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字惜福

读完了明代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第一章,感悟颇深,记录下来。

第一章的名字是《进香客莽看金刚经,出狱僧巧完法会分》,说的人与字的因缘。自仓颉造字以来,有人因字遭祸,酷吏因着文字组成的律法徇私舞弊,多少人命丧于他们笔下的寥寥数字;也有贤者传经讲道,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有普通人人因着爱惜敬畏文字而福佑子孙。如:

宋代,王沂公的父亲非常敬畏爱惜字,每每遇到地上有带字的纸,都捡起来焚烧了,即使落在粪便上的,也想法取出来用水洗净、晒干然后焚烧了,或者丢入河流中。(古人认为对字来说焚烧和流水是字纸的好去处,如今看来不够环保。)他不知道如此处理了多少字纸。有一天,他的老婆要生孩子了,他梦见孔子对他说:“你这样爱惜字纸,阴功巨大,我已经奏过上帝,让我的学生曾参投胎你家,使你家富贵异常。”后来,他老婆生一儿子,取名王曾,长大后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即王沂公。这是一个爱惜敬畏字而得福的故事。

餐前点心完毕,上正餐了!

正文故事讲的是一群人和白居易的手抄本金刚经的故事。

白居易虽官至侍郎,却自念佛看经。母亲生病,白居易手写《金刚般若经》百卷,散施于各个寺庙。百年后,除了吴中太湖洞庭山一个寺庙中有一卷完本,其余的消失殆尽。好多名人贤士在此经上题字留印,庙里的僧人把此经当做宝藏收藏。

嘉靖四十三年,吴中水灾,颗粒无收,寺中僧人为了度过饥荒,遂拿此经去一相国家里当了五十石大米。第二年僧人赎回金刚经的时候,被相国夫人获悉此事,相国夫人好善乐施、尊重佛家弟子,她见了此经,就把这五十石米捐给了寺院,免了僧人的赎粮。

僧人领了经卷,回去的船上,与人说起相国夫人的善行,同船人吵着要看经卷,看经过程中,经卷第一页不甚被风吹的无影无踪。此僧人回去后不敢声张,悄悄包好经卷上交,寺里也没有检查,照旧收藏。

新任常州府太守,得知寺庙有此经卷,听说此经价值千金,便想据为己有,他设计拘了寺里住持,让人放话僧人拿经换住持,后来见经书缺页,便还了经书,放了住持。

住持跟僧人回寺途中,被光吸引,偶遇经卷首页。原来,那日经卷首页被风吹走后,一渔夫看见一道光坠落在地,遂近前捡起。渔夫不曾读书,也不识字,他听人讲经多了,有心修行,因不识字,无法念经,但是他对字是爱惜和敬畏的。他见这张带着光坠地的字纸,不敢亵渎,捡起粘于墙壁,顶礼膜拜。后来有人道士见了,告诉他是《金刚经》的首页,并取出一卷金刚经教他念诵,渔夫念过之后,心中豁然开朗,而且字字认得,后来能念好多经书(这就是传说中的醍醐灌顶?)道士离开的时候指着此页说,保护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这时,他们才知道,原来火光是引导他们使金刚经复合的。老渔夫不仅还了经卷,还请匠人到寺里装裱此经,并亲自监督,裱完之后,他展念一天一夜。以后每年他的生日或者佛的诞辰,他都要到寺里瞻礼此经一遍,念经一日。八十多岁的时候,他在寺里沐浴坐化。

这也是一个受佛度化的爱字惜字人的故事。

如今看来,两则故事都有些因果论的迷信色彩,但仔细想来,其中也很有道理。

故事说的字纸,是表面的字纸。实际上,文字带我们的可不止这一点福报哦,人类的进步可曾离开过文字?没有文字,哪来的人类文明?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阶梯。我们只有敬畏文字,近亲文字,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这使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可是,现在有太多的人,在享受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在无意中慢慢的放弃着老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字,这就是好多人痴迷于电子游戏、网络视频,懒于阅读,好多人提笔忘字,甚至一些影视剧的字幕也有错别字出现。

惜字惜福。我也是懒于阅读、提笔忘字者,今天偶一读老祖先留下的经典,觉得心神舒爽,我从心里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这也是文字带给我的福报吧。这,与故事中所说的爱惜敬畏字纸会带来福报,是一个道理。

时间飞快,人生有限。让我们放下手机,抓紧时间,惜字惜福,多读书,读好书,把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好东西传承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惜字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