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虎添翼,低代码平台中的微服务架构

编者按:本文介绍了微服务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优点,并进一步介绍了采用微服务架构的低代码开发平台。

概要:

  1. 微服务架构的概念

  2. 低代码平台中的微服务

近年来,微服务一直是个热议话题,而低代码近年来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微服务和低代码走到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微服务架构的概念

微服务架构是将单个的整体应用程序分割成更小的项目关联的独立的服务。一个服务通常实现一组独立的特性或功能,包含自己的业务逻辑和适配器。各个微服务之间的关联通过暴露api来实现。这些独立的微服务不需要部署在同一个虚拟机,同一个系统和同一个应用服务器中。

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可以解决传统单一架构模式带来的系统复杂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好处:

1. 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并且微小的,由单独的团队负责,可以采用敏捷开发模式,自由的选择合适的技术,甚至可以重写老服务,当然都要遵守统一的API约定。

2. 每一个微服务都是独立部署的,可以进行快速迭代部署,根据各自服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虚拟机和使用最匹配的服务资源要求的硬件。

3. 整体应用程序被分解成可管理的模块和服务,单个的服务可以更快的开发、更简单的理解和维护。

4. 一些需要进行负载均衡的服务可以部署在多个云虚拟机上,加入NGINX这样的负载均衡器在多个实例之间分发请求,这样不需要整个应用进行负载均衡了。

低代码中的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的出现提高了软件的开发的效率,但是作为软件用户的的企业感到很头疼,对于IT行业以外的企业来说,微服务这套东西非常复杂,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系统,交互复杂,事务问题、内存等一系列问题让人无从下手。

其实对一般企业来说,用什么架构他们并不关心,他们注重的是解决业务问题,是把业务快速数字化的能力,但是此时架构设计能力成为了企业提升的瓶颈,幸而,低代码平台为企业带来了曙光。

低代码平台从应用层来解决问题,平台结合了简单特性的“图形用户界面”和强大功能的“编程语言”,大大提升了应用开发效率,同时也将用户体验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不仅减少了创建应用程序界面所需的代码量,而且还绕过了许多其他步骤,如设置框架,链接到数据库等。比如国内比较知名的MyApps低代码开发平台,就是基于微服务架构的。

该平台采用业内领先的SpringBoot微服务架构、支持SpringCloud模式,完善了平台的扩增基础,满足了系统快速开发、灵活拓展、无缝集成和高性能应用等综合能力;并且采用前后端分离模式,前端采购JQ和VUE架构,技术与业务逻辑分离,系统升级不影响公司业务,系统运维升级更方便;采用高可用性架构,通过nginx实现负载均衡、zuul作为网关服务,并且平台分成运行时服务、设计时服务、授权时服务,不同服务执行不同工作,以保证平台性能处于最好状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MyApps低代码开发平台拥有如此成熟的微服务技术,是多年发展的经验所致,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快速开发平台研发和应用的厂商之一,自2003年开发研发,至今已经18年历史,平台源代码已达200万行,客户累计授权超10万+,拥有丰富的低代码开发经验。

不仅如此,MyApps低代码开发平台在私有化部署方面也颇有建树,平台支持多种不同的部署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在线数量及并发数量选择具体的部署方式,通常系统各操作响应时间在0.5-3S以内。由于系统部署在本地,数据更安全可控,用户能自主二次开发,扩展性更强。同时,平台可以提供全部源码,保障用户在不同的应用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的服务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确保用户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用户在全部源码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实现个性化业务场景,极大摆脱对原厂商的依赖。

你可能感兴趣的:(架构,微服务,microservices)