公司本想收尾的项目一年后,竟然奇迹般地被他盘活了还做到了百万的业绩。

天有不测风云,当时公司的政策有所调整,对于这个项目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少,甚至到了要王军自掏腰包去进货的份上。眼看着辛苦的努力要付诸东流,在再一次被强行归零之际,他选择了创业之路。

在得到了前东家和德国公司的认可后,他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

这一干就是九年,从两个人到四个人再到如今拥有十几个人的团队,以及遍及全国的五十多家经销商,他从一个化工行业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产品的搭脉师。

要知道光是胶水的用途就有成千上万种,只有对产品有足够的了解,对客户工况足够熟悉,才能快速地帮客户找到靠谱的解决方案。

赴德国考察学习
赴德国考察学习
赴德国考察学习

卖胶水就如同老中医,需要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入局社交电商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军从太太这里,听到了一场来自社交电商行业里关于智慧营销的分享。

他先是鼓励太太去做尝试,后来看着爱分享的太太做得有声有色,他的好奇心被点亮了。一直有跨界、创新和探索思维的王军决定抱着学习的心态去接触社交电商这个领域。

王军:“做事如果没有躬身入局是找不到里面的点,学不到核心的东西的。”

一开始他代理这款唇膏的时候,朋友们都以为他疯了,大多数人都不太能看明白他走的这步棋背后的涵义。

将微商思维植入生活和旅行的王军
将微商思维植入生活和旅行的王军

如今入行社交电商行业四年有余,王军拥有一支三万多人遍布全球的团队。这四年他躬身入局学到的是线下和线上的营销思维转换,社群的运营以及团队的远程管理。

第一排左一为王军 左四为王军的太太

最重要的是给了他社交媒体的敏锐度,去年视频号火热之际,他再次选择躬身入局。

如今当行业内大多数人还没起跑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日更三百五十多期作品和科普金V博主身份的认证。

从一开始一条片子要两三个小时的剪辑,到如今已经可以做到流程标准化。

他看准后便快速出手然后一点点练就自己内核,他一步步稳稳地走着,因为他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跨界领头羊

身怀着对于两个行业的热情,他比任何人都深知在传统工业中的人所面对的困境。

对于传统的工业,他见过太多优秀和有情怀的老板。他们有人想振兴民族品牌,却不知如何顺应这飞速变换的市场;社交电商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流量枯竭,升级转型,如何寻找新的出路实现突围,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行业实际上面临着相似的境遇。

王军每两年举办的跨界领袖密训营
王军每两年举办的跨界领袖密训营

作为“在互联网界最懂工业”和“在工业界 最懂互联网”的人,王军这次的跨界将不再是自己只身一人。

他要带领着工业界、社交电商界处于困境的从业者们,去用他跑通的模式一起做长期主义一起突围。

手握两个行业多年深耕的资源,王军的下一步是从源头上去做梳理,整合整个生态系统,从咨询到定位,从成交到变现,全力助力传统工业和社交电商这两个细分行业的从业者,从引领者和陪跑教练的角度去带着更多追梦人看到下一块丰沛的客源田,去实现更多人的人生可能。

离家三十多年,再回头时,比起青葱年少离家时的疑惑,刚到大城市时的迷惑,和初入职场时的困惑,王军已经到了不惑的年龄。

这么多年跨界的积累,让王军足够笃定拥有了这样的一份信念:

有能力改变自己,就有能力带着更多人去跨界创造更好的未来。

创业访谈:文静 X 王军

文静:你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

我觉得我是一个向导式的领导,我不强势但是我有我的威严。

这是个过程,一开始肯定我是带队冲锋陷阵,慢慢我就往后退。

放权,后退的过程不容易,但是这个过程太重要了,员工要成长就要放手让他们去试错,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团队的良性循环,我慢慢已经把这个比例做到了百分之八十,我只管最关键的那百分之二十。

文静:如何管理团队?

我会梳理每个员工的特质,了解员工,把人用到他合适的位置太重要了。

一是我平时会和员工聊,每年年底都会和每个人有深入的沟通。

我们开会的时候也不会公开的去批评某个人,开会是用来提升效率的,我们只会讲具体的规划和具体的动作,主要是大家如何去配合和协调。

我给员工的工资其实是远高于行业内相同职位的,因为我希望他们不要因为钱的问题去犯一些不合适的错误,去知道工作中的重点和真正的利润点是什么。

我们团队由于我挺爱玩,所以团建特别多,整个团队也没有一个特别大层级之分。

文静:如何看待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就是活明白,把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表达出来。

很多人其实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最后没有想明白自己这一辈子活的是个啥。

其实我也有睡不着觉的时候,但是,我会觉得很有意义,因为这都是人生必须要走的路,而不是说患得患失,心情好了我就高兴地手舞足蹈,然后心情不好就会各种的抱怨。

文静:你怎么定义成功?

没有一个人是随随便便成功的,不要去攀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在我看来,我只是刚刚开始,才摸到一点门道。

我觉得未来的路很长,其实就是要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迭代自己的认知,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定不能说站在某一个点,引以为傲或者自满。

文静采访手记

你认为跨界的定义是什么?

王军的答案埋在了他的人生线中,从山村到北京,从童工到包工头,从念书深造到拥有自己三家公司,他跨越的并非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界限,更是认知和行业的界限,跨界的背后是相信一切的可能性,是相信与其他事物的链接。

跨界打破边界的同时也是创意诞生的过程,这背后是一颗探索、好奇和开放的心。

我们并没有办法去选择自己的出身,有些人抱怨了命运一辈子,而有些人选择在被给予的有限的资源上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一些可能。

王军的人生起点和很多人相比其实并不高,回忆的过程中他不曾有过对于出身环境的任何抱怨。他说人生的境遇不同,也谈不上苦。

最难能可贵的是,当他经历世事和起伏的人生后,他身上汲取了农村出身的义气和淳朴外加上城市这些年的包容和大度。

王军小时候他放羊的时候对着山坡唱歌,长大了也不过是换个场合继续唱。他的歌声可以把你一秒带回自然。

这一路,他从清水河县到大北京,踏踏实实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人生的每个当下做好当下之事,便成就了当下的王军。

过好每个当下,便未来可期。

凡人不凡更新中

此系列由旅法三语内容创作者施文静发起,旨在记录101种不一样的人生。

只此一次的人生,可以有哪些不一样的可能?

作者介绍

施文静,专注人物故事创作
帮助你讲好自己的故事,提升故事的价值让更多人想要链接你
资深媒体人,前央视英语频道出镜记者,采访500+嘉宾
施文静的故事岛 品牌主理人
故事岛赋能成长社群 发起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跨界之王的脱贫记录:从辍学当包工头到坐拥三家公司成为CEO,这只是他迄今为止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